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發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主軸在於對生命終極意義進行探索,對各種價值進行思辨,並轉化為實踐的動力。其實質內涵則以「人生三問」為核心,其中
「人為何而活?」乃是對於人生終極關懷問題的思考,
「人應如何生活?」則反映對於價值思辨的不斷淬煉,
「如何能夠活出應活的生命?」是知行合一的問題,而知行合一則是靈性修養的目標。
哲學思考:哲學思考是對思考進行理性反思,培養正確思考所需之知識、技能、情意與態度,以提升學生之思考素養。適切的思考素養引導學生覺察人我的偏見與成見,提升客觀公正、同理傾聽的能力,促進理性溝通與對話。
人學探索:人學探索是對於「人是什麼?」、「我是誰?」等問題進行探究,藉由人性論與自我觀的理解,肯定每一個人都不只是時空中具延展性的「物」或「客體」,而同時也是不能被物化或工具化的「主體」,從而建立個人尊嚴與尊重人我生命的適當態度。
終極關懷:人生不只有工作或生涯發展的問題,還有生命有無意義、如何面對生命的苦難與死亡、如何確立人生目標等更終極性的課題。終極關懷乃是整合生死、人生哲學與宗教的重要課題,讓學生能夠分辨快樂、幸福、道德與至善之間的關係,掌握人生的意義,建立生命的終極信念。
價值思辨:在科技高速發展的資訊、網路、媒體時代中,不僅道德與倫理問題日趨複雜,美感經驗與健康訊息也日益多元豐富,因此更需要具備討論這些議題的價值思辨能力,以釐清日常生活及公共事務中的價值迷思並尋求解決之道。
靈性修養:人有能力察覺到自我生命的有限性而生發超越的嚮往,「靈性」指的是人自我超越、追求真理、愛與被愛、企向永恆的精神特性。人的靈性因為追求意義、無限與神聖而有宗教向度,但它未必與特定宗教信仰相連。靈性修養不僅包括靈性自覺與發展,也包括人格修養與人格統整,使人的知、情、意、行整合,突破生命困境,達致幸福人生,追求至善理想。
國民中學 指標學習內容
生J1思考生活、學校與社區的公共議題,培養與他人理性溝通的素養。
生J2探討完整的人的各個面向,包括身體與心理、理性與感性、自由與命定、境遇與嚮往,理解人的主體能動性,培養適切的自我觀。
生J3 反思生老病死與人生無常的現象,探索人生的目的、價值與意義。
生J4 分析快樂、幸福與生命意義之間的關係。
生J5 覺察生活中的各種迷思,在生活作息、健康促進、飲食運動、休閒娛樂、人我關係等課題上進行價值思,尋求解決之道。
生J6察覺知性與感性的衝突,尋求知、情、意、行統整之途徑。
生J7 面對並超越人生的各種挫折與苦難,探討促進全人健康與幸福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9yhg9A4cxi85q2b-_S9NXRhdDem3e-C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0zhdMwD2Z8 生死的智慧:柯文哲 (Wen-je Ko) at TEDxTaipei 20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pLB-nXNl4 【台灣NEXT 全集】野蠻光電全台蔓延 搶救綠能跳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