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契約--行為契約指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簽訂的書面承諾;有時亦指由家長與校長共同簽訂的書面承諾。雖然行為契約不是法律文書,但確有拘束學生的功用,同時,簽約者傾向於增進學生的服從行為。 行為契約的內容包括:(1)期望與適當的行為;(2)學生表現適當行為的特殊時間;(3)對表現適當行為的獎賞或積極支持;(4)如果學生沒有表現適當的行為,將採取懲罰或改正性行為。
逐减敏感 訓練--沃爾普提出的系統減敏感法的三個主要步驟為:
建立焦慮刺激的等級層次:患者首先識別出導致其恐懼或焦慮的事物。然後對於每一件事物,患者都根據其造成的焦慮程度進行主觀評級。如果患者對許多不同刺激都深感焦慮,則應該將每個刺激分開考慮。對於每種刺激,患者將每件事物按焦慮程度從低到高建立列表。
放鬆訓練:包括冥想在內的放鬆訓練是最好的應對策略之一。沃爾普讓他的患者放鬆是由於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時刻既放鬆而又焦慮。在這一步中,患者練習放鬆身體的不同部位,直至全身進入松馳平靜的狀態。[1]這一步十分重要,因為患者能由此獲得控制恐懼的方法,使恐懼不會上升到無法忍受的程度。患者僅需幾個單元便可學會應對技巧。其他應對策略還包括服用抗焦慮藥以及深呼吸練習。此外,另一种放鬆手段則是認知重評。此時,治療師會鼓勵患者去想像當其暴露在焦慮刺激中會發生什麼,然後讓患者想像正面的反應去取代想像中的糟糕情形。
通過對抗性條件作用,將刺激與應對方法相聯繫:在這一步中,患者先徹底放鬆下來,然後向其呈現處於其焦慮等級底層的事物。當患者能夠在第一件刺激物呈現後重新達到放鬆狀態,再向其呈現更高等級的焦慮刺激。這能幫助患者克服其恐懼。當逐步提高焦慮等級、直至處於最高等級的刺激下患者仍能處於放鬆狀態時,治療也就得以完成。其間,如果應對方法失效或者患者因焦慮而無法完成應對方法時,則應暫時停止治療。當患者冷靜下來後,再重新向其呈現其能夠適應的最後一個刺激,然後根據患者的反應繼續治療。
行為塑造 訓練--行為塑造不是直接立即可以達到的,必須經許多的步驟逐步養成。包括區別性增強、逐步養成、與終點行為。終點行為是個體所想要建立的目標行為;而區別性增強,則是指與目標行為有關的反應加以增強,無關者則不予理會並使之自然消弱;而逐步養成是把終點行為分為數個層次,然後用連續增強法一步一步增強與終點行為有關的每一層次的正確反應,直到完全正確為止。行為塑造可以用來學習新行為,但需透過系統性的消弱與增強,故頗費人力、物力與時間。
社會技巧訓練--社會技巧學習重點包含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學習表現涵蓋「處己」、「處人」與「處環境」三向度,其中「處己」包含處理情緒技巧、處理壓力技巧與自我效能,「處人」則包含訊息解讀技巧、基本溝通技巧、人際互動技巧、處理衝突技巧、多元性別互動技巧,而「處環境」包含學校基本適應技巧、家庭基本適應技巧、社區基本適應技巧。教師可依據學生的發展狀況與需求,檢視與選擇特需領綱中適合的學習重點,即可安排教導。
放鬆訓練-每個人都有自己慣用的放鬆方式,比如遇事深呼吸兩次再去處理,或者肢體做些體操來鬆弛筋骨,或忙裡偷閒安排休閒活動放鬆自己,例如踏青郊遊,泡泡熱水澡,和家人朋友聊聊天說些笑話,以緩和日積月累的工作壓力。此外,可以藉著打太極拳、練瑜珈、學打坐、慢跑等運動來保持情緒穩定,減緩緊張不安。(八式動禪)
社會理解訓練
休 閒技巧訓練
溝通訓練
相關學業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