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念: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3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回向文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前行緣念】
一、身口意清淨:
二、召請:召請諸佛菩薩護法金剛。
三、頂禮:頂禮是一種尊敬,既然召請了自要表示恭敬。
四、供養:供養也是一種尊敬,這裡我是用身口意供養。
五、護身:修持,護法神安座。
六、簡單的小結界:結界是一種保護,讓身邊沒有靈可以接近,造成干擾。
「前行」 必須要作 「召請」,「清淨咒」, 「大禮拜」,「大供養」,「四皈依」,「四無量心」,「披甲護身」,「誦心經」。
正行「觀想」
【後行】
七、祈願還願:若你有所求,就加這一項,若只是單純修法,就省了這一項。
有所求願的話,在修法當中祈禱是最合適的了。
若是做大悲咒水等小法務,祈禱你修此法的目的及需求,也是可以。
八、迴向:不迴向,等於法修一半。
迴向是一定要的,通常祈願都是在迴向之時一起祈願,所以它是省不得的。
前一項的祈願只是在特別的事情當中,多祈一次願。
(其實迴向文中,文意就含有祈願了,只是迴向文並非為了小我而是大我)
而且迴向有轉移功德的效果。
通常代母誦經、代父持咒、要轉功德為怨親債主消業等,非迴向不可。
九、結束:感謝召請來的佛菩薩金剛神等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