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飲食、減肥、減重

不貪嗜美味

《雜阿含經》卷15:

云何比丘觀察摶食?

譬如:有夫婦二人,唯有一子,愛念將養。欲度曠野嶮道難處,糧食乏盡,飢餓困極,計無濟理,作是議言:『正有一子,極所愛念,若食其肉,可得度難,莫令在此三人俱死。』

作是計已,即殺其子,含悲垂淚,強食其肉,得度曠野。

云何,比丘!彼人夫婦共食子肉,寧取其味,貪嗜美樂與不?」

答曰:「不也,世尊!」

復問比丘:「彼強食其肉,為度曠野嶮道與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凡食摶食,當如是觀!如是觀者,摶食斷知(遍知、捨斷的遍知);摶食斷知已,於五欲功德貪愛則斷;

(CBETA, T02, no. 99, p. 102, b22)

「聖弟子於食,計數思惟而食,無著樂想,無憍慢想,無摩拭想,無莊嚴想;為持身故,為養活故,治飢渴病故,攝受梵行故」-- 雜阿含564經

食知自節

《出曜經》卷9〈7 戒品〉(CBETA, T04, no. 212, p. 655b28-c15)

食知自節者,量腹而食,亦不畜積亦不貪餮。
尊者曇摩難提說曰:「多食致患苦,少食氣力衰,處中而食者,如稱無高下。」
尊者僧迦羅剎造立《修行經》亦作是說:
「猶如多捕眾鳥藏在大器,隨時瞻視養食以時,毛尾既長隨時剪落,選其肥者日用供厨。
中有一鳥內自思惟:『若我食多肥則致死,若餓不食復致喪身。宜自料量,少食損膚衣毛悅澤,當從籠出。』
如其所念即便少食,衣毛悅澤便從其願。」
彼修行人亦復如是,內自校計,如我多食便自瞢瞢不得修道,不獲思惟善法,諸惡法日夜滋甚,貪欲瞋恚愚癡皆由多食,不獲至竟。
佛契經說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云何為五?
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饒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業,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多食之人有此五苦,自墜苦際不至究竟,是故佛說食知自節也。

專家:肥胖是吃太多 不是動太少

2010/09/17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最新研究指出,運動並不是減肥的最佳方法。專家表示,肥胖問題的根源在於吃得太多,而非運動量不足。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亞伯丁大學的能量研究小組教授斯皮克曼(John Speakman),分析近25年來有關體能消耗的研究。他指出,當前人類的熱量消耗與25年前相去無幾,平均一天約燃燒1380大卡。

但是,人類攝取的熱量比起1980年代的人卻至少高出三分之一,平均每天吃進3500大卡。斯皮克曼指出,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原因在於吃得太多,而不是缺乏運動。

他舉例說明,一小時激烈運動約消耗300大卡,只不過是一天攝取熱量的十分之一,一個三明治可能就讓運動效果付諸流水。

斯皮克曼教授在英國科技節(British Science Festival)發表這項研究,他說:「過去25年來,肥胖問題以驚人速度增加。」他指出,唯有改善飲食習慣,才能對症下藥減肥。

斯皮克曼同時強調,這分研究並非鼓勵民眾放棄運動,畢竟適量運動是保持健康的根本,但是「大量運動以減肥」的觀念需要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