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一般行為,我們可以這麼做

 • 引導學生訂出每日規劃,提醒依照時間表做事。 

• 養成學生注意時間的習慣。

• 提醒學生要守時。 

• 適時提醒學生的儀容外觀。 

• 建議學生記帳,管理自己金錢開銷。 

提升就業概念,我們可以這麼做

 • 多跟學生討論日常生活常見的工作職種。 

• 教導學生辨識安全標語,確實做好防災演練,便瞭解工作安全。 

• 幫助學生指出不同工作的職務內容、職場環境、使用的工作設備和工作時間…等的差異處。 

• 讓學生遵守日常的活動規則,如:團體活動、校外參訪及運動規則 

提升工作態度,我們可以這麼做 

請學生遵守學校的請假程序,不 隨意遲到、早退 。 

引導學生訂出時間規劃,並依照 計畫執行 。 

引導學生思考工作的意義,找到 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 

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或報告。 

提升人際互動,我們可以這麼做

提醒學生與人對談的禮儀 。 

提醒學生主動與人打招呼、道再見。

 與學生討論如何處理與人的衝突。 

教導學生與人互動時的肢體界線。 

與學生討論對異性的看法、合宜的互動 方式。 

提升壓力調適,我們可以這麼做 

引導學生說出當下的情緒, 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 

讓學生學習覺察及中斷負面情緒。 

培養學生找到紓壓的方式。 

與學生討論生氣或難過時, 如何調整自己,不因此影響 手邊活動的進行。 


認識相對位置

1. 用簡易的教室平面圖來說明「前、後、左、右」的概念。

2. 利用教室平面圖及自製教具練習「前、後、左、右」的概念。

3. 對應「前、後、左、右」,帶入「東、西、南、北」的方位名稱。

4. 利用教室平面圖練習方位。如:向北走三步、向東走一步。 

5. 利用校園平面圖,認識校園不同教室的相對位置。如:學務處在警衛室的南邊。

6. 練習使用指北針。

7. 學生運用指北針找出方位,並依照提示及校園平面圖找出指定的寶藏。


認識絕對位置

1. 利用教室平面圖及有編號的方格透明片說明絕對位置的概念。

2. 實際操作並判斷指定物品的絕對位置。

3. 利用教室平面圖及為編號的方格透明片,指導學生為方格透明片上的直線及橫線編號。

4. 示範如何標出某物品的絕對位置。

5. 學生實際操作並標出指定物品的絕對位置。

6. 利用Google Earth定位出學校及住家的絕對位置


臺灣的環境

1. 繪製臺灣地圖,並於地圖上標示方位、經緯線、圖例、比例尺等基本地圖要素。

2. 介紹臺灣的行政區域劃分(縣市)。

3. 利用臺灣地圖練習相對位置及絕對位置的概念。


第一次段考週

1.複習前幾週所學內容,台灣的地理位置、google地球台灣的島嶼、鄰國

2.進行第一次段考GoogleMAP找台灣

3.檢討


地形

1. 利用立體地形圖,讓學生觀察並說出觀察到的特徵。

2. 介紹臺灣的主要山脈、丘陵和盆地。

3. 介紹臺灣主要平原、盆地。

4. 說明臺灣特有的地形對台灣帶來的影響(如缺水、人口分布


海岸地形

實際觀察萬里到野柳的海岸地形並說出觀察的特徵。

介紹北海岸主要的地形。


天氣

1. 認識溫度計,說明溫度計的測量方法。

2. 觀測氣溫,並選擇適合自己的衣物。

3. 上網搜尋天氣預報圖。

4. 了解圖示的意思,並採取對應的措施(如隔天會下雨,出門要帶傘)。

5. 說明天氣預報圖的最高溫及最低溫。

6. 提供輔助線,讓學生畫出一周天氣的折線圖。

7. 能從折線圖了解未來一週是否有天氣驟變的可能,並說出因應的方法。


第二次段考

複習前幾週所學內容海岸地形,萬里天氣氣象

進行第二次段考檢討

萬里踏查


氣候

1.利用風向觀測儀測量風向,持續記錄並了解風向會隨季節改變。

2.認識季風,並說出季風對臺灣可能造成的影響。

3.以萬里地區為主,說明東北季風及西南季風盛行時,會有不同的天氣型態。

4.說明臺灣地形與氣候間的關係,並舉例說明。

5.說明臺灣地形與氣候間的關係,並舉例說明。

6.歸納臺灣地區的氣候特徵。


災害

1.認識臺灣的季節性災害,梅雨、颱風。

2.利用影片及學生經驗說明梅雨及颱風可能會造成的後果。

3.說明梅雨及颱風來襲期間,應做好的預防及因應措施。

4. 認識寒災及旱災。

5. 利用影片及學生經驗說明寒災及旱災可能會造成的後果。

6. 利用引導及討論,了解人與氣候變遷的關係。

7.了解並說明日常生活中可能對氣候造成影響的事有哪些。

8.討論並說明有哪些事情由個人做起,可以減少對環境及氣候的影響。


第三次段考週

1.複習前幾週所學內容氣候,冬天語夏天,海流

2.進行第三次段考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