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點靈
~固定每週三
~資料蒐集編撰 JAMES CHANG (育嘉)
~本週主題: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Hysteromyoma),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無癥狀,少數表現為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以及壓迫癥狀等。如發生蒂扭轉或其他情況時可引起疼痛。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本病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受雌激素刺激有關。現代西醫學採取性激素或手術治療,尚無其他理想療法。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腫瘤。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導致女性不孕、流產、尿頻、排尿障礙等危害,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可單獨發生也可多處發生,根據肌瘤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常見的有以下四種類型:
肌壁間肌瘤:以子宮肌瘤初發時較多見,肌瘤位於子宮肌壁內,四周均為肌層所包圍。是女性最常見的一種子宮肌瘤,約佔所有子宮肌瘤發病率的60~70%。
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約佔10%左右,是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於子宮腔內,與黏膜層直接接觸形成的。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並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於陰道內。
漿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是較常見的一種類型,約佔20%。肌壁間肌瘤向漿膜發展,並突出於子宮表面,與漿膜層直接接觸。如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即為闊韌帶內肌瘤。
子宮頸肌瘤:是較少見的子宮肌瘤類型,肌瘤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於盆腔內,產生壓迫癥狀,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
子宮肌瘤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肌瘤大小的增加常會引起不孕。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常是由於肌瘤正好堵住子宮頸口或輸卵管內口而影響精子通行,或肌瘤佔據了受精卵著床的部位而不能坐胎。即使受孕,也常因影響胚胎髮育而流產。至於到了妊娠晚期,可由於子宮收縮力的異常,而引起早產、阻礙分娩或造成產後大出血。
◎引起子宮肌瘤原因——激素
★雌激素
子宮肌瘤大多發生在婦女的育齡期內,青春期前極少發生,絕經後一般也不會出現新的子宮肌瘤,而原有的子宮肌田大多停止生長,甚至萎縮乃至消失。子宮肌瘤患者常伴發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增生過長、乳腺增生疾病等,說明子宮肌瘤的發生是與體內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
人體內源性雌激素來源於卵巢的分泌和雄激素的轉化,子宮肌瘤患者循環血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並沒有增加,而子宮肌瘤組織比周圍組織有較高的雌激素水平,其原因是肌瘤組織中含有比正常子宮肌層更多的催化類固醇轉化為雌激素的酶,同時肌瘤組織中使雌激素分解的酶要比正常子宮肌層少。
還發現肌瘤組織比正常子宮肌層含有更多的雌激素受體(ER),肌瘤細胞與雌二醇(E2)的結合力較正常子宮平滑肌細胞高20%,這些受體的含量受到體內雌激素水平的調控,肌的升高加強和放大了E2的生物效應。也有認為是因為ER活性增高使得肌瘤局部內環境成為高雌激素狀態。
雖然還沒有證據證明雌激素可以直接刺激肌瘤生長,但是雌激素可以通過刺激孕激素受體、上皮生長因子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而使肌瘤生長;雌激素也可以對肌瘤外基質產生調節,直接刺激I型和Ⅲ型膠原蛋白的mRNA,以及裂隙連接蛋白連接於43。因此,子宮肌瘤局部高雌激素狀態和肌瘤組織對雌激素的高敏感性在肌瘤的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孕激素
孕激素(P)可以促使子宮肌瘤發展的研究是近年來才被證實的。以往人們根據孕激素可以對抗雌激素的機制,用孕激素治療子宮肌瘤,結果使子宮肌瘤增大,停葯后肌瘤恢復到原先的體積;以孕激素分泌為主的妊娠期子宮肌瘤生長迅速;對孕激素有拮抗作用的米非習酮可以使肌瘤縮小,經過測定,治療后血中E1、E2為卵泡期水平,肌無改變,孕激素降低,孕激素受體(PR)減少;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治療子宮肌瘤,或使用GnRHa加用安慰劑時,瘸體縮小,而Gt記她加用孕激素則瘤體不會縮小;還發現在於宮肌瘤組織中除了ER含量增高外,PR含量也比正常子宮肌層的含量要高。
子宮肌瘤與肌肉兩種組織中ER含量在子宮內膜增殖期高於分泌期,PR含量分泌期高於增殖期,在子宮肌瘤變性組織中即使ER破壞嚴重,如果PR變化不大,變性的肌瘤組織仍然可以生長;此外還發現,肌瘤組織黃體期的有絲分裂明顯高於增殖期和月經期,雌孕激素條件下,較單純使用雌激素或對照組培養的平滑肌細胞增生活躍。
★泌乳素
通過測定手術切除子宮肌瘤息者的外周和子宮靜脈血清的雌二醇、孕酮、泌乳索(PRT)、睾酮(T)的濃度,發現子宮靜脈血中雌二酮明顯高於外周血,具有顯著性差異;孕激素也處於高水平狀態;子宮靜脈血中的泌乳素則明顯高於外周血(P<0.05);睾酮無變化。如果在血漿中增加胎盤泌乳索的濃度,可以誘發子宮肌瘤的生長。研究證實,子宮局部的肌肉、內膜間質及子宮肌瘤組織能夠生成分泌泌乳素,雌激素能使生成泌乳素的細胞增生肥大,從而提高泌乳案的水平。可以說明泌乳紊對於子宮肌瘤的生長也具有協同作用。
子宮肌瘤易發人群 與十幾年前相比,子宮肌瘤越來越青睞三四十歲的中年女性,特別是未育、性生活失調和性情抑鬱這三類女性。
子宮肌瘤衍生,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僅於盆腔檢查時偶被發現。若出現癥狀,與肌瘤的部位、生長速度及肌瘤有無變性等關係密切。
下列癥狀要特別注意:
月經改變:為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
腹塊:腹部脹大,下腹捫及腫物,伴有下墜感。
白帶增多:白帶增多,有時產生大量膿血性排液及腐肉樣組織排出伴臭味。
疼痛:一般患者無腹痛,常有下腹墜脹、腰背酸痛等,當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可出現急性腹痛肌瘤紅色變時,腹痛劇烈且伴發熱。
壓迫癥狀:肌瘤向前或向後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如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不孕: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宮腔變形以致妨礙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
繼發性貧血:若患者長其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生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
紅細胞增多症:子宮肌瘤伴發紅細胞增多症者罕見。患者多無癥狀,主要的診斷依據是血紅蛋白與紅細胞計數增高,除子宮肌瘤外找不到其他引起紅細胞增多症的原因,腫瘤切除后血紅蛋白與紅細胞均降至正常。
低糖血症:子宮肌瘤伴發低糖血症亦屬罕見。主要表現為空腹血糖低,意識喪失以致休克,經葡萄糖注射后癥狀可以完全消失。腫瘤切除后低血糖癥狀即完全消失 。
子宮肌瘤在平衡藥物上的治療
患子宮肌瘤時,由於子宮內膜增生或並存子宮內膜息肉(也是因為雌激素水平過高造成的),給患者帶來的最大痛苦就是月經過多或淋漓不淨,很多患者認為既然是腫瘤又引起出血,甚至因貧血而感到非常虛弱,非得手術才能治好,其實卻不然。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案應根據多方面原則綜合考慮。(1)病人的年齡;(2)肌瘤的大小及部位;(3)有無臨床症狀;(4)是否需要保持生育功能;(5)肌瘤發展情況及併發症;(6)診斷是否明確。不外乎分為手術與非手術兩種治療方法。
在「平衡藥物」書上所提出的治療如下:
蜂膠(一日3~5次,一次2~4顆)
◎功能與作用:蜂膠為優異的天然廣譜抗生素。
蜂膠中的擬維生素P類物質、生物類黃酮物質能快速分散已形成之過氧化物;
淨化血液並能激發人體胸腺產生免疫因子;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鎮痛及麻醉。
香橙蘆薈汁(Freedom)加蘆薈凝膠汁(一日3~4次,一次60~100cc)
◎比例與調配:Freedom:蘆薈凝膠汁=1:2
◎功能與作用:合成抗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助造血,抗凝血,促進血循環。
蘆薈凝膠質中特有的安特拉歸農綜合體、皂角苷、木質素以及豐富的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有助於人體扶正怯邪、抑制腫瘤癌細胞的生長與發展,並具有解毒、止痛、止癢的作用。
銀杏靈芝(一日3次,一次2顆)(此產品台灣沒有,其他國家有販售)
◎功能與作用:促進骨髓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的生物合成,促進造血功能、血液循環和對子宮有誘發節律性收縮作用,抑制腫瘤生長,營養神經,鎮痛。
花粉(一日3~4次,一次2顆)
◎功能與作用:平衡內分泌,改善新陳代謝的紊亂,抗腫瘤。
※注意事項
子宮肌瘤無症狀,體積不大者,可以每隔3~6個月複查一次。年齡在60歲以上,出血不多,做診斷性刮宮後無惡性病變,也可以3~6個月複查一次,並給予平衡藥物治療。
如腫瘤一直無明顯變化,又無出血或出血不多,可期待更年期後,肌瘤逐步萎縮而免於手術。
發現肌瘤增大或是症狀明顯時,應及時處理。
(患者出血多時,應及時服止血藥品來防止貧血。
子宮肌瘤生長較快的或肌瘤大於3個月妊娠子宮者,或症狀明顯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須做手術治療。
妊娠期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應立即做切除手術!)
子宮肌瘤手術後,暫禁止盆浴和房事,術後2~3個月要回醫院複查,做好出院後的指導。
患者宜食高蛋白、多維生素、含鐵豐富的食物,忌食辛辣飲食。
加強身體鍛鍊,合理安排起居時間,避免勞累。
保持外陰清潔。調合情志,保持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