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流程
8:30報到
9:00出發
11:20淨灘結束
11:35放鬆禪
12:10午齋
13:00分享會
15:30結束
淨灘流程
8:30報到
9:00出發
11:20淨灘結束
11:35放鬆禪
12:10午齋
13:00分享會
15:30結束
確認報到人數
交通改善,建議在淨灘地點設置報到,優點自行上山不用接駁車和交通車,需要調整淨灘完成後停大停場車場接駁,可配合假日接駁。
海報設計吸引人,文案吸引,設計不錯
對於報名時間與勸退老人參加
多走一段路欣賞一段風景,經行感覺不錯
合力完成把繩子拉起來,專注處理一件事
自己專注在自己的範圍,雖然完成不多,但感覺為地球海岸做了一點貢獻
執著完成一件是或者選擇放棄,一直在自己內心轉
7樓宴會廳放鬆時間很長很好,按摩時有順序教導,感覺有禪修的淨心,跟一般淨灘不一樣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加,可以讓自己學生或附近學校一同參與不一樣的淨灘
垃圾這麼多,感覺永遠撿不完,選擇自己眼前的還是移動快一點撿的面積大一點。跟小乘和大乘相似
停車位置錯誤造成大家要經行,下次後學要改進,張振華的跳石區域,不是張耿昇的跳石區域,溝通要再一次確認,懺悔
撿垃圾時間剛剛好,天氣剛剛好,經行剛剛好,靜坐放鬆剛剛好。
感謝您進行淨灘申請,以下為您的淨灘編號: 2025031000024
請妥善留存,可以做為淨灘申請進度查詢之用。
您的淨灘申請已送至承辦單位進行審核,請點此進入審核進度查詢頁面。
本淨灘申請僅限協助垃圾清運申請,若需場地租借請逕洽土地權管單位
若有任何問題請聯繫審查承辦單位: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02)2953-2111#4037
淨灘注意事項
(一)穿戴麻布手套與包腳鞋,以避免執行淨灘監測時,遭利物刺傷。
(二)著長袖衣服、長褲,除避免進行淨灘活動遭利物劃傷外,亦有防曬效果。
(三)穿戴遮陽帽及領巾防曬。
(四)攜帶水壺,隨時補充水分,不用瓶裝水。
(五)攜帶雙肩背包,空出雙手來淨灘。
(六)若廢棄物太過於龐大,切勿一人搬運、清理,避免受傷。
(七)注意玻璃、針頭、或其他尖銳物品。
(八)遠離海浪,並隨時注意潮水之變化,並注意安全。
(九)避免踩踏海濱植物或沙丘地區。
(十)注意並避免傷害海灘上的生物。
**淨灘活動詳細流程與注意事項**,供活動執行參考:
---
### **一、活動流程細節**
#### **1. 報到與點名(30分鐘)**
- **時間**:活動開始前30分鐘
- **地點**:指定集合點(如海灘入口、停車場)
- 設置「報到處」標示牌,由志工引導。
- 參與者簽到(紙本或電子簽到),核對名單。
#### **2. 淨灘工具索取與說明(20分鐘)**
- **現場工具分配**:
- 每組領取夾子、手套、垃圾袋(可回收/不可回收)、秤重器(若需統計)。
- 提供備用物資(如防曬帽、飲用水)。
- **行前說明**:
- 簡短宣導安全注意事項(如避免尖銳物、勿單獨行動)。
- 講解垃圾分類標準(依當地環保局規範)。
- 統一前行淨灘活動意樂(含流程、禪修方法、安全須知、垃圾分類說明)。
#### **3. 淨灘執行(1.5-2小時)**
- **分區清理**:
- 小組分配指定區域(避免重複或遺漏)。
- 提醒撿拾重點(如微塑膠、保麗龍碎片等)。
- **垃圾集中**:
- 定時將垃圾運至集中點,由專人記錄重量與種類。
#### **4. 垃圾清運(30分鐘)**
- 聯繫當地清潔隊或委託環保公司協助載運。
- 確認垃圾處理方式(回收/焚化/掩埋)。
#### **5. 午餐與休息(1小時)**
- 提供素食餐盒(需提前統計人數),安排遮陽休息區。
- 鼓勵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一次性垃圾。
#### **6. 分享活動(30分鐘)**
- **心得交流**:
- 小組分享淨灘觀察(如垃圾類型反思)。
- 邀請代表發表感想。
- **佛法連結**:
- 簡短開示「環保與心靈淨化」的關聯(可引用聖嚴法師語錄)。
---
### **二、安全維護與注意事項**
#### **1. 人身安全**
- **環境風險**:
- 檢查潮汐時間,避免漲潮時段淨灘。
- 標示危險區域(如礁石、陡坡)。
- **裝備防護**:
- 要求穿防滑鞋、戴手套,避免赤腳。
- 準備急救箱(含消毒藥品、紗布)。
#### **2. 健康管理**
- 高溫防護:提供帽子、防晒乳,安排陰涼休息區。
- 提醒補充水分,備妥防中暑藥品(如鹽糖、冰袋)。
#### **3. 突發狀況應變**
- 雨天備案:改期或移至室內進行環保講座。
- 人員受傷:立即通報並送醫(事先確認最近醫療站位置)。
#### **4. 環保實踐**
- 活動後檢查:確保無遺留垃圾或工具。
- 宣導後續行動:鼓勵參與者持續減少一次性用品。
---
### **三、分工建議**
- **總協調**:統籌全程流程與緊急聯絡。
- **安全組**:巡視環境、處理突發事件。
- **物資組**:管理工具發放與回收。
- **紀錄組**:拍照、統計垃圾量、撰寫活動報告。
---
### **四、備註**
- 可結合「念佛」或「靜心」儀式,強化活動精神意義。
- 活動後寄發感謝信,附上成果統計與照片,提升參與感。
透過細緻規劃與佛法引導,既能落實環保,亦能深化參與者的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