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登─格林漢」(Orton-Gillinghan Approach)教學法介紹
呂偉白譯
﹍我們的信念是:我們應該提供有障礙的孩子特殊的教學,只要我們的鑑定夠敏銳,而且只要我們夠聰明,就應該有能力發展出正確的訓練方法來滿足每一個個案的需求。
山姆‧托瑞‧歐登
歐登博士是一位神經心理學家,1920年他所做的研究使他瞭解到,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一群人,雖然智商正常,但是卻在閱讀、書寫和拼音方面有特別的困難,而這群人口就稱為讀寫障礙者(dyslexics)。安娜‧格林漢是一位資優的老師,她和歐登博士一起工作,她依據歐登博士的原理發展出教學方法。她和貝西‧史蒂曼(Bessie Stillman)合寫的教科書,仍舊是這個領域中的經典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稱為「策略」(approach)較之「方法」(method)更為恰當,因為裡面包含了好幾個原理,而不只有一種特殊的教材或課程。
那麼這些原理是甚麼呢?讀寫障礙的孩子對字的記憶困難,無論他們讀的次數多頻繁都無法把字記住。即使他們學會閱讀,但是拼音仍舊是一大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發展出其他方法讓他們記住文字,而不僅僅是用眼睛讀而已。除了視覺之外,其他的三種學習方式是:知動記憶系統(motor-memory system),聽知覺和智慧。知動記憶,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動覺感官(kinesthetic sense),這是一種非常強的記憶。人們只要一旦學會游泳和騎腳踏車,就不會把這項能力忘了。因此,手寫字體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補救教學。當口語的器官動作的時候,用手寫、描和書空的動作,讓效果更好。當學生在寫一個字的時候,他要說出這個字母的唸名和發音。
讀寫障礙者的第二條管道是聽覺管道。讀寫障礙的學生無法把字母和聲音連結起來。這要透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和練習,直到這種符號和聲音的連結以及聲音和符號的連結能達到自動化。學生應該做到看到字母而可以發出聲音,或者反過來,學生聽到聲音要可以唸出字母。一旦學生掌握了一些字母,他就可以運用這些字母來組成一些字詞,而學會閱讀和拼音。這些「字母─聲音」的連結要經過細心的教導,而且要從穩定的從單獨的子音和母音,進展到子音和母音的配對(合體字母如th,或雙元音)。教學的順序應該由簡單到困難,從簡短的單音節字詞,到較長的字詞。而較長的字要分節,一音節一音節的讀或拼出來。
學習語言的第三個途徑,是利用讀寫障礙者與生俱來的智慧。有許多有用的原則可以應用。例如,tch和ch 的分別,tch是用在短母音的後面,而ch是用在長母音或者子音的後面(前者如 pitch,match,fetch,後者如bench,starch,teach,和coach).字的結尾的e如果是不發聲的,那麼在母音的字尾時,去掉e(例如,come+ing=coming). 而從希臘和拉丁發展出來的字有其自己的規則。認識字首、字尾和字根是很重要的。
除了多感官之外,歐登─格林漢策略還注重結構性和彈性,這兩者並不衝突。結構性表示技能的教導是有序列性的。例如單一聲音的教學要先於字詞,而短的字詞要先於長的字詞。彈性是指這個方法可以同時開發學生的能力和補救他的缺陷。教材的呈現和進度要依學生的狀況而有所分別。安娜格林漢曾經這樣告訴老師們:「盡可能往前教,但是一定要在該慢的時候慢。」因為讀寫障礙者的記憶通常不佳,教學方案中一定將反覆的練習設計進去。
所有上面這些工作,無論對老師或是學生都很艱辛。學生至少要經過兩年的訓練,才能看到具體的成果。讀寫障礙沒有神奇的療法,但是好幾千個可能成為文盲的孩子,經過了這個策略的教導,學會的讀、寫。
(本文取材自Kildonan學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