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李 " 李存義

"單刀李 " 李存義

李存義,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

河北省深縣南小營村人。少時家貧,以幫人趕車為生。及長習長短拳技並周遊各地。中年師形意拳名家劉奇蘭學藝,後至京與程庭華等為友,並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藝多為程庭華所授。曾任兩江總督督標把總,後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

1900 年,以 53 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 " 單刀李 " 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志授徒。宣統三年 (1911) ,與葉雲表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後任教上海精武體育會、南洋公學院 ( 交通大學前身 ) 等地。生前于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

1921 年去世,終年 74 歲。著名弟子有黃柏年、郝恩光、尚雲祥、馬玉堂、李星階、傅劍秋等多人。

李存義

李存義(1847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生於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河北省深州南小營村人,清朝末年著名武術家劉奇蘭之徒,為形意拳名家,擅長單刀,有「單刀李」之名。創辦中華武士會

李存義自幼家貧,以幫人趕車、保鏢為生,周游各地,學習拳術。20歲拜劉奇蘭為師,學習形意拳,並且曾經得到郭雲深的指導。後至北京,結識大刀王五張占魁程廷華霍元甲等人,因曾經擊敗白人大力士,得到官方的金質勳章,十餘年間,名聲漸漸大了起來。他曾隨董海川學習八卦掌,但實際上他的八卦掌功夫多是程廷華所授。有人認為,形意拳能夠立足,最重要的人物首推郭雲深、李存義與孫祿堂三人。

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劉坤一處擔任軍營武術教習,劉坤一任兩江總督時,擔任兩江總督督標把總。之後在保定開設萬通鏢局,並開始教徒授藝,但因李存義不擅理財,鏢局最後因財務困難而結束。

1900年,加入義和團八國聯軍之役時曾率領弟子夜襲天津老龍頭火車車站,痛殺守站俄軍。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之後,李存義帶領弟子至山西避禍,曾經向宋世榮求教內功,並與宋鐵麟交流拳技,使得河北形意拳與山西形意拳門下得以交換習武心得,更增進了形意拳的內涵。他與李瑞東李書文結拜,排行第二,又與張占魁以兄弟相稱。

宣統三年(1911年),為發揮武術精神,與馬鳳圖葉雲表在天津創立當時北方最大的民間武術團體-中華武士會,在名義上以李瑞東為首,但實際上所有事務都是由他來處理,與上海的精武體育會聲氣相通,共同為了發揚尚武精神而努力。他是最早提出將中國武術命名為國術者,民國後他將天津中華武士會改名為天津國術會,因李存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武術者,强身健体,國術者,保家衛國,可稱國術者,形意拳。」,這即是天津國術會命名的由來。但這也造成其他門派的不諒解,認為他想獨占國術之名,一時間前來挑戰的人甚多,為李存義帶來不少麻煩。但李存義一一接戰,不作辯解,屢挫敵手,為國術會立下根基。

民國十年(1921年),李存義受同門請託,代友至山東軍閥馬良(時任濟南鎮守使)部隊中教授形意拳,被迫與回族拳師楊鴻修張鳳岩交手失利而受傷[2]。兩人年紀相差二十餘歲(李存義年逾七十,而楊鴻修正值壯年),體能狀況相去甚多,但是李存義自幼與人交手,少嚐敗績,自此悶悶不樂。之後,李存義在保鏢途中,至河南鄭州時,因病過世,歸葬南小營村,享年七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