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ForeverToughTeam?fref=nf
健康一點靈
~固定每週三
~資料蒐集編撰 JAMES CHANG (育嘉)
~本週主題:糖化終產物:糖尿病、失智症的禍源?
在體內或烹飪過程中,糖分子與蛋白質或脂質分子起化學反應,最終變成小分子的糖化終產物。攝食大量膳食糖化終產物會升高體內的糖化終產物濃度。具化學活性的糖化終產物會在身體內繼續糖化作用、破壞細胞和組織、引起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發炎,終於導致糖尿病、阿茨海默症等慢性病。富含脂肪的食物和肉類食品中含有最多糖化終產物;高溫烹飪,尤其是炸、煎、和烤,會導致最高量的糖化終產物。
◎糖化、糖化終產物、和膳食糖化終產物
糖化是指:在沒有的酶的幫助下,糖分子與蛋白質或脂質分子起化學反應。糖化終產物 是指:從最初的糖化步驟,在經過緩慢的一連串化學反應之後,最後所產生的特殊的小分子。糖化和糖化終產物,會增加身體的老化和慢性疾病。
由於糖化的過程可以發生在體內或體外,因此糖化終產物可以是內源性的或外源性的:
1. 內源性,意即來自體內,是在體內製造的。體內的糖化的發生主要是血液中的單糖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和血液中的蛋白質或脂質起學反應。其中果糖和半乳糖具有葡萄糖約10倍的糖化活性,更具危險性。
2. 外源性 ,意即來自體外。體外糖化過程和糖化終產物,是當糖和蛋白質或脂肪共同加熱時形成的。當烹飪溫度超過120°C (248°F),會大大加快化學反應,因此會增加外源性糖化終產物的形成。但在較低的溫度下的長時間烹飪也會促進它們的形成。這些化合物在人體消化過程中有大約10%的被吸收率。當糖化終產物是來自膳食時,就被稱為 “膳食糖化終產物”。
有些糖化終產物是穩定的,但也有的是比單糖更具活性。具活性者會進一步和體內血管內壁、腦細胞、眼晶體蛋白質等起交聯 化學反應,破壞蛋白質和脂質,造成許多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和白內障。
◎過度攝食糖化終產物,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潛在危險
美國紐約市Mount Sinai 醫學院的Helen Vlassara醫師和她的研究團隊,在糖化終產物和慢性疾病的關聯方面,有許多貢獻。她倡言過度攝食糖化終產物,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潛在危險。
一般認為,胰島素抵抗常是因為肥胖引起氧化壓力和慢性炎症的結果。而且,糖尿病前期患者若經常處在高血糖下,會因此在體內產生較多的內源性糖化終產物,被視為日後逐漸胰島素抵抗惡化、造成胰島β細胞損傷、進入第二型糖尿病的潛在危險。糖尿病患者血中有較高濃度的甲基乙二醛,通過糖化作,甲基乙二醛會造成低密度脂蛋白損傷,導致其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率比非糖尿病者增加了 4 倍。
慢性炎症的一個直接原因是飲食過度攝食糖化終產物。不只是高血糖會導致體內糖化終產物的氧化壓力,而是外源性膳食糖化終產物的氧化壓力也能導致糖尿病。因此,必須提倡限制膳食糖化終產物的攝取,讓與生俱來的防禦功能恢復,是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的一個新視角。
◎結論
1. 正確的飲食、避免過重、運動、和不吸菸,這四項生活準則都能減少身體的氧化壓力和發炎,也都有益於預防預防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和失智症。
2. 在正確的飲食方面,地中海飲食法 (或哈佛大學公共衛生院的飲食法和許多有臨床試驗支持的飲食法) 都提倡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菜、水果、全穀,少吃肉、甜物、加工品,也少吃炸、烤食物,有利於降低膳食糖化終產物的攝食。至於核果和初搾橄欖油,又富含抗氧化物和好油,卻也有高熱量和糖化終產物,則是適合適量地吃。
◎永久保健之道
※蘆薈對血糖能有效的控制
1. 了解糖尿病的形成
糖尿病的發生是由於胰島素的缺乏或胰島素的作用受阻所致的疾病。近年來,營養過剩、運動不足、高度緊張等是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發病率之高,已憂為現代人的代表病。糖尿病分為胰島素依賴型和胰島素非依賴型兩種,前者為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與遺傳有關;需終生使用胰島素,常見於兒童和青年。非依賴型多由暴飲暴食、運動不足、肥胖所致,主要由於細胞表面膜胰島素受體的減少或功能障礙引起胰島素的作用受阻,進而導致糖代謝障礙,一般可採用控制飲食的飲食療法治療。糖尿病如控制不當,可誘發心血管疾病和酸中毒。
2. 蘆薈對血糖控制的幫助
將大白鼠的胰島破壞而建立急性糖尿病模型,然後每天給實驗大白鼠服蘆薈凝膠,五天後,實驗鼠的胰島素分泌量平均增加18%;血糖下降21% 。實驗結果證明,蘆薈有保護、修復胰島β細胞的作用,蘆薈本身具有胰島素樣作用,因此用蘆薈治療糖尿病是有科學依據的。
糖尿病的治療很重要的一點是堅持長期服用。即使血糖恢復正常,也應繼續服用,治療期間應定期作血糖檢查和接受醫生的指導。可服用經過去皮、專利穩定的蘆薈凝膠汁,每天定量(可早晚一次,120cc左右搭配等量的水一起喝) 使用,長期就能有非常好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