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形意拳須注意根本

學形意拳須注意根本

-陸文-

凡練形意,入門首須站樁,或為混元樁,或為三體式不拘。唯初習三體式亦以雙重為宜,蓋因單重練時較為吃力,初學者習之較易憋氣。一憋氣,則氣血必有失松和,此非練功養生之道。至于站樁之細則,方家所言甚多,不必我多言。先賢雲︰萬法出于三體式,關非一句空話。筆者初拜師時听老師講“站好了三體式要什麼有什麼”。六七年站下來,深感其言並非夸大之詞。

另外,還有一個初練拳術的方法問題。一般人皆奉行入門先習明勁的準則,可惜練時忽略了一個意氣問題,而現在一般老師也不作過多強調,故而不少人始終在明勁階段徘徊。真正練明勁之法,先站三體式片刻乃至半個時辰自感神氣圓滿,勁力通達,然後開架練拳。練時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氣,不使用拙力為要。初習者更不能求快,應一式一式地練,力求步穩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勻,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緊張,發力要求松緊得當。而且每次練完後必散步拍打以消火氣。

山西派形意拳入門先練柔勁之法,我個人認為是入門捷徑。較先習明勁可更快領悟形意拳實質。即便無太大成就,總不致于流入左道,初學者不妨一試。其法為︰練時先要松開周身,氣沉丹田,不必強求呼吸運力之法,以自然為要,一舉一動須合乎規矩,整齊不亂,松肩垂肘,撥頂提肛,虛心實腹,松腰合胯,動作舒展圓活而又不失自然。如此練習一段時期,周身自然和順,勁力自然通達。此時即須在練習時意念微注意肘部,動作到位後即要根節松,梢節緊,以求慢慢將沉墜勁,即爆炸勁練出來。練習大約一兩年後,即可帶著練明勁,但要注意發力時只能發出四五分勁,慢慢逐漸加大發勁力度與次數。切記,發力時根節一定要松,中節一定要沉、墜、裹,松中出力、以柔用剛、以緩用急的原則總不可違背。這樣練的好處是,較易體會丹田發力及勁力的陰陽變化,且絕無周身僵滯,頭暈目眩,火氣上升之苦。但須注意勁力雖柔,一定要做到松而不懈,和而不流,周身不失中正,姿勢尤須挺撥,不可軟塌。練明勁為外剛內柔,要求外形發剛勁,內意柔自然。而練柔勁則要在周身和順後逐步做到外形雖柔,內意卻是堅剛,一舉一動,圓活而沉實,動作到位後,不管發勁與否,總帶著剛的意識,心中稍微一動,便從丹田發抖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