有關八卦掌體會

有關八卦掌體會 By: Adam

鑽翻勁 及 擰裹勁

八卦掌內勁是走及轉出來的. 是螺旋勁. 我派叫 [ 鑽翻勁 ], 我喜用扭毛巾來形容這勁. 先在掌扭進身裡, 後在身裡扭出掌外. 功夫上了身就不需訓練肌肉, 而是用自身勁去分化重力, 即常說的整體用力分擔. 再用整體合力送出.

八卦掌用步印在地上, 借地心的吸力及反作用力. 這有別於一般外家拳 (它們以地面的磨擦力借力的).

混元一氣

單腳支撐走轉, 一腳是控周身平衡, 另一腳在走轉. 兩腳一虛一實的轉換就是八卦步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混元一氣走天涯. [虛實轉換] [混元一氣] 就是目的. 不要迷于躺泥步的型式.--->註有人用踏單車來形容 [混元一氣] 意境.

八卦掌單換掌是有其戰略要點, 就是變的規律. 如海浪般, 一浪接一浪, 一掌換一掌, 簡單說, 單換掌就是招式連環的媒介. 亦是[混元一氣] 的意思.

斜面去接勁

八卦掌接手是用斜面力, 即你一拳來, 我掌成45度斜面去接, 掌成45度可使來力禦掉 [滑出] 一半, 再由步法避開對手正門, 而進側門換掌擊之可以. 當然對手會變招防手, 我則一手再連一手, 一浪接一浪, 爭取主動, 迫其敗陣.

走 [之] 字 與繞圈子

有人誤解八卦掌是圍繞來打, 這是錯的, 在實戰中是走 [之] 字的打. 所以練和打是有分別的, 由走圍的訓練到實戰中的走打, 是少了一個變掌穿梭的訓練. 所以有很多練八卦的還未知怎樣打.

轉圈由大走到小

大圈是公轉, 敵人是在圓心內, 小圈則是自己是圓心, 戰八方的打法. 圈能大能小, 能小能大, 便能對抗混戰, 群戰.

通常人多對人小, 要將打鬥範圍擴大, 以免腹背受敵, 所以要不停變位走打. 借對手阻礙其他敵人.

補充: 大圈是走躺步, 小圈走擺扣步.

神意放遠就不會頭暈.

有人用駕駛汽車來形容神意之用, 眼要望遠處.

問: 「八卦掌用步印在地上, 借地心的吸力及反作用力. 這有別於一般外家拳 (它們以地面的磨擦力借力的).」這是個什麼樣的原理,不太能理解。

答: 兩腿立地, 無論怎樣平衡, 都產生一個面, (四平怕直撞, 子午怕橫衝). 如果被朝著輔面沖撞, 必被打翻.

所以如用一腳接地, 感覺本身是不易平衡, 但感不平衡反而提高身體要平衡的意識, 當我接敵人的手時, 沾粘對手的身體, 等如找到了附著點, 而對方施力, 我用一腿引於地上, 借地心的吸力及反作用力還擊.

如在某位置不得勢時, 一腿之重心交到另一腿. 一腿勝人在於變(應變能力), 不在於抗力.

馬步越穩, 越是抗力(受力). 馬步越覺不穩, 越是要變通(不受力).

八卦掌中切線(Tangent), 法線(Normal), 三角力學

八卦掌就是玩切線(Tangent), 法線(Normal), 三角力學, 所以前面有人說不用斜面力應不是玩八卦的. 接手時用(Tangent)接, 避開對手(Normal)壓迫, 需到對手(Normal)側面, 用將自己的(Normal)壓進, 破對手重心線.

當對手調整反抗, 我則換掌轉到另一方(Normal)的側面.

如對自身功力有自信或體格贏人,可正接使對手肢段彎曲再進其身,也達八卦避正打斜之用。如對方身壯力大,接手時側身角度就得大些 以避其鋒

所以八卦掌不一定走奇門, 應奇正相生, 自身功力大, 我取擺步而入角很少, 外面看似正門直進. 對方被我斜面尖開.

遇對方身壯力大, 我以對手接點為軸, 我身走位, 以其側門進招.

重心線移動

最明確 [重心線移動] 的感覺是剎車, 有東西從身上飛出來.

所以說 [重心] 不同 [重心線], 但兩者有主次的關係.

身軸不能大動, 大動會失中(被奪位), 但[重心線] 可微移, 移了別人只打在空殼上.

[重心線] 移位方法, 就是 6 及 9. 亦可算 S. 微動勝大動, 大動別人知道後會立刻修正(追). 那就永遠變成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