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樂學計畫的活動類型
1. 在地文化與社區探索 (Local Culture & Community Exploration)
這是夏日樂學計畫最大的特色。我們會跳脫課本,帶孩子們直接走進他們生活的社區,用雙腳和雙眼去認識家鄉。
社區走讀: 由在地文史工作者或資深老師帶隊,探訪社區的老街、古蹟(如萬里的瑪鋉老街)、廟宇、特色建築,聽聽它們背後的故事。
職人拜訪: 安排學生去拜訪社區中的特色職人,例如:傳統糕餅師傅、老船長、在地小農、藝術家等,了解他們的專業與生活。
鄉土語言實踐: 將閩南語、客語或原住民族語融入活動中。例如,用閩南語訪問市場的攤商,或學習與海洋、農作相關的在地詞彙。
2. 動手實作與STEAM創客 (Hands-on & STEAM Maker)
強調「做中學」,讓孩子們親自動手解決問題、發揮創意。
科學實驗: 舉辦一些安全又有趣的科學活動,例如:浮力船製作、簡易的水火箭、太陽能烤箱等。
食農教育: 帶孩子們到合作的農園或校園內的菜圃,親自種植、採收蔬果,並利用採收的食材製作簡單的料理,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
藝術創作: 結合在地特色進行創作,例如:利用海邊撿拾的浮木或石頭進行彩繪、學習傳統的編織或藍染、戲劇表演工作坊等。
3. 沉浸式語言學習 (Immersive Language Learning)
這部分的重點是「使用」語言,而不是「考試」。我們會創造一個輕鬆有趣的環境,讓孩子自然而然地開口說。
英語主題營隊: 以全英語或雙語的方式進行活動,主題可能是烹飪、運動、戲劇、桌遊等。老師的角色是活動引導者,鼓勵學生用英語溝通完成任務。
繪本與戲劇: 透過閱讀有趣的英文繪本,並將其改編成小型話劇演出,讓學生在表演中自然地練習口說與表達。
國際文化交流: 有時會邀請在臺灣的大專院校外籍生(就像您上一份提到的「優華語計畫」學生)來擔任小助教,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美食與童玩。
4. 健康體能與戶外探索 (Physical Activities & Outdoor Education)
讓孩子們在暑假也能有充足的活動,舒展身心。
生態踏查: 前往鄰近的自然步道、海邊或濕地,由專業的生態老師導覽,認識在地的動植物與環境。以萬里為例,前往野柳地質公園或萬里濕地就是絕佳的選擇。
特色運動: 安排一些平常在體育課比較少接觸的運動,例如:樂樂棒球、飛盤、民俗體育(扯鈴、跳繩)等。
水域活動安全宣導: 結合萬里的地理位置,舉辦水域安全講座,教導孩子們如何安全地享受夏日戲水的樂趣。
總結來說,夏日樂學計畫的關鍵字是:
免費或低收費: 由政府補助,減輕家長負擔。
跨領域: 一個活動可能同時包含語言、科學、藝術與在地文化。
趣味性: 課程設計活潑,以遊戲、競賽、實作方式進行。
在地化: 課程內容與學校所在的社區緊密連結。
非學業導向: 完全不考試、不排名、沒有回家作業。
所以,如果您來參加說明會,絕對不會聽到枯燥的課程表,而是會看到充滿活力、結合在地特色、讓孩子們引頸期盼的夏日冒險藍圖!
如果我的孩子對於某些戶外活動(例如:天氣太熱怕中暑,或體力上比較難負荷)感到排斥,請問當天可以改變成室內的學習方案作為替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