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哲學及方案,透過有計畫安排的社會服務經驗學習活動
(community service)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reflection),來完成受服務者的目標與需求,並促進服務者的學習與發展。換言之,服務學習把教室場域擴大到社區,開拓學習的新視野,讓教學更活潑、多元、生動、有意義,學生們不但會把服務與學習相結合,也會從服務課程中獲得發展和學到評估的技巧,即”SERVICE-LEARNING”;服務學習的課程是服務和學習並重的,服務與學習目標是同樣獲得肯定。
二、服務學習的特質
(一)合作
經由平等、互利的關係,透過一起分享責任、權力,以一起努力,分享成果。
(二)互惠
基於合作原則,服務與被服務者雙方是互惠的,亦即雙方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彼此都是教導者也是學習者。
(三)多元
服務學習之參與者應包含多元族群,不同年齡、各式社經背景、不同性別等。服務機構的選擇亦是應提供學生多元的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需求。
(四)以學習為基礎
服務學習經由具體經驗接觸透過反思去觀察、體會實際經驗由反思悟出新的原則、觀念,並應用新觀念於新的具體經驗中。強調反思帶來學習。
(五)聚焦於社會正義
服務學習另一特質為社會正義,社會正義指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關係,應由傳統提供者與接受者,轉為平等互惠的夥伴關係,雙方都是教導者與學習者,追求社會的公平、合理、合法與正義。
三、服務學習功能
服務學習帶來的功能主要包含學生、學校及社會(社區)三方面。
(一)藉由服務學習促進學生的社會與公民責任、服務技能、個人發展及在真實生活情境的學習能力,反思學習能力與批判思考能力。
(二)藉由服務學習帶來師生關係的改變,使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夥伴,而非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校氣氛成為更開放、積極與成長的學習環境,學校也從社區得到不少資源與支持。
(三)學生提供直接服務帶給社區實質的幫助與問題解決,也帶給社區(機構)新的思考,同時因為參與帶給學生正向的成長經驗,促使其繼續投入社會服務,繼而積極參與社會及國家事務。
四、服務學習方案的發展階段
有效的服務學習方案,除須把握前述服務學習的意涵與特質之外,Fertmam, White & White(1996)也建議應包括下列四個發展階段及學習重點,如下圖。
(一)準備(preparation)
在準備階段首先要確定服務小組成員的組成、參加服務和服務對象、服務的地區、到學校服務或去社區服務。
(二)服務(service)
服務階段強調服務要親身去做,服務內容應是有意義、有實作、具挑戰性,以及能對社區有幫助和解決社區困擾和問題的服務。服務可以是直接、間接的公民活動,初期可以用團隊去參與服務,漸漸再以個人方式參與,而服務的地點與方式,最好有多元的選擇,以適用於學生不同能力與需求,讓學生多元智慧都能得以發揮。
(三)反思(reflection)
反思階段是服務學習與社會服務最大不同的地方,亦即為什麼服務學習能帶來學習最重要的方法。這階段是活動的、持續性的和仔細的深思熟慮反思,而有效服務學習的反思必須具備五C的特質:連結、持續、脈絡、挑戰及督導。
(四)慶賀(celebration)
慶賀階段是一個分享的過程,讓學生、被服務機構、老師一起來分享彼此的學習與成長,藉分享學生肯定自己的參與與貢獻,並激起學生願意持續投入服務的決心,也能分享並幫助服務機構或被服務者可喜悅於他是有能力改善自我、是有能力的,以及受人重視的。因此,慶賀是一種自然的文化學習,並有助於關懷文化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