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免疫療法 (immunotherapy)

資訊來源:《康健雜誌》2018-05

三大類免疫療法,原理大不同

現有免疫療法可分為藥物、細胞治療和疫苗3大類。

免疫治療的特質能補標靶跟化療不足之處

標靶藥和化療會因為癌細胞突變產生抗藥性,免疫治療則相反,突變增加,癌細胞愈可能因為和正常細胞「不一樣」被免疫系統揪出來。

有機會 完全緩解

免疫療法有機會長期制服腫瘤甚或達到「完全緩解」,且因為它是活化本有的免疫細胞,比化療或標靶藥毒性低,因此一般來說,副作用較小;又因為是動員免疫系統,基本上不會像標靶藥有使用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的問題。

完全緩解:醫學很難談「治癒」癌症,因為沒有醫師敢打包票一輩子不會復發。目前有少數血癌、黑色素細胞癌、腦癌等癌症患者,在5年的觀察中未復發、病理檢體也檢查不到癌細胞,稱為「完全緩解」。對於某些病人,和痊癒的意思相近。

對部分病人有用

免疫藥物不是對每個病人都能生效,以晚期肺癌為例,台大醫院一項研究指出只對兩成左右病人有效。

不過,免疫療法的特性是,雖然病患的有效比率不高,每種免疫藥都能「一個打十個」,對付好幾種癌症。

免疫治療是全新的療法,幾乎全身上下的癌症都有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現在(2018)全世界研發中的免疫治療新藥超過2000個,估計有1000個以上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不適合做第一線治療

免疫治療目前只在極少數癌症有臨床證據支持可以跳過手術、放化療,第一線就直接使用,絕大部分都還是用在後線治療。

為什麼大多數醫師不推薦一開始就打免疫藥,或至少不會當作第一線的唯一療法?

季匡華解釋,因為「免疫系統能認出腫瘤的最重要前提是,要有癌細胞死掉後釋放出來的細胞碎片(腫瘤抗原),人體才能拿來當『教材』訓練出有搜敵能力的免疫細胞。如果不經手術或放化療先殺掉夠多的癌細胞,抗原不會釋出,免疫部隊很難動起來。」

藥很貴,難預測療效

一旦開始用免疫藥物,一個月開銷10幾到20多萬元跑不掉。

也因為昂貴,像進行標靶治療前先做腫瘤基因檢測,檢查是否有基因突變來預估藥物療效就很要緊。

不過,目前對於免疫療法的療效預測因子仍有很多爭議,「全球都急著做更多研究,找出好的預測因子,」顏厥全說。

副作用

另方面,如果藥有效,少數患者的免疫細胞可能殺紅了眼,連正常細胞一起殺掉,導致肺、腎、腸發炎或關節疼痛等嚴重副作用。

免疫療法必知3件事

  • 台灣坊間有不少產品濫用「免疫療法」字眼,建議病友仍要到醫院就診,過專業醫師詳細評估再進行治療。
  • 目前(2018)台灣只核准免疫藥物治療,許多診所或生技公司標榜「細胞療法」,宣稱可以抽出免疫細胞,培養增殖後再打回血管內抗癌,現在仍不合法
  • 已經在治療的癌友要定期回診,以免突然發生副作用,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