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六合心意拳練氣的階段和呼吸法

山西六合心意拳練氣的階段和呼吸法

練拳術的人,首要的是練氣,其次才練筋骨肌肉和關節韌性的發達。如果只在拳術形式上追求,而不結合練氣的實際,將來拳術恐怕是沒有成就的,對祛病、延年益壽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達到上乘。

一、淺呼吸

六合心意拳在練氣方面,是以呼吸作用?功,以氣與力合?用,而進行拳術運動的。初學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後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積增大。氣壯力大,勇敢過人,這是第一階段。

二、中等呼吸

當第一階段有了功夫,然後再練後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氣深而藏,氣量更加增大。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謂腹式逆呼吸,呼吸時必須帶呼聲暢氣。因?逆呼吸所起的吐故納新作用,一旦肺氣充足肺部擴大,不能含胸、降氣、氣沈丹田,而肺細胞的膨脹過份,容易使肺出血,則身體反受其害。所以必須練氣得法,這是第二階段。

三、先天呼吸

兩個階段呼吸得法,使拳術工、順、真再把氣軟意鬆開,放至足底湧泉穴,周而復始,迴圈無端,前任後督氣行滾滾。莊子雲:“真人之息通於踵。”這是第三階段的“先天呼吸”也稱“胎呼吸”,是儒道兩家追求達到的“大周天”氣運全身法。

丹田功

《山西六合心意拳》是內功拳,全憑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氣發動肢體運動,必須在練內功的基礎上練外功 ( 拳術 ) 。

丹田功有七種:豎丹田、摟丹田、坐丹田、閘丹田、開丹田、逞丹田、養丹田等。這七種丹田功,互?結合,不能嚴格分開。

開始站立,兩足與肩平。先入靜:“心定神甯,神甯心安,心安清靜,清靜無物,無物氣行,氣行絕象,絕象則覺明,覺明乃神 ( 即意 ) 氣相通,萬象歸根,合成一氣”。入靜以後,進行周身運氣 ( 也叫貫氣 ) 。貫氣的方法是:兩眼閉上,內視祖竅 ( 眼與心合 ) ,稍停即向上意視,至囟門與意合一,這叫心與意合。以意引氣,向後往下降氣,經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氣向下行,垂肩,沈肘,塌背,尾閭回收經下丹田順兩腿內側下行達湧泉,此時兩手隨之下摟,兩膝微屈而稍下蹲。當氣降到不能再降 ( 此乃陰氣下降 ) ,即由湧泉順兩腿外側上行,身也隨之而起,恢復原狀。意氣到兩胯環跳穴時,兩胯內縮,意氣由此而直抵會陰穴。稍停,由前身上行,至中丹田分由兩肋上行,到璿璣穴再分由兩耳後高骨處上行至泥丸,下降祖竅。稍停,由祖竅至喉頭,從體內直抵夾脊,再直通心窩至降宮,經中丹田至下丹田。稍停,提過尾閭 ( 並提肛 ) ,經夾脊、玉枕至泥丸,下降至上丹田。稍停,由上丹田經口內入氣管至中丹田而達下丹田,複提尾閭,經夾脊、玉枕、泥丸到上丹田。稍停,由上丹田往中丹田收,下丹田也往中丹田收,將氣都集中在中丹田,只收氣,不出氣,這叫伏氣 ( 指的是丹田之氣不是呼吸閉氣 ) 。然後靜守丹田,準備進行練習丹田功。

一、豎丹田

按上法貫氣,氣伏丹田後,以意導氣,由中丹田起至上丹田,手隨氣之上行而升起,五指並攏,手背向前。升到不能再升時,手隨意氣由上丹田下降中丹田而下落,降時手用抓勁。單雙手升降或先練單手後練雙手均可,練單手時左右手替換升降。無論練單手或雙手,當升起時身體直立,當降落時身稍下蹲,如騎馬勢。丹田與手之起落升降,反復練之不拘次數。

二、摟丹田

當意氣回到中丹田時,手也隨之而回。回時鉤手指如拳狀用摟勁。其摟法是:從上往下摟、從左右直摟或兩臂外伸轉圈回摟或從前面向回摟均可。

練上往下摟,可和豎丹田相結合而練。意氣與手升起時?豎,降落?摟,身也下蹲。與練豎丹田不同的地方,手要摟至中丹田前。左右直摟,轉圈摟,從前面往回摟,身體皆下蹲?騎馬勢,氣伏于中丹田不動,出手如刀槍 ( 直而硬 ) ,回手似鉤幹。練時上下、左右、前後可隨意變化,不受次序限制,不拘次數。

三、坐丹田

心坐中丹田不動,身?騎馬勢,以意導氣降到下丹田和湧泉,身不蹲,手掌向下隨之而下按,當氣降到不能再降時複升至中丹田,手也隨之抓力而上起,身復原。單手單腳練和雙手雙腳練均可。單手單腳的練法:以意引氣經下丹田順左腿達湧泉,身下蹲,左手隨之向下按勁,左腳踏實,?陰;右手虛放胸前,右腿虛立,?陽。氣降到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按,意、氣與身、手、腳即升起。左右互換練,方法相同。

雙手腳練法:以意引氣經下丹田順兩腿下達湧泉,雙手隨之由正前方或左側、右側而下按均可,身皆下蹲,氣降到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按,意氣與身、手即升起,意氣上升及中丹田時,雙手以抓力提起,身軀上升?騎馬勢,一上一下全以意氣帶動,如是反復練習。

四、閘丹田與開丹田

這兩種練法是前後連接的,全是練內氣的功夫。貫氣以後,以心意將氣收回丹田,只能往裏收不能放出,如同關住水閘一樣,將水蓄住不動,如古書上說:“內氣不出,外氣不入”。這就叫閘丹田,也是聚氣和伏氣。將閘伏于丹田之氣,用意向四肢和周身散發,這就是開丹田,是將丹田之氣開發於全身 ( 但不是開發而散於體外 ) ,這也叫運氣。靜守一會,以意將氣貫滿全身,就會自動的運行起來。

五、逞丹田

這不是一種單練功法。由於按以上功法久練,丹田之氣越來越足,周身氣力也就越大,練功發動以後,如同生龍活虎。

六、養丹田

練功達到動靜自如程度後,靜守丹田以養氣,也不是單練方法。古人雲:“氣?力之本,有形者?姿勢,無形者?氣功,二者必備,否則無用”。要真正練好六合心意拳功,必須練內功,否則,單以體力和後天氣來練拳,不會真正練好拳術的。因此,養丹田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功夫。

山西六合心意拳防病治病的具體練法

在諸論中說,練六合心意拳,要根據五運六氣的變化,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人體氣血流注盛衰變化的規律,採取科學的,符合自身健康狀況,針對自身疾病的練拳方法。讀者不僅要問,練拳不就是伸伸胳膊、踢踢腿,於五運六氣有什麽相干 ? 首先必須搞清什麽叫五運六氣。五運是:金、木、水、火、土表示不同年份和季節的特徵。六氣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自然氣候的特徵。運和氣是節令與氣候的關係。五運是用十天干符號來表示的,稱十幹統運。十幹統運歌訣:甲己化土乙庚金,丙辛水運木丁壬,戊癸化火?客運,五音太少陰陽分。歌訣說明每年都有春夏秋冬,但每年都有各自的氣候特徵。六氣是用十二地支符號來表示的。子午少陰君火,醜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比如:今年少陰君火司天,表示上半年的氣候特別炎熱;太陽寒水在泉,表示下半年氣候特別寒冷。五運六氣,是我國古代氣象學範圍,主要研究氣候的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的影響和關係,根據氣候的變化預測疾病的發生規律及其氣候對疾病的影響,指導辨證施治。《黃帝內經》非常重視養生防病,主張“上工治未病”以未病先防作?醫學重點。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大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 ”由此可知,養身防病乃醫學之要道,六合心意拳是養生、防病、治病的拳術。只有掌握五運六氣的規律,順應自然氣候的變化,正確掌握六合心意拳的練功要領,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身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寒變,奉長者少”。這段話說明:春三月,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天地間生氣發動,草木也隨之欣欣向榮。?適應這種環境,人們應當夜臥早起,在院子裏散步,披開頭髮,寬衣松帶,舒緩形體,以便使精神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舒暢愉快。一定要順應這種春陽生髮之氣而不可折逆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到了夏天,就可能患寒變病。這是因?春天生養的基礎差,所以供給夏季盛長的物質基礎不足的緣固。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出,春天是生髮肝病的旺季,一般的人在這個季節也最容易引起情志波動、易發怒、發火。春天木旺,肝屬木,在春季應該多練六合心意拳中肝經的崩拳。練崩拳可以舒肝理氣,就如同服舒肝丸。下面介紹,六合心意拳合乎天道的練法: (1) 用字練功法。 (2) 陰陽天地生成數分經定數功法。

六合心意拳用字功訣

劈呬鑽吹崩噓氣,炮呵脾呼要牢記;

先呼後吸?瀉法,先吸後呼?補氣。

瀉者六息補九息,對症治病矢如的;

一、一髒有病練一字,養生保健真妙訣。

練字用氣的方法:首先明確何經何髒有病,然後決定練那種拳,配那個字。肺臟肺經有病,練劈拳配呬字音;腎臟腎經有病,練鑽拳配吹字音;肝臟肝經有病,練崩拳配噓字音;心臟心經有病,練炮拳配呵字音;脾臟脾經有病,練橫拳配呼字音。不論何髒何經有病都應根據,寒熱虛實進行練功。實則瀉,虛則補。瀉法:在練拳時,由口用所練字音呼氣?主,先呼後吸,呼氣時張開口,舌尖抵舌根,一面由丹田默念所用之字,一面吐氣 ( 氣?字音,但不出聲 ) ,腹部往回吸,當氣呼的不能再呼 ( 丹田不能再吸 ) ,即用鼻吸,其長度僅?呼氣的 1 / 3 ,只求換過氣來即可,一呼一吸?一次,每字不過六次。補法:練拳時以鼻吸氣?重點,先吸後呼,閉口咬牙 ( 勿太重 ) ,舌抵上顎,丹田向外充,當吸的不能再吸 ( 丹田不能再充 ) ,再用口呼氣,呼氣的長度僅?吸氣的 1 / 3 。一吸一呼?一次,每字不過九次。一髒一經有病,練一拳配一字,數拳以上,按劈、鑽、崩、炮、橫,五行相生的順序練,如顛倒,?五行相克,於病不利。

孫真人四季養身行功歌

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閑。

秋呬定知金肺潤,腎吹唯自坎中安。

三焦嘻卻除煩惱,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口鼻,其功尤勝保神丹。

春天,多練肝經的崩拳,夏天,多練心經的炮拳,秋天,多練肺金的劈拳,冬天,多練腎經的鑽拳,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多練脾經的橫拳,這是四季長呼脾化餐的含意。

二、天地陰陽生成數分經定數法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鑽拳屬水練腎臟,生數?一,成數?六,穴位:會陰。練鑽拳時,意守丹田,稍停,達到心平氣和,開始練,在丹田吸一下,然後在會陰穴呼六下,練三次,意守丹田,可扶正氣。然後改?意守會陰穴吸一下,呼八下。如是迴圈練習。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炮拳屬火練心臟,生數?二,成數?七,穴位:祖竅。練炮拳時,在丹田吸二下,然後在祖竅穴呼七下,練三次,然後改?意守祖竅穴吸二下,呼七下,如是練習。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崩拳屬木練肝臟,生數?三,成數?八,穴位:夾脊。練崩拳時,丹田吸三下,然後在夾脊呼八下,練三次,然後改?,在夾脊吸三下呼八下。如是迴圈練習。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劈拳屬金練肺臟,生數?四,成數?九,穴位:膻中。練劈拳時,丹田吸四下,然後在膻中穴呼九下。再改?在膻中吸四下,呼九下。迴圈練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橫拳屬土練脾臟,生數?五,成數?十,穴位:丹田。練橫拳時,丹田吸五下,呼十下;然後吸十下,呼五下,如是迴圈練習。橫拳練脾,屬中央戊己土,所以呼吸換氣均在中丹田。

一經一髒有病專練相應的一拳,如養身可按五行相生次序,劈、鑽、崩、炮、橫,練習。

山西六合心意拳練氣和養氣的區別

一、氣有練氣和養氣的區別

練氣以運用?極致,養氣以道?依歸,兩者缺一不可。

練氣主要以技擊作用,養氣主要在祛病延年益壽上著想。練氣是以調息,息調呼吸作用?功,以氣和力合?用。而養氣則注重丹田氣充,任督迴圈,往復不斷。

練氣必須帶呼聲暢氣,以意導氣,前任後督行氣滾滾,氣與力合,貫穿四梢,使身體逐漸強壯起來。養氣是深而藏,蓄意綿綿氣貫四梢,輔助技擊上的作用而生特殊的功效。

練氣以動?主,動中求靜,靜極生動,動靜相生。養氣以靜?主,靜中求動,動極生靜,靜動相成。所以,練氣和養氣在拳術上是一而二,二而一不可分離。目的都是:“陰平陽秘,求中和之道”。

二、練氣和養氣時呼吸應注意的事項

( 一 ) 呼吸必須閉口,舌頂上顎,天橋搭緊,神池生津以意送下,把氣促到丹田藏於氣海,略存一下,把丹田的氣上升於喉,洞然咽下有聲可聞,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做法。日久功深自然可以入道。

( 二 ) 由鼻呼吸必須細緩而長,不可短粗而急。天臺智者大師的禪門口訣,載有呼吸不可粗急,必須細緩的要領。粗急呼吸,鼻毛不能充分過濾空氣,不能給空氣相當的濕潤和溫度,有害於肺部。所以練氣呼吸絕不可粗急,必須綿綿而長,細而緩?好。

( 三 ) 丹田必須充實,所說充實就是籠氣於腹部。要注意把胸部壓下腹部,使腹部膨脹。通常人十有八九,腹部壓制胸部,換句話說,就是橫隔膜的壓下力弱,壓上力強,這是不健康身體之狀態。必須使胸部之氣壓制腹部,才?妥當。要想加強橫隔膜的壓下力,只有深長呼吸,充實丹田之氣。然最須注意,初練深長呼吸的人,都是心窩膨高,下腹部凹陷,這是不合適的。必須下腹部膨脹高起,而心窩凹陷,就可入於正軌了。

( 四 ) 呼吸隨氣之出入的同時,足趾要有伸屈,使丹田充實和鎖肛門的同時,必須入力於腰、足心裏。吸氣的時候,足趾的尖端,用力將拇趾屈回,吐氣的時候,把拇趾伸出,這是深長呼吸的秘訣。昔莊子所謂“真人之息,通于踵宮”即指此言。

( 五 ) 練氣之呼吸要專心一致,人身的氣血,行於虛而滯於實。如練氣呼吸時胡思亂想,氣必凝滯不暢,日久形成氣痞的病症。學者應特別注意。

( 六 ) 練氣不可選在塵土、黴煙污染的地方,宜於清晨並選曠野寂靜的地方練習,吸進新鮮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身體得益。

山西六合心意拳練氣諸法

一、引氣法

目對鼻,鼻對臍,處處行遲不可移,撤開二六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二、用氣法

眼上翻屬陽,陽氣落在枕骨。鼻一縐屬陰,陰氣落在齶角。脾氣緊,心氣沈,肝氣頂,肺氣一努落腎經,心沈一氣自然成。

三、周天法

緊撮穀道內中提,尾閭一起縐骨節,玉枕難過目視鼎,來到丹田存消息。往前又是雀橋路,十二時中降下池。鎖住心猿拴意馬,要立丹田海底基。一時快樂無窮盡,返本還原心自知,久練自成金剛體,百病皆除如童子。

四、得真法

混元一氣吾道成,道成莫外如真形。真形內藏真精神,神藏內氣丹道成。如問真形須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象合來有真訣,真訣合道得微靈。養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固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

五、內外相見合一法

震龍兌虎各東西,朱雀玄武南北分,戊己二土中宮位,意?媒引相配成。眼、耳、口、鼻、舌五行,手足四梢並頂心。久練內外如一氣,迅雷電雨起暴風。誠心練養精氣神,眼前變化此中存,拳無拳來,意無意,無意之中才是真。

六、十六把氣功法

一陰到中,二陽開,三陰到中,四翻陽回乳,五陽出,六陰到中,七陽開,八陰到鼎,九陽落耳,十陰出十一翻陽十二翻陰,十三陰到中,十四翻陽回乳,十五舉起下地三墩,十六跳起回乳三墩。

七、內功運氣法

人之周身氣滾滾,前任後督血脈通。任脈起之於承漿,直下陰前至高骨。督脈尻尾而直上,夾脊再上泥丸宮。下至印堂人中處,井池雙穴勁循循。渾身三催動一力,節節貫串變化通。練氣技擊不離此,得真奧妙歎無窮。丹田練神龜尾提,真氣自然往上升。氣下於海光聚天心,面如童子才是正宗。 ( 小腹正中?氣海,額上正中?天心,光聚天心是練功得法之征 ) 。蓄勁意守丹田處,能使元神穩於身。動急則急應緩相隨,克敵自然如水中游。

八、調氣法

吾道之人,凡出入門或旅行客住,每早晚盤膝靜坐,閉目鉗口細調呼吸,一出一入皆從鼻孔,而少時氣定,須吸氣一口,但吸氣時須默念真氣至湧泉發出,升於兩肋,自兩肋升於前胸,再升於耳後,遂升於泥丸至印堂,由印堂至鼻,再至夾脊遂至於前心,由前心沈至丹田,丹田氣足,自然從尾閭再升於夾脊,再上泥丸如是反復迴圈,隨意而調。拳譜雲:“斂神化氣練靈根,六陽不泄養真精;丹田穩固如砥柱,神技妙術脫凡塵。”

九、用力法

逐日心端表正,以心意沈氣于丹田,久而久之,自知氣沈於下,此謂運用底功之法。底功練至穩步如山,兩膝曲直堅固如柱,襠和胯際內外夾緊。含胸拔背,束抱相宜,剛柔相濟,頭正側撞敵如意,堅肩貼背,三意相連。橫豎用肘,三彎要隨。穿骨左右,破彼之勁;堅骨敏捷,封敵之下。內掠敵彼之裏,外格敵彼之外,手撩陰起,卷地風暴,撩攻敵之上下內外也。

足用此功,必先用矮馬,豎身縮勢穩住周身,一呼一吸自自然然。毋心燥,毋發氣,縱跳時提住丹田,兩足齊起;收時兩足齊落,穩住丹田永不可易。然用勁如臨敵布陣,又有高低遠近,虛實快慢變化之不同,剛柔變化之間,成敗得失之關鍵,全在底功之深淺。必須動步不動心,動身不動氣,然後心靜兩步堅,氣靜而穩,精靈得而能飛騰變化。蓋如靜之?靜,靜亦動也,動之?動,動亦靜也,所以明瞭底功者,善能用之者,神氣自然固,靈氣自敏捷,神緩而眼急,心緩而手急,氣緩而步急外急而內緩,外柔而內剛,才知底功實力之靈妙也。拳譜雲:“斂神練氣養靈根,不泄元陽保真精,丹田元滿下步穩,技擊神化超凡群”。本第九條均?古拳譜所載,供學者研究。

十、吐納運氣法

吐納運氣是專練氣功和硬功運用的。牙齒扣,舌卷頂上向前在牙床上邊,將嘴唇少許離開,吸氣由牙縫間吸,到不能再吸時,將嘴唇關閉不得呼出少許,同時就再吸氣,一連吸七口,到了最終再不能吸時,開始做運動的動作,到了逼不住須要放氣時,即時由牙縫間吐出,吐到不能再吐的時候,按法再行吐納運氣。

十一、技擊呼吸運氣法

蓄勁呼吸要短促,用勁呼吸要急促,運氣呼吸要深長,虛勁呼吸要緩慢,實勁呼吸要壯出,支勢呼吸要隨轉。虛而吸,實而呼,縮而吸,伸而呼,起而吸,落而呼,身輕而提,身重而沈,備腿要吸,出腿要呼,運氣遵規,勁力倍增。技擊運氣時,要配合打擊的勢法,用技之巧存乎,用氣之妙存乎,用勁促勁之妙存乎。技擊重要的是勁功,勁功必須是氣功,打法必須是技擊功。提勁存氣,發勁要急呼氣。蓄勁要養氣,機可逞可沈,取勝時要繼續增加運氣,達到技擊目的時,將氣緩慢徐順而沈。

十二、放氣法

在平時練功或較技停止運動時,漸次將氣放平,鼻呼要暢通,吸氣要深長,肩勁要下垂,兩足跟提起,同時用鼻吸氣。足跟落地,用鼻呼氣,如是三次,將氣恢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