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的16種功效及副作用 (第11點超值得關注)
魚油是 omega-3的常見動物來源,由於魚油當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必須脂肪酸DHA及EPA,且相較於植物來源的omega-3容易被人體轉換利用(如亞麻籽油中的ALA在人體中約只有5-15%能轉換為DHA+EPA)註18,因此便成為補充omega-3的首選
現代研究也發現,omega-3具有優異的抗發炎效果,且沒有抗發炎藥物的諸多副作用,因此被稱為最有效的天然抗發炎藥。註20
而攝取不足或不平衡,都被認為眾多的健康問題有關,如心臟病、癌症、精神分裂症、過敏、憂鬱症、阿茲海默症等註19,因此藉由攝取適當的魚類或額外服用魚油,具有促進健康的效果
不孕症(Infertility)是一種心理、經濟和醫學方面的問題,它會造成創傷和壓力,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強調傳宗接代的社會結構中。
據估計,全球有近7240萬對夫婦存在生育問題,其中40%至50%的不孕屬於“男性因素”不孕,最常見因素是精子濃度低(低精症)、精子運動能力差(弱精症)和精子形態異常(畸形精症)。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3則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共275位男性不孕症患者)指出,口服omega-3(魚油)能顯著提高精子活力/運動能力(sperm motility)及精液DHA濃度。註1
背後機制可能與omega-3能維持精子細胞膜的磷脂結構完整性及降低氧化壓力有關
*結論:針對男性不孕患者,omega-3(魚油)有助於提升精子運動能力,對於不孕症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小樣本數及異質性,仍需更多研究加以佐證
2.魚油有益於胎兒大腦發展
懷孕期間omega-3(EPA + DHA)的攝取對於胎兒發育非常重要,尤其在妊娠晚期/third trimester(懷孕28周至40周),DHA會大量聚集於腦部及視網膜,對於正常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在一則小型雙盲對照研究中發現,有攝取DHA的孕婦,所產下的胎兒在問題解決測試能得到較高分數(於9個月大時測試,相較於未攝取者)註27
另一則試驗也發現,懷孕期間(從20周開始到分娩前)攝取omega-3(每日2.2 g DHA+1.1 g EPA),幼兒在2歲時的手眼協調力測試分數明顯較佳註28
早產事件主要定義為在完整懷孕週期(37周或259天)前生產,據估計,全球每年約1500萬名新生兒中,有10%至11%屬早產
而一般造成產產因素眾多,可能與社會經濟地位、多產、先前流產經歷、精神疾病、產前出血、陰道感染、心理壓力、吸煙、酗酒和非法使用毒品有關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1則隨機對照試驗,共10,802位孕婦)指出,相較於未補充的控制組,孕期補充魚油除了有助增加新生兒胎齡、降低早期早產(22%)及早產機率(10%),還能有較佳的出生體重、出生長度和頭圍比(但無法降低宮內生長受限及死產事件)。註1
*結論:孕期補充魚油有助降低早產事件,並有較佳的新生兒體型
隨著人口高齡化,年長者因跌倒所引發的髖部骨折是造成生活品質下降的主因,主要與骨密度下降、肌肉萎縮、知覺神經退化有關
而髖部骨折手術在第一年及第二年的死亡率高達22%及47%,更有近5成的患者無法回到骨折前的狀態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則研究,參與者近30萬人)指出,較高的魚類攝取及Omega-3膳食攝入量,對於骨質有保護效果,能降低髖部骨折風險。註1
背後機制可能與Omega-3脂肪酸具有的增加腸道鈣質吸收、抑制骨再吸收、減少尿鈣排泄、調節發炎反應有關
*結論:自魚類或其它海鮮類食物攝取較多的Omega-3,能降低髖部骨折發生率
5.魚油有益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又稱慢性腎功能衰竭,是一種腎功能逐漸喪失的疾病,據估計,全球約有10%至16%的成年人口受此病影響。註1
隨著疾病進展,慢性腎臟病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貧血和代謝性骨病,若到了終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常需要洗腎甚至是腎臟移植。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則隨機對照試驗,參與者為444位慢性腎病患者)指出,補充omega-3(魚油)有助於降低蛋白尿及末期腎臟病(ESRD)的發生風險(但肌酸酐清除率及腎小球濾過率則沒有影響)。註2
*結論:補充Omega-3脂肪酸能延緩慢性腎病變的進展,降低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的發生率
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及大腦部位所發生的血管變異事件,全世界每年約有1千7百萬人因此病喪命,約佔總死亡人口的30%,是非傳播疾病中致命率最高的一種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8則隨機對照試驗及16則前瞻性佇列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EPA+DHA)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包括心肌梗塞,心臟猝死,冠狀動脈死亡,心絞痛),且特別以高風險族群受惠最大(如高血脂患者)。註1
另則文獻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4則隨機對照試驗,共計71,899位參與者)指出,相較於控制組,攝取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8%的心臟病死亡風險。註2
而子集分析更發現,相關效應對於每日(EPA+DHA)攝取量大於1 g及高風險者更是明顯,降幅約在12.9%-29.1%之間
*高風險族群包括:三酸甘油脂≥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30 mg/dL,次級預防及他汀類藥物使用率小於40%的對象
*結論:攝取Omega-3脂肪酸(不論來源是食物或相關魚油補充劑)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及致死率,且以高風險族群降幅最大
阿茲海默症是大腦最常見的疾病之一(85歲之後有30%的發生率),最初會先出現記憶衰退,像是無法完成日常駕輕就熟的工作,例如開車在孰悉的道路時,竟然會迷路
隨著症狀惡化,患者會開始搞錯詞彙,個性變化,並出現各種行為怪異,晚期時甚至無法自理生活,需要專人照護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包含3則高品質雙盲對照研究)指出,補充魚油Omega-3(EPA或DHA)均無法改善高齡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下降程度。註27
唯一發現有幫助的,是適度補充Omega-3有助於改善言語流暢性及注意力(針對輕度的失智及阿茲海默症或未帶有ApoE4失智基因患者)。
而另一則雙盲對照研究(為期6個月,對象為174位輕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發現,血液中的Omega-3濃度較高,則認知惡化的速度相對較慢,兩者之間存在著劑量效應關係(dose-response),但有待確認是否受其它因素影響。註28
經痛主要是由經期子宮痙攣所引發的疼痛症狀,以無骨盆腔病變的原發性痛經最常見,盛行率約在45%至95%之間,影響生活甚钜
一則雙盲交叉研究指出(為期6個月,對象為95位患有原發性痛經女性),口服omega-3脂肪酸除了有助降低經痛疼痛程度,還能減少止痛藥使用劑量。註1
背後機制與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魚油)所具有的免疫調節、發炎介質及痛訊號抑制、beta腦內啡(β-endorphin)釋放有關。註2
*結論:補充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魚油)可能有助減少經痛症狀與藥物使用量,但仍需更多大型實驗進一步確認
乾眼症是近年來眼科門診最常遇到的現象之一,常見原因包括電腦手機過度使用,專注於螢幕的結果就是眨眼率下降,導致淚膜不穩定
臨床上,乾眼症有兩種形式,水樣液缺乏性乾眼症(由由於淚腺功能障礙造成),及蒸發過強型乾眼症(由瞼板腺功能障礙造成)
而在組織培養、動物模型和人類試驗中均指出,發炎在乾眼症的核心病因中扮演重要角色,而Omega-3因具有調控發炎效果,因此被賦予眾望。註5
一則雙盲對照研究指出(為期90天,對象為54位輕至中度乾眼症患者),Omega-3(不論來源是魚油或磷蝦油),均有助於改善乾眼臨床症狀,包括淚液滲透壓(tear osmolarity)、淚膜破裂時間(tear break-up time)及眼球紅腫。註6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最早是由戰爭中所發現(由於士兵在戰後出現各種揮之不去的精神症狀),而這些情形也常發生在各種天災、恐怖攻擊、及各種暴力事件中
據估計大約60.7%的男性及 51.2% 的女性經歷創傷或災變後會出現 PTSD,而症狀通常會在事件後1個月內發生,大部分人會在6個月內痊癒,但也可能持續更久的時間註21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恐怖記憶不斷重演,避談相關話題,忘記重要細節,酒精依賴等。情緒方面,患者會對任何事物失去感覺、對人疏離、健忘,而且會變得易怒、焦慮、愧疚,甚至睡眠障礙。
而根據日本精神科醫師Yutaka MATSUOKA的初步研究發現,omega-3是目前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的最佳天然成分
omega-3有效的機制之一是刺激海馬迴內的BDNF (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增長,能促進神經分化、調節神經傳導物質,進而減少恐怖情緒的固化(類似消除人腦內海馬迴之恐懼記憶)註22
處在現代高壓社會中,自殺儼然成為新十大死因之一,每天新聞頭條中往往有數則與自殺相關,不僅未加掩飾,還赤裸裸將自殺方法、圖片公諸於世,不僅可能帶來模仿效應,更可能成為自殺的推手
依大規模流行病學觀察發現,攝取較少的魚類與憂鬱及自殺行為有顯著相關註23,而腦部中DHA濃度較低者可能增加5到6倍的自殺意圖
缺乏omega-3 會增加某些與壓力相關的精神症狀,如自殺、適應障礙、憂鬱症、暴力衝動等註24
在一則針對美國軍人的調查發現,自殺及有意圖自殺者血液中的omega-3 (主要是DHA)濃度均較低,相較於DHA較高者,血液中濃度最低者的自殺率高出62% 註25
另外,在一則雙盲對照研究發現(針對復發性自殘患者),連續12週,每日2克的(EPA +DHA),能降低45%的自殺想法及 30%的憂鬱情形註26
近十年的統計發現,男性罹患大腸癌、攝護腺癌呈現上升趨勢,而女性則以乳癌、大腸癌為主,而與這些癌症息息相關的,正是我們每天的飲食,事實上,因飲食和生活作息所導致的癌症,早就高達9成的比例,只有不到1成與遺傳與病毒相關
相關研究也發現,處於前期乳癌的女性,若能自魚類攝取到較多的omega-3 (DHA+EPA),能降低25% 的乳癌復發率註9
另一則長達15年的觀察也發現,不論是前期乳癌或侵犯性乳癌患者,若能攝取較多油脂豐富的魚類(如鮪魚),能減少多達34%的所有原因死亡率(相較於未吃魚者)註10
關於男性攝護腺癌,雖未發現攝取魚類與攝護腺癌發生率的關聯,但卻能減少63%的攝護腺癌死亡率註11
憂鬱症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的人類健康三大殺手(與癌症及愛滋病並列),發病時會讓人被負面情緒淹沒,原來生命中的美好事物,都成的傷心難過的理由
根據調查,近三分之二憂鬱症患者並不自覺生病,因此從未想尋求治療,造成就醫率及服藥率偏低,只有20%到50%
而令人擔心的是,48%的病患曾有自殺想法,若旁人未即時關注,就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再一則針對有憂鬱症狀的年長者女性研究發現,連續8周服用高劑量的魚油(1670 mg EPA 加上830 mg DHA),有40.9%的患者表示憂鬱症狀及生活品質有顯著改善(相較於安慰劑組的16.7%)。註12
另則系統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3則研究,參與者共1233人)指出,omega-3(不論來源為魚油或其它)有助於改善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患者的臨床症狀。而其中又EPA使用量較高或合併服用抗憂鬱藥物對象的效果最顯著。註13
一般而言,產婦在剛生下小孩的一個月內由於體內荷爾蒙尚未平衡,加上要面臨育兒的挑戰,許多孕婦往往會出現情緒不穩或極度憂鬱現象(發生機率約在20%左右)
而依據產婦的憂鬱程度不同,會出現多種症狀,包括失眠、食慾不振、疲勞感等症狀,嚴重點還可能出現傷害小孩,甚至是自殺意圖
而一項跨國觀察發現,產後憂鬱症與孕婦體內omega-3 缺乏與較少攝取海鮮有很大關聯註14。而藉由補充omega-3 可能具有預防及改善效果,但也有部分研究未發現關聯,因此仍待更多研究來證實註15
青春痘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不管任何種族及年紀都會發生,據估計,11至30歲約有80 %罹患各種不同程度的青春痘,讓患者產生對外表的自卑感,嚴重影響到人際關係
近期一則小型對照研究發現(對象為18至33歲的男女,患有輕至中度的青春痘 ),不論是服用omega-3(DHA+EPA)或omega-6(GLA),均能顯著改善青春痘的數量及嚴重程度(發炎性青春痘數量下降42.6%,嚴重程度下降29%,未發生任何副作用)註16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免疫細胞誤將關節視為敵人,進而攻擊造成發炎的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光是在美國,就有近兩百萬人受此疾病影響(女性是好發族群,罹病率是男性3倍),導致關節變形、腫脹、僵硬。
除了關節,類風濕可能還會侵犯其它器官,造成心臟、眼睛、肺部甚至是口腔發炎,若未妥善治療,併發20年後將造成80%的患者失去行動能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魚油因為有卓越抗發炎功效,在一則長達7年的瑞士的大型觀察發現,女性若是規律攝取魚油,能降低52%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率註7
另外,數十則臨床研究也都證實,服用高劑量魚油具有舒緩類風溼關節炎效果,能降低關節滑膜液的細胞發炎激素,並減少非類固醇類抗炎藥 NSAID 的使用註8
一般而言,魚油(omega-3)算是極為安全的保健食品,不過服用前仍有部分的注意事項及偶發副作用值得關注 (列於以下)
腸胃道不適最魚油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打嗝魚腥味、腹瀉、胃酸逆流等現象。而腹脹和腹痛較為罕見,若出現這現象,表示魚油可能已氧化變質,請立即停止服用或丟棄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曾建議,膳食中的EPA +DHA攝取量儘量不超過 3 g,單獨服用補充劑也別超過2g。因為在動物實驗曾發現,補充高劑量魚油可能出現免疫抑制症狀(換算人類劑量約為2.2g 至22g)註17
魚油具有血液稀釋 效果(blood thinning),因此凝血障礙患者(如血友病),正服用抗凝血劑(如warfarin及heparin),或手術前3週請避免使用
魚油具有降低血壓效果,因此低血壓或服用降壓藥患者請小心使用
曾對魚蝦及任何海鮮類蛋白過敏者請小心使用魚油製品(雖然魚油已經過精製,照理說不含蛋白質,但無法保證不會造成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