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身心障礙學生(身障生)的多元評量方式,需根據學生的特殊需求(如認知、感官、動作功能等)調整評量形式與內容,以下整理具體策略與範例,分為 **調整形式**、**替代方案** 和 **輔助工具** 三大類:
---
### **一、調整評量形式**
#### 1. **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
- **適用對象**:認知發展遲緩、學習障礙學生
- **作法**:
- 透過「測驗→教學→再測驗」循環,觀察學生在引導下的進步情形。
- 例如:數學應用題先讓學生獨立解題,若錯誤則提供口語提示(如「先找題目中的數字」),再重新嘗試。
- **優點**:強調學習潛能,而非靜態能力。
#### 2. **分段評量**
- **適用對象**:注意力不足、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 **作法**:
- 將評量拆解成小單元,分多次完成。
- 例如:一次只做5題數學計算,休息後再繼續。
#### 3. **實作評量(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
- **適用對象**:肢體障礙、自閉症譜系學生
- **作法**:
- 以操作代替紙筆測驗,如用積木排「3的乘法」、用錢幣教具付錢。
- 範例:請學生「拿取1個100元、2個10元」表示120元,取代寫出數字。
---
### **二、替代評量方案**
#### 1. **口語回應**
- **適用對象**:書寫困難、視覺障礙學生
- **調整方式**:
- 教師口頭提問,學生用口答或錄音回答。
- 例如:問「15+7=?」,學生口述答案或按語音溝通器(AAC)作答。
#### 2. **圖像/視覺化評量**
- **適用對象**:自閉症、閱讀障礙學生
- **調整方式**:
- 用圖卡、線段圖替代文字題。
- 範例:乘法題目以「3個袋子,每袋有4顆蘋果」的圖片呈現,學生圈選總數。
#### 3. **選擇題調整**
- **適用對象**:多重障礙、精細動作困難學生
- **調整方式**:
- 減少選項(如二選一)、放大題本、使用觸覺貼紙(如點字貼)標記答案。
---
### **三、輔助工具與科技應用**
#### 1. **科技輔具**
- **語音轉文字**:肢體障礙學生口述答案,由軟體轉為文字。
- **點顯器/螢幕報讀軟體**:視障生透過觸覺或語音存取題目(如NVDA軟體)。
- **觸控筆/頭控滑鼠**:肢體障礙生操作平板作答。
#### 2. **調整評量環境**
- **感官友善**:
- 提供隔音空間(聽覺敏感)、降低照明(光敏感)。
- **時間彈性**:
- 延長作答時間50%~100%,或分段計時。
#### 3. **遊戲化評量**
- **適用對象**:所有身障生,尤其情緒行為需求者
- **範例**:
- 數學賓果遊戲:教師念「2×3」,學生在格子中找「6」並蓋章。
- 數位互動遊戲:用平板拖曳數字完成算式。
---
### **四、特殊需求類別對應策略**
| **障礙類型** | **推薦評量方式** | **範例** |
|--------------------|------------------------------------------|------------------------------------------|
| 學習障礙 | 動態評量、口語回應、圖像化題目 | 用積木解題後口頭說明步驟 |
| 視覺障礙 | 點字題本、語音題目、實物操作 | 用凸起線段圖比較長度 |
| 聽覺障礙 | 圖像題目、手語翻譯、文字輔助 | 影片題目搭配字幕 |
| 肢體障礙 | 科技輔具、代筆、延長時間 | 用眼控裝置選擇答案 |
| 自閉症譜系 | 結構化提示、視覺日程表、實作評量 | 用圖卡排「購物清單」計算總價 |
| 情緒行為障礙 | 分段評量、遊戲化評量、彈性環境 | 完成3題後可休息5分鐘 |
---
### **五、注意事項**
1. **IEP目標連結**:評量需與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目標一致,例如「能使用計算機完成兩位數加法」。
2. **多元證據收集**:結合日常觀察、作品集、家長回饋等,避免單一測驗定論。
3. **減少干擾**:移除無關刺激(如複雜版面),聚焦評量核心能力。
透過多元評量,能更真實反映身障生的學習成果,並促進其參與動機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