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點靈
~固定每週三
~資料蒐集編撰 JAMES CHANG
~本週主題:高尿酸血症(痛風)
高尿酸血症,又稱為痛風,是一種因嘌呤(普林)代謝紊亂所導致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和關節畸形,常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
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或者是腎臟排出尿酸的功能有障礙,導致血液中的尿酸過高,而尿酸鹽結晶體沉積在關節內,造成痛苦的炎症發生,一般發作在大腳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
痛風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者病因除少數由於酶缺陷引起外,大多未闡明,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屬遺傳性疾病。繼發性者可由腎臟疾病、血液疾病,或者藥物因素等多種原因引起。
不論原發性或繼發性痛風,大多數均無法完全根治,僅能透過藥物或者生活習慣控制症狀發作。治療上主要針對急性關節炎做改善與緩解、控制高尿酸血症,以及防止尿酸腎結石形成。
痛風也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痛風通常發生在半夜,發作部位會有紅、腫、發熱及劇烈疼痛,即使是輕微的碰觸也會加劇疼痛感;慢性痛風者,在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為尿酸鹽結晶體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稱為痛風石,會造成沉積部位嚴重變形。
◎痛風容易發生於以下情況者,
(1)、家族中有痛風和尿酸過高。
(2)、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痛風,但當女性停經後機率也隨之增加。
(3)、痛風常見於40至60歲的中年人。
(4)、暴飲暴食,酗酒,高普林食物。
(5)、肥胖者。
◎痛風的誘因
痛風可以由飲食,天氣變化如溫度氣壓突變,外傷等多方面引發。飲酒容易引發痛風,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吹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到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因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
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
◎男性易患痛風病的原因
痛風病在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生。但最常見的是40歲以上的中年男人。根據最新統計,男女發病比例是20:1。腦力勞動者,體胖者發病率較高。痛風偏愛男性的原因是,女性體內雌激素能促進尿酸排泄,並有抑制關節炎發作的作用。男性喜飲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使體內尿酸增加,排出減少。
有醫生統計,筵席不斷者,發病者佔30%,常吃火鍋者發病也多。這是因為火鍋原料主要是動物內臟、蝦、貝類、海鮮,再飲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調查證明,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數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壓病人患痛風可能性會增加10倍。
痛風與糖尿病一樣是終生疾病。關鍵是自己控制飲食,多食含「嘌呤」低的鹼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魚等酸性食物,做到飲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飲水,以利體內尿酸排泄。告誡痛風患者,男人不要酗酒,葷腥不要過量。一旦診斷為痛風病,肉、魚、海鮮都在限食之列。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還要下決心戒酒。
◎女性患痛風病的原因
女性一般在50歲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
痛風的起因是血尿酸過多(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將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在此基礎上,根據尿酸生成和代謝情況,又可進一步分為生成過多型和排泄減少型。
尿酸生成過多型:屬於高排泄型。主要是因為核酸代謝增強所致,即各種原因引起嘌呤鹼基合成過多或降解過快,嘌呤代謝產物過多,導致血尿酸增多。
排泄減少型:體內游離尿酸約2/3由腎臟排泄,1/3由消化道隨著腸液被動排出,在結腸中尿酸被細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低排泄型患者體核心酸代謝並不增強,主要為腎臟排泄功能減退,尿酸排泄過緩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痛風問題預防勝於治療,平日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控制尿酸血過高,並且可多吃低嘌呤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糯米、小麥、燕麥、蘇打等,可避免痛風發生。預防痛風的方法有,適時的補充水分、不要過度的激烈運動、避免暴飲暴食、不酗酒、生活作息正常、保持適當的體重、定期檢驗血液尿酸值。
◎痛風患者飲食注意
1. 控制總熱能攝入:控制每天總熱能的攝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此外,還要少吃蔗糖、蜂蜜,因為它們含果糖很高,會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蠶豆、鮮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2. 限制蛋白質攝入:多選用牛奶、乳酪、脫脂奶粉和蛋類,它們所含嘌呤少;盡量別吃肉、禽、魚類,如一定要吃,應將肉煮沸後棄湯食用。這是因為嘌呤易溶於水,湯中含量很高。豆製品雖然蛋白質含量較高但痛風患者不宜食用,因為含嘌呤成分較高,例如:黃豆、豆腐、豆乾等都是禁止食用的。
3. 限制嘌呤攝入: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含有細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動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較多。要避免或禁食動物內臟、蝦蟹、濃肉湯、食用菌類、海藻類、鳳尾魚、沙丁魚、蛤類、豆類及啤酒等高嘌呤類食物。
4. 多吃鹼性食品:如蔬菜、馬鈴薯、水果(青梅、檸檬)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鹼性食品,對痛風患者更有利。發麵麵食放鹼的粥類,因含鹼性物質可促進尿酸排泄,保護腎臟,倡導食用。
5. 多飲水保障尿量充沛:平時應多喝白開水、礦泉水、和果汁(不要喝濃茶,濃茶容易引起痛風發作)等,促進尿酸排泄。
6. 減少脂肪攝入: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痛風並發高脂血症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至25%以內。
7. 限制鹽的攝入:吃鹽量每天應該限制在2克至5克以內。
8. 避免飲酒: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長期少量飲酒還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時再吃肉禽類食品,會使嘌呤的攝入量加倍。
9. 少吃辣椒等調料: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薑等調料均能興奮植物神經,誘使痛風發作,應盡量少吃。
10. 忌食火鍋:這是因為火鍋原料主要是動物內臟、蝦、貝類、海鮮,再飲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調查證明: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數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壓病人患痛風可能性會增加10倍。痛風與糖尿病一樣是終生疾病。關鍵是自己控制飲食,多食含「嘌呤」低的鹼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魚等酸性食物,做到飲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飲水,以利體內尿酸排泄。
11. 營養分配要合理:在限制總熱量前提下,三大營養素的分配原則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質和低脂肪。碳水化合物:米麵、包括蔬菜和水果,應佔總熱量的55%~60%。這也符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如此,可以減少脂肪分解產生酮體,有利於尿酸鹽排泄。
◎永久保健之道
※蘆薈凝膠汁
蘆薈凝膠含多種微量營養素,當這些不同成分協調一致發揮作用後,產生的整體效果勝過各單獨成分預期功效之總合,即產生「協同增效作用」。
蘆薈凝膠中含有200多種以上的營養成分,其中有20種礦物質、18種氨基酸以及12種維他命,因富含營養與酵素,蘆薈凝膠易受日光、空氣及微生物破壞而干擾變質,必須經過穩定處理,才能發揮效力。
蘆薈汁可以提高營養素的利用率,蘆薈含多種酵素成份,有助於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改善營養狀況。蘆薈汁為液狀,其營養素的90%為離子狀態,易為人體消化及吸收。
蘆薈汁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蘆薈含多種膳食纖維、皂角甘及安特拉歸農綜合體,維護腸道的功能,並改善腸道有益菌生長的環境。
蘆薈凝膠汁具有清除熱毒與利尿作用,這對於身體內的熱毒及沉積在體內的所有有害物質、代謝產物有促進排泄的作用。
薈凝膠汁能修復肝臟損傷的部分,蘆薈具有中和毒素、活化肝細胞的作用,可以促進肝臟的解毒和肝臟的血液循環,從而提高肝臟機能。
蘆薈凝膠汁中的骨膠原物質可以幫助身體消化、吸收、排泄。消化器官內若缺乏骨膠原物質會導致黏膜乾燥,而引起消化與吸收的不順暢。
蘆薈凝膠汁可以助長細胞壁內的多醣類和蛋白質的構成,同時補充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酵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蘆薈凝膠汁具有覆蓋在潰瘍的表面,減輕外部的刺激,保護並修復胃腸黏膜,癒合潰瘍和抑制胃壁細胞中的鹽酸分泌過剩、中和胃酸的作用。
蘆薈中含葉綠素有助於造血功能和癒合傷疤,幫助新的結締組織生長,可以恢復好的吸收功能。
在蘆薈中發現一些許多微量礦物質和維生素,包括鈣,鈉,鐵,鉀,鉻,鎂,錳,銅,鋅,維生素A,B1,B2,B6,B12,C,E,葉酸,以及菸鹼酸。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來幫助身體建立抗氧化的防禦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