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先要「有我」,才能「無我」
自我肯定:肯定自己的優缺點
自我成長:智慧與慈悲
自我消融:無限自在與無限包容
《金剛經》裡,尚有這樣的幾個名詞:「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相」是個人與另一人相處而存在;「人相」是因為我相而存在;「眾生相」是從我與許多人相處而存在;「壽者相」是自我中心在時間上的延續。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便不會感覺到我的存在,因為有我與別人的相對比較,才有自我價值的出現。
能夠把自我價值轉成利他化解消融,便會體驗到《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四相,其實就是自我的消融,也就是自我的最高人格的完成。消融了自我的執著、自我的煩惱,便能顯現出無我的大智慧以及平等的大慈悲;實際上就是自我的無限自在與無限包容。可以稱之為空,也可以稱為無我、無相、無住、無念,一切都無,唯有智慧與慈悲的功能,在世間的眾生群中,永無休止地展現於無窮空間及無盡時間的內外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