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說及栽培歷史

原產地在地中海沿岸雨量少之地區,在羅馬時代就已經是相當普遍的香草,當時的使用方式是加入洗澡水中,使精神放鬆,或是做為衣物薰香防蟲之用,在1562年時肥皂是相當昂貴的物品,4磅重的肥皂與2頭豬的價格相同,因此家家戶戶均種植薰衣草以提供沐浴衛生之用。一直到現在,薰衣草已經在歐、美、日等國廣泛的使用,經濟栽培也以這些地為主,日本北海道夏天的花季更是馳名於世,在旅遊海報上標明「北方之浪漫紫人」,配合上背景依不同花色相互搭配的花田,任誰都會忍不住想去現場走走,聞聞空氣中那股獨特的香味。在1999年薰衣草被國際香草協會選為年度香草,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在台灣,薰衣草並不普遍,利用的也不多,歸究其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植株本身喜好較冷涼的環境,台灣平地溫度過高,很難生長開花良好,另一個原因是它的香氣有很多人不太習慣,甚至令人覺得窒息,所以在台灣沒有什麼本地的栽培資料,但這也意味著有市場需要開發,關鍵就在於新鮮材料的直接使用而非精油、乾燥花葉等,加上市場推廣工作相配合才可以成功。


日本北海道薰衣草盛開情景

二、性狀

薰衣草為多年生草本,依品種有45~90公分高,呈叢生狀,莖直立,葉呈長彼針形或羽毛狀,花為穗狀頂生,有藍、深紫、粉紅、白等色,全株均具芳香,因花、葉和莖上的絨毛均藏有油腺,輕輕碰觸油腺即破裂而釋出香味,所以若有機會能在薰衣草田走一回,古詩「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意境即可實現。薰衣草的品種也有很多,除了專門提煉精油的品種之外,還有一些品種可作為切花或花壇之用,台灣目前較常見的品種有甜薰衣草、羽葉薰衣草、齒葉薰衣草、真薰衣草等。


薰衣草全株密被細毛,含有油胞,輕輕碰觸油

胞即破裂釋出香味,照片中為甜薰衣草


薰衣草的品種葉形的變化及

味道差別很大,各有其用途

三、栽培法

薰衣草的特性為半耐熱性,因此台灣平地栽培在夏季應至少遮去50%的陽光,如此生長雖然衰弱,但仍不至死亡,但若於海拔1000公尺之高冷地栽培則能生長良好,相反的,冬季的氣候薰衣草在平地即可生長良好,同時這個時候陽光也較弱,應在全日照下栽培。

栽培時,須特別注意選擇排水良好的介質,在一次澆足水後,應待土壤乾燥時再給水,否則持續潮濕的環境會使根部沒有足夠的空氣呼吸而生長不良,甚至突然全株死亡,栽培薰衣草失敗的原因常常就在這裡。此外,薰衣草花朵的精油含量最豐富,利用時也常常以花朵或花序為主,為方便收穫,栽培初期的一些小花序不妨以大剪刀整個理平,新長出之花序高度一致,有利於一次收穫,有些品種高度可達90公分,也利用這個方法使植株低矮促使多分枝並開花,增加收穫量,但修剪時要注意在冷涼季節如春、秋時分,且注意不要剪到木質化的部份,以免植株衰弱死亡。

繁殖時可用播種、扦插,播種以秋季為宜,以點播法播在128格穴盤中,移植時才不容易傷到根,扦插法以5公分長之頂芽為材料,不要用已經出現花序的頂芽扦插,否則發根不良而且將來生長勢也差,因為開花意味枝條已經老化,拿老化枝來繁殖成功率當然不好。

四、收穫及利用

薰衣草的精油含量以花朵最豐富,所以不論是提煉精油或是料理使用,均是以花朵為主。收穫時以剪刀剪取花序,欲保存則加以乾燥備用,利用時可直接放在室內薰香,或是以精油為香料製成香水、茶包、肥皂等,商品名也有以薰衣草為名稱的,所以有些人雖然沒有見過它的植株,對這個名字卻也不陌生。在藥理上薰衣草具有安定神經、治療失眠、促進食欲的功效,但一天食用的適用量在3~5公克之間,精油則在1~4滴,若是外用如洗澡及薰香則不在此限。目前最流行的美容保養浴,也就是SPA,薰衣草是很好的材料,不但洗後全身散發清香、精神放鬆,而且簡便易行,以小布袋內裝薰衣草,順著熱水流入浴缸就可以了,注意水不要太熱,太熱會使皮膚排汗而無法吸收藥效成分,洗完後全身通體舒暢,再去睡個好覺,整個美容浴的過程就完成了,您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