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馬琳障

心意拳的“板凳四把” 作者:馬琳障

心意拳內外兼修,行、走、坐、臥均可練功,“板凳四把”即是心意拳先賢所傳坐在凳子上練功的几個式子和几把勁意,它們是“頓中節”、“抽中節”、“拔中節”和“劍出鞘”。此功亦稱心意拳“凳上四把勁”功夫。以下對此功做一簡介:

一、領中節

1 .工具:方凳一只,高約一尺半(可視人的高矮而定,不可太高或太矮,以練功者坐上去后大腿稍高于膝蓋為度。

2 、練法:輕步站。左手在足在前開始,兩手攥拳分別從兩胯前向前向上鑽出;兩肘均屈貼肋,兩拳則左前右后相向滾動,拳服朝外;右拳攥緊靠緊左拳脈門;兩拳就像各緊握住一根木棍一樣。要頭頂項豎,下頦內收,兩肩里扣,身腰含勁。然后束身后退,用右臀部向身后凳上猛然坐下;兩目前視。

然后長身而起,兩拳由外向里擰翻變掌,掌心向下,左手掌在前,右掌在后,往前下塌;同時,左足向前進半步,屈膝前弓;右足在后腳跟落實,腿步挺直成左弓右箭步(心意拳俗稱牮柱步,學音 jian ),兩眼前机。然后雙手再次收于兩胯際,重复如前擰翻而起。如此一起一落為一次,往复循環練習。体弱者可練 36 次,体壯者可多練至 360 次為一周天數。

3 .勁意:此為鍛煉內五行之法。頓中節即頓實中節之意,久練則可使內臟結實。此式兩拳擰抱胸前,渾身含蓄滾勁,右臀下落坐于板凳之上,其反坐力使心部拔起,六腑震動,實為堅實丹田。臀部下坐,如虎坐山,既練出臀部之力,又使心意隨內勁而發,真是“四梢無不齊,內勁無不出”。故拳譜日:“一樹動而百枝搖。”

4 .注意:鍛煉時要發欲沖冠,牙欲斷金,爪如鋼挫;舌頂上顎。丹田气發要如雷聲響亮;起身要如猛虎登山,落要像蟄龍之警。但此式有三不練:空腹不能練,飽腹不能練,拳術沒有根基者不能練,否則反會損害身体。

5 、用法:拳譜日:“臀尾打落不見形,猛虎坐窩藏洞中”。久練此式可練出臀尾之力,即虎坐山之力。如敵在我后,我可向下猛坐用臀部去打敵人腹部或敵人大腿根部。往前我可上左步進其中門,兩手鑽起,分擊敵人左右气海穴;也可提右膝往上貫擊敵人下陰部、小腹部或膝蓋部。

二、抽中節

1 、輕步站開始,左手左足在前,兩手攥拳分別從兩胯旁一起向前上方鑽出,曲兩肘貼兩肋,左拳在前,右拳在后,兩拳相向滾動向上抽拉而出,既要有抽拉勁又要有裹翻勁;兩拳眼向外,左拳高舉,右拳要貼在左拳的掌根脈門處,兩拳都要高与眉齊。要頭頂項豎,下頓內收,閉口扣齒,舌頂上跨;身腰含勁,提肘塌腰,然后束身后坐,以右臀部向后猛然坐于身后凳上;此勢為“虎坐山”,坐下后要兩目前視。

2 、此后長身而起,兩拳相向擰勁擰翻變掌,兩掌十指 開,掌心向下,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從上一齊往下塌勁;同時,左足向前進半步曲膝前弓,右足在后微跟步,全腳掌落實,腳趾抓地,成牮柱步(左弓右箭步),全身要挺直成牮杆之箭。然后雙手再收于兩胯際,重复動作如 1 。一起一落為一次,計 36 次。反复循環練習,欲練功深者可練 360 次,合周天數。

三、拔中節

1 .起首輕步站開始。兩手攥拳從兩胯開始攥兩根皮條一般,兩手腕扣勁,從下往上帶有上拉之勁意,當拉到胸前時兩拳交叉,左拳在里,右拳在外,再一齊向上鑽而出,一直上鑽到高過頭頂,兩肩內扣,兩臂相向而滾。此時胸腰挺伸宛如鯉魚打挺,有腹打之勢,為拔起中節之意。要頭頂項豎,下額內收,閉口扣齒,舌頂上騰,兩眼瞳仁上視。然后束身下坐,以右臀部向后猛然坐于凳上,此式有向上“恨地無環”,往下打“恨天無柄”兩把勁意。

2 .從上往下,兩手如握住兩根天上挂下的皮條,向下猛然頓拉皮條,兩肘要貼兩肋,兩拳緊握停在胸前,再以右腿支撐向前挺勁往前打出成左腳落地,左膝弓,左肩前預,兩拳變掌一齊按落于左膝內側,成虎扑之式;頭頂項豎,下頦內收,閉口扣齒,兩眼前視,全身打成牮杆之箭式。

雙手收回腰際,再重复循環練習,最少 36 次為保健;欲練功則練至 360 次,合周天數。

說明:此三式雖似相同而意實不同。頓中節有頓實中節之意,為滾束之勁。抽中節要求身形凌直,臀部下落,雙拳上鑽,有抽拉之意。拔中節則兩臂上鑽過頂,胸腰挺伸如鯉魚打挺,練腹打之勢,有拔起中節之意。這是三者不同之處,練者不可不加以區別。

四、劍出鞘

盤練法:起首輕步站,左手左足在前,左腿向左旁曲膝下蹲,右足向右旁挺伸,足掌貼地成躺襠之勢,同時將臀部稍微貼凳邊而坐,雖坐而實立,似立而坐,臀部微貼凳面而實不用力。右手斜插于左胯際,掌心向外,五指向下;左手臂屈肘向右上方斜提,掌心護著右肩,右肩領前向左擰腰与左膀相合,目光注視左下方。然后右掌擰翻握拳屈肘斜向上方提拳,上提到額頭旁,拳心向外;左手以掌根出勁,斜向左下方捺去,靠于左腿外側。右肩与左膀由合而開,雙足尖微向右磨,右足趁右拳上提之勢屈膝下蹲。左足改為挺伸,足掌貼地成躺襠之勢。目光注視右上方;繼而右拳變掌,以右下肱部出勁,斜向左下方劈去,腕背貼于大腿外側,掌心向外,左掌屈肘掠過胸前斜提于右肩尖;同時,兩足微向左磨,左腿屈膝下蹲,右足极力挺伸,足掌貼地成躺襠之勢,目光注視右下方。如此一開一合,一提一劈,循環練習,計 36 次或 360 次為合周天數。

此式為右式,左式盤練法相同,唯運動架式相反。

勁意:劍出鞘是取意在左手按住劍鞘,右手握牢創柄,用力拔劍出鞘之意。此式練右肩与左胯的開合勁。以右手出勁斜向左下方劈;左手上摞至右肩尖為合勁。右手用托勁,向右上方斜拔,左手下捺為開。一開一合,胸腰和丹田隨勢張合為鍛煉開合之勁的最佳最有效的手法。

說明:此式是以鍛煉功勁為主的,所以不尚用法,然而如果功夫練到上乘時,其用法自然就會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