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搭手

太極拳的搭手 文/張迎忠

搭手是兩人攻防;縮小空間距離;力點相交的動作。

不論是推手;還是散打;都要有搭手動作。怎樣研練搭手呢?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

一、搭手前的意斷

拳論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行。」

這是前輩經驗所得;強調搭手的用意在先。搭手前要有思想準備;通過意斷推測對方的心理活動。

怎樣意斷? 要根據「眼為心之苗」的道理;充分發揮眼睛對峙的功能;要透過對方的眼睛及動作;

推測對方的心理變化;猜測對方出手的動作。 然後即時傳遞信息;信息要準要快。這樣大腦反饋的

動作;才能適應對方;使搭手既能先發制人;又能不被人所制。

二、搭手的力度

陳鑫說:「不可有力;亦不可無力;折其中而已。」

強調了搭手的力度要適中。凡搭手時;須手臂鬆柔;但主要的攻防手的粘著點須用意念貫勁住。

「不可有力」指的是不用掘力去搭手;犯硬則觸覺不靈;易被對方借力引化。

「亦不可無力」;無力軟化則易遭侵占;意在預防對方一搭 手即突然猛攻。

只有「折其中」之勁;才能適應。

搭手接勁用意控制;外似棉花;內似鋼;內勁暗藏潛轉去搭手;這樣既有鬆開的彈性和韌性之力;

對方進不去;又要有趁機爆發的剛勁。關鍵要掌握搭手的適度;才能取勝。

三、搭手的位置

所謂搭手;顧名思義;一般指手與手的力點相交;也指三節勁互交之意。

推手要求:「肩、肘、手、腳、膝、胯」相對看護。

不過手是主要攻防的武器;搭手接勁不定位置;因此應注重手的功能。

如果搭手位置不對;進攻不能取勝;準頭無效反受其害。

進攻應取中線進擊;要求近捨遠而搭手乾澀準頭要時刻注意防護對方的三節勁;

能做到「堵氣頭;截氣流;回折繞;理順通」的技擊目的 。

四、搭手的形式

搭手的方位因其進攻與防守的意圖不同而有所不同;

搭手有陰手搭陰手(即手背相靠);陽手搭陽手(手心相合);陰手接陽手(手心握手背﹞,向上

繃接用陰手; 採兩勁用陽手相接;推按用陽手;擠法用陰陽互補之勁;裡合陰朝外;外分陽朝外;

鉤提用陽;穿刺用陽手。 根據纏絲勁的原理;出手前後要有變化。

一般情況;陰手陽出勁;陽手陰擊發;這樣像槍彈出膛;纏絲旋轉穿刺有力。

五、搭手的速度

拳論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強調搭手不論進攻還是防守動作;要趁機適時而動。

快者如閃電;慢者形可見。搭手不在外形; 而在內勁潛轉。「意之所注;氣即至焉」。氣流周身;

能疾能緩。搭手還要注意距離的遠近;應求近捨遠;用小圈比大圈快;寸勁擊發;這樣搭手才能不

被人制而制於人。

六、搭手的變化

搭手的變化指接觸後的動作。搭手後動作決不能固定不變;要符合太極原理;要因人、因時、因地

而相應動作。

《拳經總歌》開頭兩句指明:「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絲我皆依。」

「諸靠」指的是推手兩人使用八法;手臂互靠用粘貼纏繞;隨其變化。

搭手的接觸面應小;應注意受力面即時纏繞變換角度;引化對方進入我的圈中;手、肘、肩三節不

斷變化粘貼對方;如膠似漆。 也正如俗話所說:「抓不住頭髮;揪耳朵。」

再如《十三勢行工歌訣》中的幾句要言: 「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癡;靜中觸動動猶靜;

因敵變化是神奇。」強調了太極技擊是矛盾統一的表現。

技擊動作是相對而言;關鍵是掌握折中之適度。 「變」是矛盾的轉化交點;脫離敵方條件的「變」

是無用的;只有因敵而「變」;著法才能神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