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學習的引路人
問題釐清(服務目的)、策略提供或示範、成效檢核。
行政人員在審查服務紀錄表時,應注意事項如下: 不是每週固定課表的概念,而是以一學期 40 節整體看服務規劃,各週 / 月間可相 互補足。 節數、時間不重複計算:公假(派代)、補休、鐘點費、有研習時數、包含 / 融入 在教師授課節數(如學習策略、社會技巧、功能性動作訓練)內的工作不可計入。 項目間不重複計算:許多作法在不同項目中都可能重複出現,自主決定放在那一項 目,但各項目時間不重複計算。 服務場域:以普通班為主,但不以普通班為限。 每次服務時間可有彈性,但要有專業上的合理性,如:同一項目持續的時間與次數、 同一學生使用時間的比率、服務項目與學生需求是否適配等。 至少每月檢核服務紀錄表 1 次,包括:內容、服務分鐘數。 是基本授課節數之一,未執行、無紀錄或紀錄不全、服務時數不足,是未達基本授 課節數;如又同時領超鐘點鐘點費,問題將很嚴重。
學習情形之觀察評估與討論 ▋意義 「學習情形」是指經由觀察評估,確認學生在普通教育環境的學習表現與生活 適應情形。「討論」宜聚焦在訓練或協助之目標設定、策略提供、執行與檢討。 ▋內涵說明 學習情形包含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及學習成就等。 「觀察評估」為同時實施之評量作為,方法多元。 觀察向度:情緒行為問題、生活自理能力、學科學習落後情形、作業書寫過程、上 課分心頻率、優勢或興趣…等。 普通教育環境包含課堂學習及活動之場域,如在普通班上課、參與晨會、健康操時 間等。 討論之對象因目標設定、策略提供、執行與檢討之需要而異,包含:導師、科任教 師、家長及相關人員等。 執行方式:訂定行為契約、好行為增強卡、環境調整、提供視覺提示、提醒卡、作 業調整方式、評量調整方式、行為檢核表、完成作業 / 作品 / 任務所需的協助方式… 等。 檢討 / 調整:策略執行一段時間,與老師討論實施成效或調整策略。
教師諮詢 ▋意義 提供普通教師有關學習內容、歷程、環境、評量方式之調整,以及處理特殊需 求學生學習、生活與適應問題之具體建議與策略。 ▋內涵說明 特教教師以支援者的角色與普通班教師合作,提供專業建議協助解決他們在教導特 殊需求學生所遭遇的困難。 需要先了解與澄清問題,再與普通班教師共同找出對策,並在教學過程協助普通教 師檢視調整後的效果。
協助突發事件處理 ▋意義 協助普通班教師處理特教學生突發的狀況。 ▋內涵說明 特教教師協助普通班老師處理特殊需求學生突發的狀況,角色是協助者。 重點在建立學校處理突發事件的 SOP 機制,例如:學生生理健康問題(如:暈倒、 癲癇發作)、逃離(如:遊走校園)、情緒行為失控等事件。 應與全學校服務模式結合,做人力資源(行政人員、輔導教師、普通班教師、特教 教師、助理人員、專業團隊)的合理調配、角色分工。 後續可能會視學生情況,而與學習情形之觀察評估與討論、教師諮詢、班級宣導、 學生助理人員訓練等措施結合運用。
班級宣導 ▋意義 針對個別學生需求而設計之宣導或與相關教師進行入班宣導,不是指定期性、 普遍性(全校、某年級、某障礙)的特教宣導。 ▋內涵說明 主要指針對個別學生的需求(可與導師、輔導老師等相關人員討論後決定)設計宣 導內容,並到學生就讀之普通班宣導。 宣導主題常以同理身心特質、正向協助支持、適當應對方法、同儕情緒抒發等內涵 為主。 除特教教師外,亦可經充分討論後由專、兼任輔導老師進行宣導。
參與相關專業服務 ▋意義 與普通班教師、特教相關專業人員(如︰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 聽力師、心理師等)共同合作討論問題,並確定專業服務執行的方式及頻率、定期檢 核成效。 ▋內涵說明 特教教師協助專業人員評估學生,統整各種專業人員的建議,寫入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並協助班級老師將建議融入課程與教學中,或發展成家長在家裡可定期 執行的活動或作業,以增進學生練習量。 必要時,為學生申請輔具或改善學校環境設施。
行為介入方案實施示範 ▋意義 針對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與普通班教師等和學生相關人員一起討論並擬定行為 介入方案,設計在資源班與就讀班級內實施的介入內容和方法。 ▋內涵說明 團隊合作發展:與普通班教師、專 / 兼任輔導教師、行政人員、心理師、巡迴輔導 教師、家長等討論後,規劃執行行為介入方案,以求一致性,並共同檢討成效及修 正策略。 方案內容:包含行為功能的評量、介入目標、介入策略及其實施步驟、監控與維持 之規劃等。 必要時,特教教師可示範介入策略的執行方式。
學生助理人員訓練 ▋意義 與普通班教師溝通運用助理人員的目的、項目與方式,並向助理人員說明學生 的特質及指導策略、入班示範協助方法,以期能善用助理人員,協助學生在普通班學 習與適應。 ▋內涵說明 助理人員協助項目:依教師指示指導學生學習、行為管理、生活照顧、安全維護及 其他必要協助。 應定期檢討成效與修正策略。
家庭訪視 ▋意義 指配合學生普通班導師或相關人員共同進行家庭訪視,並提供專業意見。 ▋內涵說明 透過家庭訪視,瞭解家庭因素對學生問題(如:學習或情緒行為問題、中輟、拒學、 長期請假…等)的影響,以及其家庭環境、功能與需求。 教師角色:提供處理策略、建議及相關支持服務等專業意見。 多數是配合原班導師、學校行政人員、專 / 兼任輔導教師、社工師等相關人員共同 進行;必要時特教老師也可以發起家庭訪視。
科技輔具使用訓練 ▋意義 訓練學生或與相關人員(如:特教相關專業人員、巡迴輔導教師)共同評估與 教導科技輔具使用。
評量調整方式練習 ▋意義 指在評量前,訓練學生熟悉所給評量調整的實施方式,也包含協助相關教師熟 悉評量調整的執行方式。 ▋內涵說明 重點在評量前對學生說明調整目的,並訓練其熟悉所給評量調整的進行方式或相關 設備使用,讓學生練習、熟悉後,再於正式評量時實施。 評量調整包括施測情境調整、試題呈現方式調整、作答方式調整、時間安排調整等, 詳細內容請參見《新北市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安置會議處理項 目及核定原則》肆、相關服務之考試評量服務說明。 評量調整之目的在降低障礙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因此,並非每個學生都需要實施評 量調整。
獨立學習指導 ▋意義 透過示範和引導,讓學生能掌握有效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並養成自主 學習的習慣,成為獨立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