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廣五班 2025一月升增上班,歡迎加入!
舍梨子為諸比丘分別內結、外結,等心天以此告訴佛,佛於眾中讚之。
----------------
內結人束縛內心而持戒,外結人束縛外表而持戒,兩者在表相上都持戒清淨。然而內結人「復學厭欲、無欲、斷欲」,進一步修行定、慧,因此得以成就三果,斷除欲貪而不再回到人間;外結人只注重外表,沒有離欲,因此會再還生人間。
南傳經文對於內外結的定義和北傳經文相反,南傳的內結人可能解讀為「內心被(煩惱)束縛」,而會還生人間;南傳的外結人可能解讀為「外在身體被(人間)束縛」但已進一步修行定、慧而證得三果,不再回到人間。(台大獅子吼網站)
尊者舍梨子與比丘眾夜集講堂,因內結、外結,為諸比丘分別其義: ...世實有二種人,云何為二?有內結人阿那含,不還此間;有外結人非阿那含,還來此間。...
有一人修習禁戒,無穿無缺,無穢無濁,極多無難,聖所稱譽,善修善具;彼因修習禁戒,無穿無缺,無穢無濁,極多無難,聖所稱譽,善修善具故,復學色有斷、貪斷業,學欲捨離;因學色有斷、貪斷業,學欲捨離故,得息心解脫;得已樂中,愛惜不離,於現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壞命終,過摶食天,生餘意生天中。既生彼已,便作是念:『我本為人時,修習禁戒,無穿無缺,無穢無濁,極多無難,聖所稱譽,善修善具;因修習禁戒,無穿無缺,無穢無濁,極多無難,聖所稱譽,善修善具故,復學色有斷、貪斷業,學欲捨離;因學色有斷、貪斷業,學欲捨離故,得息心解脫;得已樂中,愛惜不離,於現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壞命終,過摶食天,生餘意生天在於此中。』諸賢!是謂:內結人阿那含,不還此間。 ...
若有一人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又復善攝威儀禮節,見纖{介}[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諸賢!是謂:外結人非阿那含,還來此間。」
舍梨子:比丘名,以「智慧第一」聞名。又譯為「舍利子」,因為他的母親名叫「舍利」。
內結、外結:束縛內心(而持戒)、束縛外表(而持戒)。「結」指「束縛」。
摶食天:吃物質食物維生的天界,指欲界六天。
意生天:即「意生身」所往生的天界,為「色界(含)以上的天界」。
等心天:天界之一,該天界的眾生心意都相同。
共住錐頭處:一起住在像錐頭那麼小的地方。
異學:泛稱佛弟子以外的修行者,另譯作「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