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手記
和國字書寫障礙的戰爭
呂偉白
得現讀國小四年級,他和書寫障礙纏鬥了五年,看樣子這場仗還有得打。在這五年中,彼得有許多癥狀都和歐登閱讀障礙協會所描述的書寫障礙特徵十分雷同,有些簡直就像是照著彼得的情形描述的。以下就是我對彼得的觀察,讀者也可以比較一下,哪些特徵是重疊的,哪些是因為語系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特性。此外由彼得所嘗試使用過的策略,也可看出目前國字的電腦軟體仍無法直接供書寫障礙者使用。
國字書寫障礙可能有的症狀:
l描寫時無法將國字整個保存記憶
描寫時必須一筆畫一筆畫的描寫
l描寫時往往無法記憶對象字的位置
l無法將筆畫的運作次序記憶下來
l無法掌握筆畫的高低、長短
l同一行中字的大小差距很大
l如果沒有格子,無法將句子一直線寫下來
l無法預先規劃字在紙張中的大小和排放的位置
l字的結構歪斜散亂
l常寫出線外或格子外面
l抄寫的速度很慢
l默寫時常常需要口頭提示部首或字的特徵才寫得出來;如:好提示女字旁,爸提示兩撇鬍子。
l拼注音能力較國字能力強。
l非常仰賴視覺來監控手寫。
l無法一邊寫國字一邊思考。
l抄寫能力和默寫能力相差十分懸殊。
l抄寫隨著年齡大有進步,但默寫一直沒有進展
l思考創造力遠高於書寫能力
l偶爾有鏡影字、反轉字的現象,但最常有的現象是將整個字「忘形」。
l對字的記憶和字的練習次數、筆畫繁簡比較沒有關係,而和字的六書形式比較相關,如形聲字最容易固持,指示、假借等很難進入長期記憶。
l拿鉛筆時手抓得很緊
l使用橡皮擦的次數過於頻繁
l無法持久握住鉛筆,常常掉筆
l很容易手酸,常常必須中斷休息。
l偶爾可以寫得很工整,但代價是非常疲累。
l書寫時眼睛很容易疲累
l對書寫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書寫時也很容易分心。
失敗的教學策略
以下這些教學策略是我們所用過,但是效果不彰的策略,不過要聲明的是,這些策略並不一定對所有的書寫障礙兒童都無效,讀者也不一定要因此而放棄這些方法:
l拆字法:
拆字法是將國字依部件拆開,可以增加識字的樂趣,但是對字的固持效果不大。因為國字的部件到底不同於英文的字母,英文單字千變萬化,但總逃不出26個字母拼湊的範圍。而英文的音與字之間有一定的連結關係,只要英文的聽、說沒有問題,又能掌握自然發音法的原則,拼寫一般不會有整個遺忘的情形。
國字的部件即使沒有上千個,也有好幾百個,可能已超越學障兒所能記憶的範圍。而音與部件之間沒有連結,也是國字拆部件法的致命傷,雖然國字也有不少屬於形聲字,但其出現率、連結的規則性、排列的規則性比起英文來還是相差太遠,國字的形聲字是否能和拼音體系相比擬,存在很大的疑問。
無可否認,拆部件的教學法很有創意,也有助於學生對字的分析能力,但提升對字的分析能力是否就可提升書寫能力,仍不無疑義。對彼得這樣對字的分析能力並無障礙,但對筆畫的記憶及自動化書寫有嚴重缺陷的孩子來說,拆部件的教學法效果不大。
l錄音法
作文時先錄下要寫的內容,再寫在紙上。這看起來是不錯的方式,可以使文思不致因書寫的障礙受到阻撓。但是因為太像遊戲,對年紀小的彼得並沒有發揮預想中的效果。而此法只是寫作的策略,紙上的書寫一樣會遭遇國字默寫上的困難。
l電腦輸入法
對國字的記憶有困難的彼得來說,所有輸入法中注音輸入似乎是唯一的選擇。目前有幾個注音輸入的軟體都不用選字,我所選擇的開放式中文輸入法(Open Chinese,前身為自然輸入法)被10月份的PC HOME評估為所有注音輸入中選字正確率最高的輸入法。而它所具備的同步發音功能,是很好的校對工具。
但是在實際運用時,產生了一些不易克服的問題:
1.鍵盤的排列並不很科學
使用一般的鍵盤其注音符號的排列並不科學,打字者要在四行鍵盤中找符號,而符號完全照順序左右排列,未顧及打字的人體工學,對視覺有困難的孩子,光是找對應的符號,就是一件艱鉅的工作(即使已經減少了選字的步驟)。我自己使用的是許氏鍵盤(主要是依據英文打字的規則),覺得很好用,但是對彼得這樣對英文還沒有概念的孩子,要他多一個步驟去記注音符號所對應的英文字母,也是不可能的事。
2.電腦PC合成音辨識困難
Open Chinese有一個很好的功能,它有同步發音和整段發音的功能,同步發音是打字時可以聽到所打的字的發音,整段發音是將所想聽的文章內容設定,PC合成音會全部念給使用者聽。這實在是貼心的設計,對閱讀和書寫有困難的孩子來說,可藉以校對書寫內容。但是對彼得來說,PC合成音實在太「難聽」了。輕重緩急和抑揚頓挫和一般的口語相差太多,使他「聽不懂」電腦說的話,而無法發揮校對功能。
3. 課餘的練習收效不佳
因為打字的練習並未列入學校的課程內,彼得對家中給予的課外作業非常反感。而學校的作業及評量並未因學習電腦打字而改變,這可能也是影響他練習意願的很大原因(-----練了之後,我還不是要用筆寫字!)。
雖然以上策略用在彼得身上都「壯烈成仁」,但要再一次的聲明,這是彼得的個案,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l書寫障礙的類型
學習障礙的異質性太高,就是同屬書寫障礙,可能也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因此對某一種類行此路不通的策略,並不一定對所有的類型都是死路。
l 年齡因素
彼得手眼協調的能力隨著年齡一直在增進,他的鍵盤能力會不會隨著增進?這也是值得期待的。而且目前他尚無法瞭解打字能力對他的重要性,隨著年紀漸增,當他能理解電腦輸入之於他相當於輪椅之於肢障者一般重要時,也許他會有較大的毅力去培養這項能力。
l教學策略的執行
因為係課外性質的試驗,因此並未制訂策略的細節,如循序漸進的步驟、每天練習的時數、策略的修正等。而家中的氣氛難以管制彼得的情緒,策略的執行因此完全操控於彼得個人的意願。
想像中的適用軟體
現有的軟體不適用,怎麼樣的軟體可能適合彼得呢?以下是兩個可以思考的方向:
1.手寫板
對彼得來說,寫注音較之找注音要簡單多了。但目前的手寫板對彼得不適合,因為手寫板是要在板上寫國字,對國字「忘形」的彼得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有一種手寫板,能讓彼得以他一般的手寫習慣──國字、注音夾雜書寫,而自動判讀出正確的國字在電腦上,似乎就可解決彼得的「忘形」問題。
2.語音軟體
Open Chinese只能讀出利用該軟體寫出的文字,如果有一種語音軟體能讀出所有電腦中秀出的國字,則不但學障者使用何任輸入法都能用此軟體校對,而且能使閱讀障礙的孩子在閱讀電腦中的中文資訊時,因為這樣的語音軟體而得到真正無障礙的環境(最好合成音能更「好聽」一點)。
希望本文的拋磚引玉,能鼓勵家長運用任何可能性的教學策略,並將實驗成果告訴大家,更多人的實驗,會讓策略在實用上的有效性或無效性更有說服力。下一位觀察手記的接棒者就是你。
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