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形意發勁過程
以劈拳為例,從三體式開始。
收前腳和前手回抓上翻,上半步,成雞形步,後手前移,順于前臂後內側,呈鑽拳狀。此為蓄勁過程,然後邁懸空的那支腳,上步,前手撤回下翻,同時後手前伸下翻。側身,後腳墊步,呈三體式。
注意事項︰至關重要!
外形不能看出來的東西,身體內部外部變化︰
從開始到蓄勁,速度由慢變快,注意松跨,松肩,
身體不要搖晃。蓄勁剎那間,身體微束,重心好像下沉,其實胯骨上提,感覺用身體把整條腿和跨提起,身體有內收的感覺,及束身。但也不要刻意緊張。
然後邁步的同時,松跨,用力後蹬腿,把身體送出,落跨,(就是把提起的跨和腿放到地上,依慣性即可),放松。
雙手前手前伸,後手下按,有前後對爭之力,但重點應放在身體的撞勁上,再加上前伸,下劈之力。
用身體打人,手上動作不要太多。主要是個墜勁,撞勁。
豎勁,橫勁,都要有,還有就是根節勁還沒說,也就是肩窩的撐開的那種勁,這樣才能吧力量傳到手上。再有就是丹田的束展。這樣才能吧跨上的力量傳導到上身。說的提跨,也就是丹田的束,放跨的時候我感覺還是要有些規矩的,不能隨便放。
根節勁必須放松肩部,掖下含空。在站樁時最好體認。
還有就是放跨,我感覺放跨時,利用身體的慣性,把跨扔出去就行。因為後腿不是推著身體走嗎,前腳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走的過程中是松的,踫到東西才會緊。就靠慣性往前一送就行了,而不是邁出去的,是靠腰腿勁把它送出去的。
關于根節力。形意拳整個身子就象火車一樣,整體的勁十分正裝,全身的力都在于下盤的啟動,起根于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也!發勁前要裹,發勁時要翻,手腳齊到,頭要頂,舌要頂,手要頂,牙要扣,手要扣,膝要扣,還要六合,總之在每打一拳,都把要點做到,就正確了!
練劈拳時,有時在狀態,就能感覺到,在落胯的瞬間,後背一緊,而雙手靠慣性一伸,一按,感覺不錯。回想起來,還有一個勁不能丟,就是後背向後靠的勁,挺項的勁,背後靠,項自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