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廣五班 2025一月升增上班,歡迎加入!
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是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王是最早的皈依释迦佛陀的大护法,对佛教的早期传播,功劳很大。但他由于求子心切,产生了父子怨恨。
频婆娑罗王年过半百,还未生一子。无人继承王位,成了国王的一块心病,终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王后韦提希心中也非常着急。一天,她请来一位相面先生来给国王算命,看能不能生个儿子。
相面先生说:“大王命中只有一个儿子。 就是南山里修行的老和尚。他的寿命还有三年。等三年圆寂后,才能投胎做太子。请大王耐心等待。”
频婆沙罗王心想:“我年老体衰,头发全白,哪能再等三年?”于是,当即派人进山断了老和尚的水、饭。无吃无喝,不久老和尚圆寂归天。
过了好几个月,王后还是没有怀孕。国王找来相面先生,生气地问:“和尚死了数月, 王后为何不怀孕?你竟敢欺骗我?”
“大王息怒。和尚不到寿限而死,岂能人胎?他现已投生为白兔,在大王东花园居住,等白兔死后,方可投生人胎。大王必须耐心等待,再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后患无穷。”国王不听劝告,亲自带领卫兵到东花园捕捉白兔。卫兵们仔细搜索,连只蚂蚁都不放过。最后,终于提住白兔,国王亲手将它钉死在一棵大树上。不久,王后果然怀孕了。
十月期满,太子出世。国王老年得子,欢喜若狂。给太子起名阿阁世。
頻婆娑羅國王欲殺仙人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南壁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太子长大成人。
国王有了太子,一扫苦闷,心情畅快,精神焕发,好像年轻了许多。
阿难陀的亲哥哥名叫提婆多达,是释迦佛陀的堂弟。他不信三宝,反对佛法。多次阴谋迫害佛陀,都未得逞。他和阿阁世太子是好朋友,俩人都不信佛,臭味相投。
有一天,提婆多达陪同阿阁世太子出城游玩,见一位老态龙钟的相面先生反复吟唱着两句话:“寒心寒心真寒心, 错把冤家当亲.....
太子感到奇怪,唤到面前问:“老人家, 你说谁把冤家当亲人?可以告诉我吗?”
“可以,就是太子你 相面先生不客气地说。太子大吃惊,拉住相面先生,非叫他说个究竟。
相面先生就把频婆娑罗王饿死老和尚、钉死小白兔的残酷做法讲了一遍,转身走了。
太子听后,呆呆地站在原地。
提婆多达见时机成熟,煽风点火说:“太子,听明白了吗?在你未出生之前,你父就将你处死过两次,真是心狠手毒,太惨无人道了!父不仁,子不义,此仇不报非君子!你只有当了国王,才能报仇雪恨!现在国王已老,不动手夺取王位还等何时?”
这个相面先生是提婆娑多达有意安排的。
太子咬牙切齿,回官后,在提婆多达的极力煽动下,发动了官廷政变,夺取了王位,自立国王。当即将父王关进设有七重铁 门的牢狱里,严加守卫,禁止群臣前去探视。并断水断和,想把他活活饿死。
盛唐 莫高窟第217窟 北壁
王后苇提希见老国王被关,心急如焚,十分担忧, 在阿阳地王子面前求情,王子不理。她费尽心思,为挽救老国王性命,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做好准备后,来到牢狱门前。狱卒见王后探视,两手空空,没有带任何东西,就放她进去。
老两口相见,抱头痛哭。老国王骂儿子无情无义,断绝水米,自己将要饿死!
韦提希说: “大王不必担心,我给你带来了吃的东西。”解开衣服,取下涂抹在身上的蜂蜜和炒面给老国王吃,又倒出装在瓔珞中的葡萄汁让他喝。老国王吃喝之后,恢复了体力,两手合十,面朝灵莺山,遇对佛陀行礼,祈求道:“世尊啊, 我现在身人苦海,目犍连和富楼那尊者是我的至亲,请来给我授戒、说法吧!”
榆林窟第2窟
佛陀立即派目犍连和富楼那飞至牢狱,为老王说法。
老王吃着蜜和炒面,喝着葡萄汁,又闻听佛法,专心在狱中修行,所以身心愉快,脸色红润,竟比以前光亮。
盛唐 莫高窟第217窟 北壁
这样过了二十多天,阿阁世王问守门牢卒:“我父 王现在还活着吗?”
牢卒回答:“大王, 老国王不但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阿阁世王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 你说,老国王为啥还活着?说不清楚,小心你的狗命!”
牢卒不慌不忙地说:“大王, 太后每天身上涂蜜,瓔珞盛汁给老国王食用,因此未曾饿死;沙门目犍连和富楼那常从空中行而来,为老王说法,难以禁止。”
阿阁世王听了,十分生气,令侍从传来韦提希夫人,怒斥道:“ 胆大母后,竞敢包庇恶父,偷偷地供他吃喝;沙门贼子,宜扬邪法,竞用幻术使恶王多日不死!你们串通一气,违抗圣命,
真是罪大恶极!拉出去斩了!”
足智多谋的月光大臣和青婆大臣挺身而出,冒死进谏道:“大王息怒,且慢行刑,臣有话要说。自古以来,臣只听说有儿子夺位杀父,未曾听说有儿子杀害亲生母亲的。大王杀父弑母,我等寒心,请另择贤臣吧!”说完之后,二人手按宝剑,转身就走。
众文武大臣默不作声,怒视阿闲世王。
阿阁世王这下慌了手脚。怎敢得罪众臣?忙喊道:“二位大臣留步,有事好商议!”
耆婆大臣说:“只要你不杀太后, 便可留下!”
阿阁世王见众怒难犯,再者良心未泯,便听从了劝告,不杀母后。但是,为了断绝父王的外援,将母后幽禁在深宫之中,严加看管,不许出门。
以此,频婆娑罗王又断粮绝水了。
觀無量壽經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闍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勅大目揵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闍崛山沒。於王宮出。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在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花。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頗梨鏡。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初唐莫高窟第431窟北壁
佛告阿難及韋提 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自律者不執著於肉體――未生怨王子的故事(法句經)
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頻婆娑羅王的兒子未生怨王子。
未生怨王子在前線鎮壓叛亂有功,父親頻婆娑羅王非常滿意,當他凱旋歸來時,送他一名絕色的歌舞妓,並把國家讓他管理七天,在這七天裡,王子寸步不離家門,並享受國王賞賜的恩寵與光榮。第八天,他在河裡沐浴後來到花園,王子就像前大將軍桑陀一樣的坐下來觀賞歌舞表演,當觀賞到一半時,那名歌舞妓突然因為急症當場暴斃。
未生怨王子對那名歌舞妓的死,心裡充滿悲慟,心想:「除了佛陀沒有人能解除我心中的悲慟。」於是,他前去謁見佛陀,他說道:「世尊,請解除我心中的悲慟。」佛陀安慰他:「王子,在無始輪迴中,就有無數人像這女子一樣的死去,你為她哭泣所流下的淚水,已經無法用斗來量了。」聽了佛陀的開示,王子的悲慟已減輕,佛陀接著說:「王子,別傷心,只有不成熟的人才允許自己沉溺於悲慟中。」
未生怨王子聆聽了佛陀的開示後,釋懷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