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點靈
~固定每週三
~資料蒐集編撰 JAMES CHANG (育嘉)
~本週主題:低血壓
低血壓是一種血壓過低的疾病,比起高血壓更難以被察覺,因為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如心臟病等,其嚴重性較引人關注,但低血壓也是許多危險疾病的共通徵兆,同樣需要重視。通常成人理想的血壓,收縮壓應在120、舒張壓應在80 mmHg左右,如果收縮壓低於90、舒張壓低於60mmHg,就算是低血壓。低血壓的種類可細分為體質性與器質性。
不少疾病會讓體內血壓偏低,例如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症、過敏反應、感染等,器質性低血壓便是由這些疾病所引發。其他非疾病所造成的低血壓屬體質性低血壓,通常是暫時性的,包括姿勢性低血壓,因姿勢突然變化而引起,如從坐或躺改為站立;另一種神經迷走性低血壓,常見於年輕人,是在久站之後導致血壓過低和心跳緩慢,引起的低血壓症狀。
一般來說,低血壓的臨床表現並不明顯,多數人可能感到全身無力、疲倦、嗜睡、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等,像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徵。少部分嚴重低血壓者,因流入大腦的血液不足,或者心臟需要多次做工將血液送出,所以會出現頭暈眼花、心悸等症狀。然而,長期血壓偏低所帶來的併發問題卻不少,如情緒低落和憂鬱。大腦經常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也容易讓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減退、思考變慢,增加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好發族群:
1. 家族中有低血壓病史的人。
2. 體重過輕的年輕女性。
3. 本身患有心臟機能不全或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人。
4. 罹患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艾狄遜氏症等,因疾病緣故引起血壓過低的症狀,也算低血壓的好發族群。
5.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鎮定劑、α阻斷劑等的人。
6. 靜脈回流較差者,如長期臥床病患、缺乏運動及下肢循環不佳,都可能導致回流心臟的血液量不足,使血壓變低。
7. 女性月經期間,若失血量較大,血壓也會較低。
◎預防:
作息要規律,充分休息與睡眠。勞累會使血壓變低,因此一定要避免熬夜和過勞。
睡覺時可多墊幾個枕頭,抬高頭部,幫助減輕低血壓症狀。
以淋浴取代泡澡,用熱水促進血液循環,並多從事下肢伸展的運動,幫助末梢血壓上升。
避免體重過輕,多補充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如奶蛋魚肉等。
相對的,具有降血壓功效的食物也要少吃,如芹菜、冬瓜、苦瓜、蘿蔔、海帶等。
適度補充鹽分,但血壓偏低的人不適合食用「低鈉鹽」,因低鈉鹽以鉀取代部份的鈉,而鉀有輕微降血壓作用。
日常生活應減少突發性的姿勢改變,譬如白天起床前,可先伸伸懶腰再下床,不要一下子起身;當蹲下來要站起時,可以先閉眼讓身體微微前傾,再慢慢站起,循序漸進,避免一下子直立,能減緩血壓驟降的不適感。
若是因久站導致靜脈回流變差而引發的低血壓,可多穿彈性褲襪增進血液回流,預防發病。
隨時注意調節溫度,不宜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下,導致血管擴張、使血壓再降。尤其天熱時應適時補充足夠水分,因體內水份不夠,血壓會降低。
定期測量血壓,記錄每日變化,一旦有血壓偏低的問題,應求助醫生確診為哪一類低血壓,若是器質性低血壓,就要慎用血管擴張劑、鎮靜劑、降壓藥等會讓血壓持續降低的藥物,其成分與劑量都要很小心。
◎永久保健之道
1. 蜂皇漿(一日3次,一次2顆)(含於舌下)
◎功能與作用:營養神經、促進生長,提高各器官協調作用,滋補強壯,對血壓血糖有雙向調節功能。
2. 花粉(一日3次,一次2~4顆)
◎功能與作用:增加營養、補充能量、促進造血,提高心臟功能,,平衡血壓,改善體虛。
3. 優質大豆營養粉(早晚一匙,一匙加250cc牛奶或豆漿)
◎功能與作用:
★添加鋅,鋅為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是胰島素及多種酵素的成分,可參與核酸、蛋白質合成與能量代謝。
★添加大豆蛋白專利配方Aminotein :選用非基因改造黃豆 ,PDCAAS=1,(PDCAAS: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最高之優質蛋白質。
★6種獨家特調配方 ,果寡糖、關華豆膠、紅花籽油、大豆卵磷脂、啤酒酵母、螺旋藻,維護全身系統健康。
★含有18種胺基酸 ,完整攝取人體必需胺基酸。含有12種維生素 ,補充人體必需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