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心意拳陰陽五行論

六合心意拳陰陽五行論

拳譜雲:人身一陰陽也。蓋人身即小天地,適合天地陰陽五行之理也。夫人身,內?陰外?陽,血?陰氣?陽,腹?陰背?陽,足?陰首?陽,五臟?陰六腑?陽。大至全體骸骨,細至皮膚毫毛,無一不是陰陽,處處總有一陰陽。陰陽者,太極之變化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太過無不及。此吾人身之真氣,內外之全體,合陰陽自然之理也。人身內五行,肺?金,肝?木,腎?水,心?火,脾?土。又鼻屬金通肺,目屬木通肝,耳屬水通腎,舌屬火通心,口屬土通脾,此五行之各有所屬也。內五行一動,外五行無一不動,內五行一靜,外五行無一不靜,靜?本體,動?作用。內五行體也,外五行用也。內者先天,外者後天。內經曰:人生皆具先後天之本,腎?先天之本,脾?後天之本,本之?言根也、源也。世未有無源之流,無根之木,通其源而流自長,溉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理也。故善醫者,必先治本,知先天之本在腎,腎應北方壬癸之水,水?天一之源。嬰兒未成先結胞胎,其象中空有一莖透起,如蓮蕊,一莖臍帶,蓮蕊即兩腎也,而命寓焉。知後天之本在脾,脾?中宮之土,其?萬物之母,蓋先生脾而後水、火、木、金迴圈相生,以成五臟,五臟成而後六腑四肢百骸隨之以生,而成全體。是皆先後天不離五行之形體也。醫者既治形體之所由生,故推五行之理,以治五行之體也。五行拳術亦猶是也,即以五行,教以五行拳,以五行拳之術,練五行之體也;以五行之數,?五行之體,以五行之體,練五行之髒也,此五行拳術之名稱也。

六合心意拳五行生克之原理

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思想,拳譜雲:“夫五行者,天地之體,萬物之母。行在天地分?五行,在人身配?五臟。受天之氣而生?五臟,受地氣而生?六腑,生生靡窮有不盡言者也。心曰火,?一身總宰,火機發而上炎,變出跳躍之雄強。火生土,土屬脾,脾?中陽之府,達於四肢,動而噫聲,靜而和容。土生金,金屬肺,肺者氣之府,肺充而筋骨健,肺朝百脈,渾身之氣無所不至,輕重之權操之於肺。金生水,水主腎,腎藏精而丹田固,氣交而嘿聲振,養靈根而志不怯。水生木,木屬肝,肝?諸筋之宗主,能操摧搐之正權,決斷於瞬間,落而神速,發?抖絕,但上如風響,出手如箭穿。木生火,火機一發物必落,真有江水拍岸之勢,又有火藥爆炸之威。此謂五行之相生也。相克者,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也。”五行相生,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關係;五行相克,有“克我”、“我克”兩方面的關係。相生與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正常協調關係下的變化與發展。《類經圖翼》曰:“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害。”說明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都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係,而且只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運行不息。如腎 ( 水 ) 之精以養肝,肝 ( 木 ) 藏血以濟心,心 ( 火 ) 之熱以溫脾,脾 ( 土 ) 化生水穀精微以充肺,肺 ( 金 ) 清肅下降以肋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係。肺 ( 金 ) 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 ( 木 ) 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鬱;脾 ( 土 ) 的運化,可以抑制腎水的泛濫;腎 ( 水 ) 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 ( 火 ) 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係。五行拳分別鍛煉人體的心、肝、脾、肺、腎,就是要保持和加強五臟之間相生相剋的生理功能,經常學練五行拳法,一些病變就會消失于平時的鍛煉之中,得到一個健康長壽的“金剛之體”。所以說,《山西六合心意拳》是男女老幼終生得益的優秀拳種。

山西六合心意拳樁法

一、定步六合勢

六合心意拳要以氣功?上,而初步時,必須站習六合勢?先。每早晚練習時,必擇一空曠清幽之地,向東方日出處,夜間面向北方,先將肺胃之濁氣盡力吐出三口。兩足平排一尺餘,兩臂自然垂放,定心寧志,細調呼吸。少許,下矮馬,兩足掌前後蹬平,含胸拔背、沈肩墜肘、塌腰束胯。頭正豎項兩目神斂,塌腰順氣兩肩鬆開,胸出而閉肋開而張,兩胯內撐外抱。前手自然伸出高於口齊,曲直合度,以肘自然沈墜?宜;後手護在前肘,高於心齊。舌舐上齶,呼吸以鼻,勿使喘促,不可用努氣拙力。滌心息慮,聽氣自然下行,默記其數,初則以七度至十四度,漸增至四十九度八十一度、百度?限,站至腿足至極處可稍事休息片刻,再如前站習。總以將氣從肩腋下運出,貫注兩掌指尖,以氣降丹田下至湧泉?要。站立既久腿力漸強,站立一、二小時亦不覺苦,真乃強若不倒之壩。此是不動步練法。

二、活步六合勢

如活步練習時,必須用子午 ( 兩足登下如長之形 ) 下矮馬。步進手出,步退手回,兩手之路線仍與前一樣。總以手足相應,內外一致。無論順走、斜走、轉走,准提胸以下腰,按肩以練步,園襠以固胯,逼胯以堅膝?要。呼吸仍不可粗率,意氣總要相隨,所謂進而隨手之出入,來去任氣之自然。氣欲出而神欲斂,身宜退穩、出宜堅。手足雙練內外交修,內以練氣,外以練勢,內氣充起,外勢得用,外勢愈演,內勁愈增,既能會之以理,複能合之以法;既知調之以氣,複能運之以神。既不失之於上重,複不失之於下輕,既不失之於前俯,複不失之於後仰;既不失之于左偏,複不失之於右歪。六面相關,一氣運轉始終不懈。勢正如平准 ( 此謂六合四平 ) ,氣活似車輪。言其輕也,如貓之行無聲;言其重也,如泰山之倒壓頂。觀其柔也,而實剛;觀其剛也,而實柔。觀其慢也而實快,觀其動也而乃靜,觀其實也而乃虛。觀其神也,如貓之捕鼠。觀其形也,如鷹之捕兔。觀其放也,而實收;觀其收也,而實放。看陰而卻有陽,看陽而卻有陰,陰陽互用,剛柔相濟,體用一源,動靜一道,內而水升火降,外而陽出陰收。此種種之奧義皆得之於象外,日久習之自知其妙,而非形迹語言可以求也。練氣要旨,必須手起吸氣,手落呼氣,起時由督脈而升,下時由任脈而降,久則拙力自化,真勁自生,此呼吸運氣之真法,乃技擊家無上之妙訣,學者萬不可輕視之。所謂勁力之增長總以漸進,而不可以猛進,猛進不獨於身有損,且難於神化。漸進則次第成功,以達筋舒血活而無意外之損害。練至精熟,其力有不可思議之神通,此非過來人不能知也,最?注意者,要恒久不輟專一不離,此?萬事成功之根源,而技擊尤?必要也。訣曰:“氣沈丹田地,運動八脈開,周身輪轉畢息氣保春回。”

定步、活步六合勢練至日久功深,則奠定了六合心意拳上乘功夫的基礎,學者切不可輕視之。

山西六合心意拳掌法、進退法、趨避法

一、述掌法

平時練習以推搨二手 ( 即岳武穆王之雙推手 ) ?宗,總須肩寓吐力,氣貫掌心。掌之制敵以按入胸肋心穴?度,或用一指二指或用五指抅捉,乃活用之法。用掌時有雙掌齊出,單掌獨進之別,在學者神而明之,隨時變化可也。茲將吾宗之掌訣歌記之如下:

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實始用力,吐氣須開聲。推宜朝上起 ( 掌力朝上敵易於傾跌 ) ,緊逼小馬登 ( 緊通而後出掌得力,矮馬而後可以自顧 ) ;三字沾按吐,全憑尺骨梢。

二、述進退法

身之進退,其機其勢千差萬別,爭于黍米秒忽之間。有寸進、步進、剪步縱躍尋丈之進,其退也如之。又有左進右退與右進左退之別,或陽退而陰進,或虛退而實進,或以退?進,或以進?退,以及猛退猛進,長馬進、矮馬進之法。種種法規,不可以拘泥,全在學者取機乘勢,自由進退可也。今將吾宗之進退歌訣述之如下:

進步捷如風,失機退宜快;乘勢側鋒入,身稍向前邁;掌實即須吐,發聲使驚怪;變化如蛟龍,遲速分勝敗。

三、述左右趨避之法

進退乃取勢之方,趨避?乘機之地。兵法所謂避實擊虛,聲東擊西等語,無一不與世道息息相通,無論如何技精力足,總不能沒有趨避。因有所避而後有所趨,此?一定之理。趨左則避右,聲前則擊後,隨敵之動以?方,觀敵之機以?用。明于術而不拘於術,擊其要而不見其迹。此真所謂變化無方,心手兩忘,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也。茲將吾宗之趨避歌訣述如下:

趨避須眼快,左右見機行;趨從避中取,實從虛處生;山重身難壓,隙開進莫停;勢猛君休懼,四兩撥千斤。

四、身法

身法總以轉側靈巧,進退開合起落得勢。馬穩心靜?名家衣缽,以至於變化不測出神入化。不能防不能制者乃在乎苦心獨造之士,不可以常法繩之也。

專門鍛煉肺臟的拳術——劈拳

劈拳配肺氣要凜,歸手太陰肺經,屬金?陰,在志?魄,?相輔之官,治節出馬。司呼吸朝百脈,調一身之氣,在人體好比治理國家的宰相。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起落,有捧撐掇碟之勢,其形似斧非斧。其經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君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劈拳的動作,可以促進手太陰肺經的經氣,使肺活量增加,兩臂肌肉和關節韌性力的增長,氣足神旺,伸縮力也大。反之,拙氣、拙力、怒氣、填胸,不徒無益反而於肺部有害。所以,拳家用劈拳來鍛煉肺臟,即以“金”來代表。土是五行之本,准五行生克之理,土能生金,把劈拳列?五行拳之首。

要領

抽身掉膀,氣足寬胸,起落不分,顧打一氣,上擠下攻,放膽即成。

歌訣

任督循環氣歸根,摩經抱掌肺凜沖;著意曲池開門戶,擠勁著力劈胸中。

練法

1 .起手由橫拳出勢 先將兩手往後收,置於心前,作顧法防守之勢。同時,隨曲就伸,兩手摩經入而複出,前手成掌形,有把握對方手腕之意,後手也成掌,在左臂裏藏著,起兩臂互助的作用,兩肘緊夾兩肋,不可放鬆離開,要做到未曾動手,肘領先 ( 肘要用勁 ) ,兩掌由心而起,由口而落,形成車輪滾滾旋轉以球體打立體,擠勁往前進,體重打體輕,運動如車輪,起亦打落亦打如水之翻浪,滔滔不斷。同時,前足解危寸踩,用以先發制人,右足進步往前攻,形成顧中有打的形勢,兩眼注視前面的敵人,隨機應變以防不測。

2 .落勢 後掌從前掌中劈出,擊對方肺部,試其氣力虛實,從根本解決對手,這是以氣擊氣,以形擊形的運動。同時,後足進步顧敵前足踩其後足,形成手足、肘膝、肩胯均打,尾閭下坐,氣沈丹田,踩撲發抖絕勁。落時,手要和心位齊,保持中平姿勢,不偏不倚,穩定重心,造成落即打,打即落的意思。

3 .回身勢左手在前,則右後轉身,右手在前則左後轉身。轉身時,左足在前,則倒插右足,縮小目標,減少背後危險。速落而右後轉急起,形成“三回九轉是一勢”之意,同時左足寸踩,右足後退。如是,迴圈練習。

4 .收勢到了出勢原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兩足並齊,成預備立正姿勢。

專門鍛煉肝臟的拳術——崩拳

崩拳配肝氣要頂,歸足厥陰肝經,屬木?陽《體陰而用陽》。在志?魂,?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好比有勇有謀的將軍。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出入,有舟行浪頭之勢,其形似箭非箭。拳譜雲:“身如拏弓發,手似百箭穿。”其經脈,起于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崩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足厥陰肝經的經氣具有舒肝理氣,解鬱、調血和胃的作用。如果崩拳鍛煉逆了肝氣就會鬱結,脾胃不和。故拳家用崩拳鍛煉肝臟,即以“木”來代表。准五行生克之理,金能克木,把崩拳列?五行拳之二。

要領

身如弩弓,手似百箭,出入中道,緊密相連,一鼓作氣,勇往直前,起落箭鑽,步法不亂。

歌訣

崩拳出入不離中,出手似箭向前攻;肝氣頂發轉鬥勁,五弓齊發六合成。

練法

起勢同劈拳。

1 .起手由橫拳出勢 開始顧法即以寸步?先,先進左足,右足跟著也進,成入步合膝勢,同時左掌把握對方手腕,右拳從左手上打出,這是曲中求直,柔中生剛的意思。同時左手用掌打擊,攻擊對方,但兩臂必須平均用力,在左右手同時擊中對方的一瞬間,右手往回收,形成對立統一,兩手互助的作用。出入掌拳時,必由中道而行,一出一入,步法不亂,好象舟行浪頭一樣。

2 .落勢 第一手用拳打出並腿,好比身如弩弓,手似箭的樣子。第二手用掌落下攻擊對方,形成落勢。起勢落勢沒有明顯的界線,好比大海浪滔,起也打落也打,如水之翻浪。

3 .回身勢 接上勢左足向右橫扣,同時右後轉身,兩手同時鑽橫,右足扭橫蹬出複收,兩手變掌一齊落下,成剪子股擒拿勢。兩手互助,協調力均,出手連成一氣。

4 .收勢巡迴練習,到了出勢原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兩足並齊,還于原地,成立正姿勢。

專門鍛煉腎臟的拳術——鑽拳

鑽拳配腎氣要敵,歸足少陰腎經,屬水?陰,先天之本。在志?志,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精充盛則身強體壯,精巧多能,是作用強力的官。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上下,有山倒嶺塌之勢,其形似閃非閃。其經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穀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後,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鑽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足少陰腎經的經氣使先天之本腎臟發達。腎臟在人體主藏精、發育與生殖,主納氣,主生骨、生髓的作用。鑽拳專門練人體腎臟,腎精充沛,骨骼堅固,毛髮光澤,牙齒堅固,性功能強。反之筋骨瘻軟,陽痿早泄,腰脊不舉,骨枯髓減,牙齒脫落,呼吸困難。鑽拳的關鍵是腰起而鑽,使腎水往上提滋潤心火不使心火過亢,《古人稱之?:“抽坎補離”,相通心腎二經之氣》,使人體心腎相交,水火濟既,達到人體“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態。所以拳家用鑽拳鍛煉腎臟,即以“水”來代表。准五行生克之理,金能生水,把鑽拳列?五行拳之三。

要領:

順步鑽拳後足蹬,發勁全憑兩腎宮,腰起而鑽,起側落墜,腎起心落,腰?主宰。肘手同攻,腰胯用勁。

歌訣

鑽拳屬水易下流,奧妙全在腎中求;水火相濟久長練,腎壯體強可延年。

練法

起勢同劈拳。

1 .起由橫拳出勢 先用寸步?先,制敵前進,同時又將左臂收而複出,卸彼之力,兩手心向上,隨縮就伸成護己上節,捉拿對方之意,同時左足尖向左扭,約成四十五度,裹胯、提胸,尾閭中正,手足都用顧法,敵不易乘。顧上擊下,橫豎相濟,不怕攻擊,取勝一舉。

2 .落勢 右拳從左臂下打出,拳擊對方下頦,肘擊對方胸部 ( 拳肘同時擊中?要 ) ,同時右足往前進攻擊對方前腿,左足隨後跟,前進者?攻,後跟者?守。當右足前進時,左足要極力蹬地,起反射作用,自然前足攻擊力大,即有沈重之力。後足跟隨,任其自然不須用力,要形成單重之勢。。

3 .回身勢 右掌和右足在前則左後轉身,左掌和左足在前則右後轉身。後手從口中鑽出,以橫拳顧對方從背後之攻擊。身向左後轉時,左掌和左足,仍是在前。

4 .收勢 同劈拳。

專門鍛煉心臟的拳術——炮拳

炮拳配心氣要沈,歸手少陰心經,屬火?陽,在志?神。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心主宰全身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是人體的最高首領。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開合,有江水排岸之勢,其形似炮非炮。其經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複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內後廉,行手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炮拳的動作,可以促進手少陰心經的經氣活力。心主血脈,心氣旺盛,使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不息,從而供應全身的需要;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則脈搏和緩有力,面色紅潤而有光澤。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精神充沛。反之,心氣不足,心血虧少,脈細弱,面色白而無華,出現失眠、多夢、健忘、神志不寧等。炮拳的關鍵是心氣向下沈,用心火溫煦腎水,不使腎水過寒,這就是人體:水火濟既,心腎相交,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態。炮拳練對了,心地敏明;練錯了,頭腦昏暈,心中少智。所以拳家用炮拳鍛煉心臟,用“火”來代表,准五行生克之理,水能克火,把炮拳列?四。

要領

拗步挑頂,束展功;身體束小,往裏攻;足先手後,才?真。

歌訣

炮拳原從心火生,拗步出手正當胸;心沈開合來應敵,挑頂束身縮展功。

練法

1 .由橫拳出勢 先寸踩左足解危,急進右足,提左足並於右腿 ( 形成步踩三角,安全自己 ) ,同時將左手收回置於心前。隨起就落,隨束就展,向左反攻,左足在前,右足後跟。眼看前方敵人,敵擊我頭部,我用左手臂挑頂顧頭,右拳打出,成十字拗步正當胸形式。己身體中正,不高不低,兩肘夾住兩肋,勁由丹田發出,轟然爆發,就如江水拍岸。

2 .落勢 右拳打出,如同射箭一樣。左手上顧,轉勁急合,一攻一守,互相交換,左右縱橫。提右足並于左足,準備向右前攻。

3 .回身勢 左手在前,則左後轉身。右手在前則右後轉身。轉身的時候,後足倒插,步踩三角成偷步丁字形式。左手在前,則插右足。右手在前,則倒插左足。同時延長了距離,解背後的危險,安全自己。照這個方法練習,才?適當。

4 .收勢 巡迴練習,到了出發地,先退右足,後退左足,還原立正。

專門鍛煉脾臟的拳術——橫拳

橫拳配脾氣要入,歸足太陰脾經,屬土?陰。在志?意,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主司消化、吸收、輸布和貯藏。其動作是注意一氣的團聚,有車行壕溝之勢,其形似彈非彈。其經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複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脾臟位於中焦,主要功能是主運化,升清,統攝血液,主四肢、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氣健運主升,能將水穀精微上輸于肺,在心肺的作用下化生氣血以濡養全身。脾氣充盛則能統攝血液,使之循行於經脈之中而不外溢。四肢肌肉得脾氣輸送的營養肌肉豐滿,輕勁有力,口唇紅潤光澤。反之,脾虛,便出現食欲不振,腹脹、倦怠消瘦,四肢無力,口唇淡白不澤,面萎黃,出現種種出血病如便血、崩漏、肌衄、紫斑等。所以拳家用橫拳來鍛煉脾臟,脾屬土,是後天五行之本,是五臟之根。以“土”來代表。准五行生克之理,火能生土,把橫拳列?五。

要領

脾主中樞,左右明撥,橫以濟豎,豎以橫用,陰陽相合,練成一氣。

歌訣

橫拳配脾注練根,鑽橫壓順寓其中;練到陰陽混一氣,引動四兩撥千斤。

練法

起勢圖劈拳。

1 .起勢及落勢 先由橫拳出勢,左足寸踩,左手變?陰拳,向前鑽出,顧住對方。後手變?陽拳,用擰絲勁,從前臂肘下橫,即變?陰陽合抱之拳。左手在前,則左足在前;右手在前,則右足在前。前拳解危入,而後拳反攻擊。入者變陽,出者變陰,陰陽相合,求中和之道,可以制服對方,形成了落勢。橫拳起落沒有明顯的界線,左右滾轉,其形似彈,混元一氣。

2 .回身勢 左手出則右後轉身,右手出則左後轉身。轉身時,左手在前,則倒插右足,右手在前;則倒插左足。轉身和劈拳相同。

3 .收勢 同劈拳。

小 結

拳法之意本五行,生克裏邊變化精;

學者要知真消息,只在眼前一寸中。

五行拳是六合心意拳中的五個大綱。是以性能和作用取意的,而不是象形以練習的。所有五行拳的形,是根據人體生理自然,配合人體內臟各部機能,互相制約,互相促進,而不可須臾失調的形體運動,使人體內部各髒的機能,在不斷的運動中,陰陽得以相對平衡,即動態平衡,身體就會健康,技藝也能達到上乘。後學的人,務要虛心學習,細心專研。

五行練功法

( 一 ) 劈拳是導引方法 動作是前擠後掣上擁下壓的正立圓形,要注意一氣的起落。

( 二 ) 崩拳是催進方法 動作是前出後入,鑽翻的迴圈圓形,要注意一氣的出入。

( 三 ) 鑽拳是潮濟滋潤方法 動作是曲中求直,先高後低的小立圓形,要注意一氣的上下。

( 四 ) 炮拳是排擠方法 動作是左右顧打的斜立圓形,要注意一氣的開合。

( 五 ) 橫拳是輾轉方法 動作是左右滾轉的圓形,要注意一氣的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