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譯自:http://www.tei-c.org/release/doc/tei-p5-doc/zh-tw/html/HD.html, 周邦信 <zhoubx@gmail.com>, 2011.10.26-11.30
本章提出描述一件標記作品(encoded work)的問題,讓文本本身、它的來源、它的編碼以及它的修訂版本都完整記錄下來。
使用該文本的學者、處理它們的軟體以及圖書館、檔案館裡的編目人員都需要這樣的文件說明。
這些描述和宣告提供相當於印刷作品書名頁的電子版。
它們也構成相當於 碼書(code books) 的內容,或是介紹手冊,通常跟著一些電子資料集。
每一個 TEI-conformant 文本都必須有這樣的描述集,放在它的前面,並以本章所描述的方式標記它。
這個描述集稱為 TEI header,它的 tag 是 teiHeader,有四個主要部分:
TEI header 可以又大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
某些應用領域 (例如,語料庫的建構以及演說文本的文字轉錄) 可能比其他領域需要更多專用詳細的資訊。
目前的建議(proposals)同時定義一個核心元素集 (全部都可以在任何 TEI header 裡使用) 以及一些額外的 elements,當 schema 裡包括了額外的專用 modules 的時候,這些額外的 elements 就可以在 header 裡使用。
例如使用言料庫 module (說明在 15 Language Corpora) 的時候,可以使用數個額外的 elements,如同該章進一步詳細說明的。
本章下一節簡介 header 的整體結構,以及它可能包含的各種資料。
接著詳細說明核心 header 裡可能使用的全部組成元素。
本章最後一節 2.6 Minimal and Recommended Headers,討論最小化的 TEI header 的建議內容,以及它和圖書館標準編目實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