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基本技法規律

八卦掌基本技法規律

八卦掌基本技法除遵循“武術技法原理”外,還強調下述基本技法規律,形成其技法特色。這些基本技法包括:梢擰根定,三空三平;一意五勁,擺扣成圓;滾鑽爭裹,逐節轉旋;以動為本,以變為法。

梢擰根定,三空三平,是八卦掌靜止姿的技法。“梢擰根定”,指支撐身体的兩足(根)沉實穩定,身体的頭和兩手(梢)擰勁,使整個身体處於擰繩狀。其中含有臂擰、軀擰、腿擰。就臂擰而言,肩為根,手為梢。應相對穩定戶的位置,以手旋內或旋外的擰勁,領臂運轉成繩擰狀。就頭和軀干而言,臀為根,頭為梢。應相對穩定臀的位置,以頭的轉擰勁,領軀干運轉成繩擰。就腿而言,胯為根,腳為梢。應相對穩定根的位置,以腳外擺或內扣的擰勁,領腿運轉成繩擰狀。這三“根”穩定的位置。應保持為兩肩橫平,肩不能隨手擰而失勢成聳肩、歪肩。兩胯橫平,胯不能隨腳擰而失勢成挺胯、歪胯。此肩平、胯平、腳平,即“三平”。在這种身如繩擰的靜姿中,肢軀各部隨擰轉而緊湊,其中有三處則形成了涵空狀。身擰時,兩肩向下鬆沉且微內合,形成了胸部暢。臂擰時,內勁過肩、穿肘、越腕、直達手指尖,使手指梢節出現微扣狀,形成了手心涵空。腿擰時,內勁過胯、穿膝、越踝,直達足趾,使足趾屈扣抓地,形成足心涵空。此胸空、手心空、足心空,即“三空”。梢擰、根定、三平、三空攻諧一体,呈現出八卦掌靜姿的規格特點。

一意五勁,擺扣成圓,是八卦掌步法的基本技法。八卦掌以淌泥步和擺扣步為基本步法,形成其步若淌泥、繞圓走轉的運動特點。做好淌泥步的關鍵是“一意五勁”。“一意”,指“步若淌泥”的意念。要求步一動就感覺腳的周圍都有泥水的粘力:腳底似有水粘吸,腳跟后似有泥水粘拖,腳的左右似有泥水粘附,腳前有泥水粘阻,腳背似有泥水粘壓。這种淌泥感,既有助於誘導內气流注腳底與地气交融,又能促成兩腳平平移動,好像生怕泥水濺臟褲腿似的。“五勁”,指從起步到落步過程中相繼運用的蹬、踢、摩、探、踩五种勁法。移動腳起步時,整個腳掌要有蹬勁(注意腳后跟參與用力),使腳掌快速平行地离地前移。緊接著,腳背和小腿脛骨夾角處以向前的“踢勁”,促足前移至將落地的瞬間,要以“探勁”促使腳掌繼續向前、向下探進寸許。然后,全腳掌平平踩踏落地(踩勁),如欲踩死毒蝎一樣。上述“一意五勁”閃融於步,促成腳掌平起、平移、平落,步法快速淌進。

所謂“擺扣成圓”,指八卦掌的“繞圓走轉”是通過擺步和扣步的交替運用實現的。連續交替進行左腳擺步、右腳扣步的步法,能形成向左的走圈;反之,形成向右走圈。擺扣步的幅度(擺扣角度)不同,足跡形成的圓圈大小也不同。擺扣步幅度越大,圓圈越小;擺扣步幅度越小,圓圈越大。一般以八步走滿一圈作為中圈。每圈少於八步為小圈,多於八步為大圈。另外,八卦掌還以擺扣步作為變轉運動方向的基本步法,忌以兩肢碾轉進行方向變轉。

滾鑽爭裹,逐節轉旋,是八卦掌基本勁法與肢軀運動融合的技法。八卦掌動作要求“滾鑽爭裹”四勁聚合於体,使肢軀運動呈現為轉旋,了入狀。其梢端是轉旋著(滾勁)擊向(鑽勁)目標。其中節的外側,含有外開的“爭勁”;其內側,含有內合的“裹勁”。肢軀的這种轉屈個是循梢節領擰、中節隨擰;或者中軸轉動帶動梢的順序,逐節傳憶,依次之轉旋,而形成全身各節貫串轉旋。例如,手掌領勁轉旋前穿,依為肘節之轉旋前穿,肩節隨 之轉動前送,腰部隨之轉擰催勁,胯、膝、踝相繼隨之轉順。又如,腰為軸領勁轉勁,其向上傳導,依次旋脊、轉肩、旋膀、轉腕,最后為旋手轉指。與此同時,其向下傳導,依次為旋髖、轉胯,旋膝、轉踝。

以動為本,以變為法,是八卦掌運動中處理靜關系的技法。八卦掌動作和整套練習中,要以不停的沿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身隨步活,步隨身動,身隨步開,隨走隨變,縱橫交錯,不能有絲毫的停頓和斷續。進而將常規的沿圓走視為相對的“靜”,以在沿圓走轉基礎上變招換掌視為“動”,要求運動不息,變化不上止。“以動為本,以變為法”的技法,在搏鬥中表現為“以動制靜”的打法。即對方不動,我意動;對方始動,我已動。用不停地走轉與對手周旋,避正求斜,避實尋虛,尋找進攻時机和目標。一旦得机向勢,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疾動”,攻擊對手的“緩動”。這樣不斷地以動制不動,以快動制慢動,掌握搏擊制胜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