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恩方:大道自無方

鐵恩方:大道自無方------藍晟

到了2004年1月,鐵恩方已經91周歲了。

91歲的鐵恩方,已度過了孔子所說的“心所欲不逾矩”之年,進入了王宗嶽所指“耄耋能禦衆”的境界了;已度過了馮友蘭先生所說“何止于米”,開始了“相期以茶”;已在陶淵明“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的狀態中生活得很久了。

91歲的鐵恩方,繼續綻開活活潑潑的童心,以武會友,以道求緣。

2003年8月,鐵恩方鐵老來到我家。

90歲的鐵老看著我的這個2室1廳的房子,很高興,就像自己喬遷新居一般。他各個房間走了走,然後就坐下來與我們聊天,聊什麽是“站如松,行如風,臥如弓。”鐵老說,行如風,就是放鬆的狀態要像樹葉在風中一樣,沒有一處用力。這個說法與武術教科書上以及民間口耳相傳的都不一樣。是的,鐵老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點點滴滴中,既有老輩人的代代相傳的生命資訊和自己智慧融通的靈魂感悟,又如春風拂面一樣了無痕迹。

一聊就達5個小時。聊到後來,我心不安了,心想,您可90歲了,別累著您,就催鐵老趕快回去。

坐上朋友的車的時候,天下起了飄潑大雨。鐵老看著車窗外迷迷濛濛的大雨,不著急不著慌,甚至像少年一樣,左看看右看看,滿眼都是新鮮。

對任何事情都保持新鮮,這樣的人會老嗎?

有一天我想聽聽鐵老以前講解王宗嶽《太極論》的錄音,就打電話給鐵老,借他講《太極論》的磁帶。鐵老說:“我現在對《太極論》又有了新的體會,你過來,我給你重新講講。”

於是,我和幾個朋友相約來到了鐵老家。在鐵老居住的四合院裏,我們各自找好座位後,鐵老才坐到自己的椅子上,隨之,邊背誦王宗嶽《太極論》的原文,邊一句句深入淺出地講解其中的要義。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重要的特點就是理法不二,理法一如,如果光懂理,並不代表著你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這個理,還必須從內在的功夫上去悟覺。因此,講完《太極論》後,鐵老就親自展示了其中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四兩撥千斤”能內涵的實質。幾個習武多年的中年人看得目瞪口呆,使知“耄耋能禦衆”之言不虛。

上海來的莊英豪學過多家太極拳,但這次他所體驗到的卻是真正的《太極論》上的功夫。從鐵老家歸來後的幾天,他還沈浸在怎麽就被90歲的人給打得蹦跳起來了呢?

鐵老是程式八卦掌第5代傳人,但他爲什麽能把《太極論》分析得這樣透徹呢?

鐵老說,天下武功是一家。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

對於太極拳和八卦掌的傳承歷史,鐵老的觀點很獨特。比如,歷史上公認的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蟬和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之間曾進行過一次比武。公認的說法是比了3天3夜後,不分勝敗,從此達成了練太極的可學八卦,練八卦的可參研太極的佳話。鐵老說,他們不是武夫,而是真正懂得傳統文化的大家,他們難道會像街頭的小混混一樣去打?如果這樣,他們還叫有功夫?其實,他們一見面,一施禮,對方的功夫怎麽樣已經感覺到了,已經一清二楚了。他們是敞開心扉,凝神定氣的暢談了3天3夜。

這才是高手之間的惺惺相吸,以武會友,以道求心。

鐵老的功夫是從八卦掌中來的。他的八卦掌很簡單,就只一個八卦走轉,加上單雙順三個掌勢。

然而,到了90歲的時候,鐵老深有感慨地對我說:“我現在覺得,姿勢越簡單越容易出功夫,也有益於祛病延年、開發智慧。現在看來,只一個八卦走轉就夠了,就能把功夫練上身。甚至連單雙順都不需要。”

因此,他對每個來請教功夫的人只提一個要求:“回去好好走轉,久轉功自成。”

八卦走轉,真的很簡單,以致許多人剛學的時候,都很輕視它。

山東的李秀英老師,對這個走轉就沒有放在心上,一直把它當成一種散步,只在有空閒時間時候才走幾分鐘,沒空就不走了。後來,有機緣聽鐵老作了一番講解,就特別的重視它,結果3天後高血壓就降了下來。

一位曾經的專業武術運動員,看到八卦走轉時,說,“這是什麽呀,一點運動量也沒有,能不能讓我學些流汗的動作。”但是,練了2個月之後,她的便秘的問題就不知不覺的解決了。她一高興,就一天走轉4個小時,結果變化更大了,連以前練套路時留下的胸悶後遺症都走好了,甚至走著走著,就感覺自己空了,和空氣的空融爲一體,和大自然的氣息融爲一體。至此,她才對八卦走轉的豐富內涵有了感性的認知。

簡單並不代表著初級,而是姿勢簡捷,一學就會,一練就舒適,越練越有效果,越練越覺得內涵豐富、韻味無窮。

爲此,鐵老用一生可的時光來參研它。我看過鐵老60?D75歲之間演練單雙順這三個掌勢的照片,可謂神意氣形,靈覺無礙,混元一體,上下一如。然而,鐵老卻用了更多的精力從道的層次上來研究八卦掌。勢姿是人編,而功夫卻是覺悟出來的。

董海川先師 “十數勇士圍攻,手到皆疲。”的功夫值得研究;而“性情退讓,不欲見異於人,”的修爲更值得學習。第二代“眼睛程”程挺華所傳的本來就是一個轉掌,爲什麽到後來八卦掌的套路越來越繁雜了呢?程師所說的“伸縮、旋轉、圓研之理”怎樣才能更好的讓年輕一代接受和理解呢?於是,他85歲開始,就把自己的悟覺的寫成了幾個口訣。這些口訣,古人稱之爲內功譜文,在“法不傳六耳”的時代中,往往被渲染得很神秘。但是在鐵老這裏,只是簡簡單單的用“體會”、“養生”等辭彙來命名它們。

鐵老把自己88歲時寫的一個歌訣稱之爲《八卦掌養生行功歌》。一般來說,走轉有了基礎後,可深入的體會這個口訣了。養生的精要和揉手的關鍵都藏在裏邊了:簡易松無緩,環行神意凝;氣聚身沈抱, 智覺妙感通; 離名空相寂,一巧任從容;師教圓明悟,久轉功自成;久轉功成中,接手找勁聽;靜如秤准立,動內吸呼濟;虛涵雙重避,卸化順連續;實舍己從人,勢如從心欲。

對於這個口訣,學練者可千萬莫等閒視之啊!

大音希聲。大相虛無。大道至簡。大我踐行。

祛病延年只是八卦走轉所産生的微渺果實。走轉的過程,是讓自己知道爲什麽活著,以及活著的價值是什麽的過程。

鐵老說,人活著的價值其實就4個字:身心性命。

身是指人的軀體。人的軀體不能被疾病折磨病,所以通過鍛煉使自己的骨骼健壯,氣血流通,血液迴圈正常,神經靈敏度提高。

心指的人的精神狀態,要經常涵養它,如何涵養呢?抓住“恬淡虛無”這個關鍵就可以了。恬者,內無思謀;

淡者,不受外界干擾;虛無,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歸還自然。能做到還虛了,則“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性指本質,是一個人的品質、人格,生命的質量。能做到這一點,就達到了性。

命就是人一生的使命。使命是人所想象的爲什麽活著的終極目標。那麽,鐵老一生的使命完成的如何呢?

八卦掌程挺華說:“將此道得之於身心,可以獨善其身,亦可以兼善天下,身之所行,是孝悌忠信。”按這個標準來看,鐵老已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最近,鐵老又到同仁醫院檢查了一次身體?D?D各項指標依然像以前一樣正常。

對於生和死、名和利,鐵老都不放在心上。

作爲一個怡養天年的老人,他每天或接待來訪者;或打打電話;或閱讀中國經典,或安安靜靜在院子裏走走;或坐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有的時候,鐵老獨自坐在椅子上,不自不覺間就與天地融爲一體。也許轉瞬間就是幾個小時過去了;也許曾儒養過自己身心的某個經典中的句子會飄溢出來,這時候,那種溫馨的氣息和美妙的境界就會再一次的彌滿周身。

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只有生命的寧靜與祥和。

他活得瀟灑、愉悅、自在、無拘無束、虛靈明鏡。

這是一種真正的身心健康狀態。

“覺來普渡恩予何有向;悟到圓明大道自無方。”

或許,幾十年前這幅融進自己名字的楹聯是他此時此刻精神境界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