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傳尹式八卦掌輕功練法

八卦掌輕功:

其實現在有授輕功的八卦掌門派不多,現時我暫時只知宮傳尹式八卦掌一脈有輕功功法以下資料由何寒靜老師提供,在此非常多謝他提供我此珍貴的資料,若大家想認識多哥點此派功法,可購買何老師的書。

宮傳尹式八卦掌輕功練法 何寒靜老師

輕靈必以穩重作根基,否則如落葉浮萍之無根;穩重又必以輕靈為表現,否則如泥塑石雕之呆滯;因此八卦拳練站樁、走磚、跑牆板、跳沙坑、立門扇、走簸籮、帶鐵瓦砂衣等項,雖說是輕功,卻是先求穩重,再講輕靈。

【站樁】

訣曰:「站如釘,行如風」;人的兩條腿若以重心來區分,只得三種變化,就是﹝重心在中、重心在前和重心在後﹞,八卦拳的樁步即儉約成這三種:「騎馬步」、「弓箭步」和「含機步」,每個樁步都有定步與活步練法,後者須口傳身授,文字難明,此處只說定步練法。

*騎馬步(簡稱馬步)

要領:

1.女子步與肩同寬,男子步比肩稍寬,唯須合於下述標準。

2.小腿垂直,不可歪斜,使踝關節與膝關節置於正位,受力平均。

3.重心後坐置於髖關節,後腰與臀部都要放鬆。

4.沈腰(腎)、坐胯、吸襠。

5.肩下沈而後開、肘抬平而下墜、掌合緊而前推。

6.頭正直、眼平視。

7.上身鬆沈於胯、呼吸自然平緩。

*弓箭步(簡稱弓步,又稱登山步或登弓步)

要領:

1.兩腿根部內扣,前腳橫、後腳直、成丁字形。

2.大腿內側相貼以扣襠,骨盤向正前。

3.前小腿正直、後腿由根部向下蹬直,腳跟不可離地。

4.前掌豎立、掌緣前推、四指併攏、虎口圓撐,掌心內吸朝前,指尖與鼻齊高。

5.後掌食指斜對前肘尖、掌心外按。

6.兩肘內夾、前推,肩膀後開。

7.其餘要領同騎馬步。

*含機步

要領:

1.兩腿均向襠扣,前後腳尖均向前、成一直線。

2.前腿置後腿上,骨盤向正前。

3.重心後坐、後小腿儘量求其正直、前腳尖點地。

4.掌臂同弓箭步。

5.其餘要領同騎馬步。

*擺扣步

擺扣步雖是走掌的行步法,但事實上八卦拳以步助身、以身助臂、以臂助掌,所有變化均以擺扣為先。

1.擺步:腿向外擰、足尖朝外是為擺步,前腿若擺、後腿即扣。

2.扣步:腿向內擰、足尖朝內是為扣步,前腿若扣、後腿可擺可扣。

3.擺扣在襠不在腳。

4.擺扣步行走時要後腿貼前腿,初學時要求後腳提高踩過前膝,小腿直落,坐在髖部。

【走磚】

「磚」是過去農家常見之物,物美價廉,取用方便,而且磚有二向三面~窄向與寬向,平面、側面和立面,總共有六個變化可資利用,所以在站樁的後期就開始「站磚」,待腳底能夠整合有力,並且「走推掌」稍具火侯之後才可以開始「走磚」。

「走磚」初期是用十二至十六塊磚圍成一個圓周,以走掌的要領在磚上行走,磚的面積愈變愈小,其順序依次是正窄面→正寬面→側窄面→側寬面→立窄面→立寬面。

「站磚」及「走磚」時因為磚塊並未固定於地上,所以可以檢驗落腳的方向是否正確,如果腳步不是「平起平落」,磚塊極易傾倒,學者應該按部就班,以免受傷。

【跑牆板】

過去的門板堅硬厚實,他們把不用的門板架在庭院的牆上,先斜後陡的由下往上跑,最後就可以跑牆了,這就是所謂「飛簷走壁」的「走壁」功夫;跑牆功夫端賴腿快和提氣,重心的把握也是練習的重點,一般的牆壁能跑上三步就可以用「飛簷」的功夫上去,這是要從小練習,青年以後就事倍功半了。

【跳沙坑】

沙坑底下是軟的,人要在沙坑裡立定跳上來並不容易,所以初期要練習提氣,也就是站立在平地上,不彎膝蓋、不動腳踝而能將身體彈起,有了這個基礎才可以由淺而深的去跳沙坑,萬萬不可急躁貪功,據吾師言,三師伯宮禿子就是因此將耳朵練壞了,不可不察。

【立門扇】

這也是拿門板來玩的一種遊戲,他們將兩塊門板立起後鬆手,練習者要在門板倒地之前將之扶正,如此快速穿梭於兩塊門板之間,門板距離愈遠,功夫愈好,實在不容易。

【走簸籮】

「簸籮」是竹子編的扁圓形容器,類似一個大碟子,「宮寶田」可以在簸籮的圓周上走掌而簸籮不會傾覆,這已經不是練功,而是輕功的一種表現了。

【鐵瓦砂衣】

在練前述的輕功項目時,可以酌量增加身體的負荷,這就是「鐵瓦砂衣」的功用,但使用時要採漸進方式,而且加在身上比加在四肢要好,沒有老師指點,不可輕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