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 "七妙法門"

大成拳 "七妙法門"

"七妙法門"即站樁、試力、步法、發力、試聲、推手及實作。

一、站樁

(一)渾元樁

元樁的姿勢是兩腳平行而方,左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重心落在兩腳掌上,以保持身

體平穩。腿部略有彎曲,以利于下肢產生彈力。兩膝略往前頂,配合練此樁時臀部後坐,以保

持前後力量的平衡。兩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雙肩,呈臂半圓、腋半虛的姿勢,以利于實作

時的間架配備。兩手手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如抱兩球和狀態,以增長臂部的外撐內裹的力

量,並可使力量容易達于指端。雙手與自身距離約有三拳,這可在技擊時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

部位。更須做到頭直項豎,身形中正,胸窩微收;周身上下,大小關節,要 "逢節必頂,逢曲

必夾 "。就是說凡是關節之處,都需要有外頂的力量;凡是關節反面的彎曲部位,都要有內夾

的力量,這樣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從而達到動作時 "一動無有不動"的整體運動。除此

之外,站此樁時,還要做到頭頂如繩吊緊,這樣可以振奮精神,還能助長下肢動作時的靈活性

。肩部稍往後張,使心胸開闊,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兩目微睜,目光遠望,以蓄

養精力。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氣血的通暢運行,既可養生又可增長技擊時的力量。在意念中要

做到 "凝神定意,清淨無為"這樣日久功深,就能夠達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忘我境界。到此

境界,性不養而自養,身不練而自練。久練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氣貫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這就是大成拳所說的 "神元、氣元、力元"的渾元之體,所以此樁法名為渾元樁。

(二)技擊樁

此樁是練習大成拳技擊必不可少的樁法,故名技擊樁。其姿勢是兩足呈稍息姿勢,前足

向外方移出,約有一腳遠,兩腳呈丁八字步行,稱為丁八步,又稱半丁半八步。身體微斜,兩

腿彎屈,身往後坐,前腳根略離地面,膝蓋前頂,目視前方。兩手抬起,屈肘環抱,肩松肘橫

,十指分開,如抓球狀。小腹松圓,胸窩含蓄,頭直頂豎,要做到虛靈挺拔,舒適均整。同時

,周身上下要做到整而不僵,松而不懈。初步如此練習即可,若要更進一層,需加意念活動,

兩手兩臂要有拉之不開,推之不動,砸之不落的精神鍛煉。待到日久功深,就須目光內斂,其

神態如捕鼠之貓,將竄而未動,欲撲而待機。要有靜中求動的鍛煉方法,就是假想在三尺以外

,七尺以內有 "假想敵"對自己做周旋撲打,而自己以站此樁的姿勢,以不變應萬變還擊對方,

如此用功,可鍛煉自己技擊時的靈敏性,此就是拳術中 "無形似有形"的鍛煉方法。

技擊樁歌訣︰

前後丁八步,兩臂如抱嬰。

虛靈挺拔立,意緊形要松。

二、試力

試力的方法很多,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的一種,名叫鉤銼試力。其步法姿勢與站技擊

樁相同,兩手自然抬起,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開,略微彎曲而向前指,用身體催動雙手向前

推出,指尖向前,臂亦隨之而動,但切勿完全伸直,以防力量破體。兩手之間的距離約有一頭

。意念如用雙手十指推動水中漂木,緩緩而行。當兩臂快要伸直時,兩手向內翻轉,掌心相對

,用身體將雙手慢慢拉回,其動作要連綿不斷,待到雙手距離自己前胸約有一拳之時,再行翻

轉,手心向下,繼而前推。這樣做周而復始的練習。待到日久功深,要加上出手如銼,回手如

鉤,力不空出,意不空回的意念。如此用功,日久自能感到雙手和兩臂,乃至全身與大氣產生

摩擦力,使自身之氣與宇宙大氣相合,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鉤銼試力歌訣︰

出手如鋼銼,回手似鉤竿。

意在周身外,不離自身間。

三、摩擦步

大成拳的步法很多,摩擦步是最基本的步法,此姿勢是兩腳平行而立,類似立正,但膝

部略有彎屈,身形中正,兩肩放松,兩臂左右分開,與自身約成六十度,兩手十指分開,掌心

如按兩大氣球,頭往上頂,臀部下坐,胸要含,背要緊,氣要足,心要靜,精神要舒放,小腹

要充實。如此默立片刻之後,此時身體重心放在兩腳掌上,然後將重心移到左腿胯部,右腳做

半弧形平行的慢慢移動,腳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右外側。然後,再將重心移到右胯部,左腳做

半弧形,平行地慢慢澳前移動,腳尖向前,落于自身之左外側,兩腳之間的距離始終要保持一

腳半為最好。兩腳做如此的交替練習。在練此功之時,注意膝蓋略有上提之意,足尖應須略勾

,足心不可離地面太高。在意念中假想兩足如 水而行,似有阻力,要做到即沉穩又靈活,既

連綿不斷又松緊適宜。此是前進姿勢的練習,如欲做後退姿式練習,則可照此做還原動作。

摩擦步歌訣︰

身形端正頂頭懸,步若雞行體略偏。

進退自如憑肩胯,膝縱足兜起波瀾。

四、發力

發力包括有形,無形,有定位,無定位,自動,被動,整體,局部等多種發力。這里只

介紹其中最基本的一種,名叫正面整體發力。其姿勢與作鉤銼試力時相同,只是在試力的過程

中,雙手驟然停頓,身向前撞,手向前抖,力向外發,然後立即將雙手收回原處,呈原來試力

時的姿式,而使雙手兩臂,乃至周身產生彈力。練此功時,要注意其根在腳,發于脊髓,而使

全身力量達于指端之外。

發力歌訣︰

周身軟如棉,意念指端前。

炸力無間斷,如弓射彈丸。

五、試聲

試聲是補充試力中的微細不足之處,聲應由腹部丹田而發。初試時應有聲,由有聲而至

無聲,無聲時氣充體,氣充體而力量足。故試聲時應做到 "有聲如幽谷撞鐘,無聲要氣充毛發

"。練習試聲時,其下肢姿勢與站技擊樁相同,只是兩手臂于身後,肩部和胸部同時放松。尤

其胸部不可有一絲發緊。以口腔發出 "啊"字聲音,作為試聲的初步練習,進而以胸腔發出"啊

"字聲音,後再以頸部位的所謂後壁發出"啊"字聲音,最後將此"啊"字聲音,由口腔、胸腔、

後音壁三個部位產生共鳴,由小腹丹田發出。初試聲時可以發出聲來,繼而以 "啊"字的氣來代

替 "啊"字的聲。

試聲歌訣︰

聲自丹田發,啊字中口中出。

胸部不費力,如幽谷撞鐘。

六、推手

推手有單推手和雙推手兩種鍛煉方法。單推手稱為定步推手,雙推手稱為活步推手。推

手的形式雖有單雙之別,但其原理大體一致。

(一)單推手,即是甲乙雙方以站樁時的步法,雙方以右小臂相搭(以推右手為例)彼此由

左往右做緩慢的弧形運動,在做此弧形運動時,要保持自己的中線部位不受對方侵犯,同時要

爭取以自己的柔化之力,控制對方的中線部位,以備待機發力于對方。中線部位就是人身上胸

部任脈部位。這就是薌齋先生說過的 "守中用中,得其環中,以應"的鍛煉方法。

單推手歌訣︰

兩臂相接如試力,沾粘連隨意須真。

滾動旋律憑力"點",抖放驚彈步摧人。

(二)雙推手,即是甲乙雙方彼此兩小臂相搭接(手在上為搭,手在下為接),中自身中線

部位往自身左右兩外側,然後由上往下做緩慢的弧形運動,以摩擦步為基礎做前進後退的練習

。練習雙推手時,也同樣要求 "守中用中"的原則,雙推手實際上就是雙人試力。

雙推手歌訣︰

四條小臂緊相連,動轉挪移步為先。

控制對方如繩縛,摔掛打放需自然。

七、實作

實作就是雙方做技擊練習,也就是作拳的方法,其作拳時盡管有劈、崩、鑽、炮、橫、

削掌、掖掌、塌掌、夫子頓首、穿襠腳、蛇形腿等各種打法。但這些打法,不是固定的死招術

,而是通過掌握時機性和空間性的同時,隨機應變,待機發拳。因作拳時對方變化多端,故很

難具體說清應該如何實作,但就其大體而講,在接近對方之時,頭要撞人,手要擊人,足要踢

人,步要過人,神態要逼人,氣勢要襲人,並要做到手腳齊到,全身齊動的實作要領。

實作歌訣︰

雙方交手,氣勢當先,

欲接未觸,體態安然,

間架得當,穩準狠嚴,

力撐八方,靈機內含,

得機得勢,進退截攔,

何須招法,本能自然。

以上這七個基本練拳步驟,有其一定的完整性,如果單純從力的角度來講,力由站樁而

得,由試力而知,由發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實作而知變化,由試聲而固元氣,力量才能篤

實。大成拳還有其他的一些鍛煉方法,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