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廣五班 2025一月升增上班,歡迎加入!
《四分律》(梵語:Dharmagupta-vinaya,義爲法藏部的毗奈耶律),又稱《曇無德律》、《四分律藏》,共有60卷。原為印度優波崛多後的曇無德部(法藏部)所傳的戒律。為五部廣律之一。
曇無德是「法藏部」的梵文音譯,《四分律》由四部分構成,初分為比丘戒,共21卷;第二分為比丘尼戒和二十犍度中的前三個半犍度,共16卷;第三分為安居自恣等法,包括皮革犍度等十四個半犍度,共12卷;第四分為房舍等雜法,包括房舍犍度、雜犍度及五百集法、七百集法、調部毘尼、毘尼增一,共11卷。四分律出自曇無德部,原為印度上座部系統法藏部所傳之戒律,故稱曇無德律。
相傳佛滅後,優波離尊者結集律法,分八十次誦出根本律制,再傳迦葉、阿難、商那和修、末田地、優波崛多等五大尊者。佛滅約百年,法正尊者用上座部律藏中之契同己見者,採集成文,前後四度結集,分為四夾,所以稱四分律。《僧祇律》後記說「優波崛多後遂有五部名生」。後由佛陀耶舍與竺佛念於長安共同譯出。
《四分律》是中國所譯律本中流傳最廣的佛教戒律。中國所謂律宗,實指四分律宗。北魏時,慧光律師判此律為大乘,唐代道宣律師亦主張《四分律》通於大乘,且在《羯磨疏》裏找出五種理由來證明其說,更進一步建立三學圓融無礙說。唐代武德九年(626年)六月,道宣撰有《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四分律的內容巨細靡遺。例如用藥規定:五比丘請問佛陀該服用何藥,佛陀說有病,允許服用腐爛藥,為藥店裡丟棄不用的藥。至於其他的藥物還有非時藥、七日藥、盡形壽藥。非時藥又分八種漿:梨漿、閻浮漿、酸棗漿、甘蔗漿、蕤果漿、舍樓伽漿婆、樓師漿、蒲桃漿。七日藥又稱五種藥,指酥、油、蜜、生酥、石蜜。盡形壽藥是指中罽沙者,根、莖、葉、花果罽沙。
《四分律》中共有二十犍度:
受戒犍度
說戒犍度
安居犍度
自恣犍度
皮革犍度
衣犍度
藥犍度
迦絺那衣犍度
拘睒彌犍度
瞻波犍度
呵責犍度
人犍度
覆藏犍度
遮犍度
破僧犍度
滅諍犍度
比丘尼犍度
法犍度
房舍犍度
雜揵度
夫戒之興,所以防邪檢失,禁止四魔、超世之道,非戒不弘,斯乃三乘之津要、萬善之窟宅者也。然群生愚惑、安寢冥室,宛轉四流、甘履八苦,開惡趣之原,杜歸真之路,遊遊長夜,莫能自覺。時有出家庶幾玄微者,徒懷遠趣,迷於發足。是以如來,悼群瞽之無目、覩八難以增哀,開戒德之妙門、示涅槃之正路,始於毘耶離初結茲戒,凡有二百五十八篇。以此七罪科分,昇降相從、輕重位判,斯皆神口之所制、禍福之定楷者也。然律藏淵曠,卷舒無常,略而至三、廣則無量,此二百五十,蓋因時人之作也,足以啟曚、足以階道,三寶之隆以之為盛,先聖之道斯為美矣!
自大教東流,幾五百載,雖蒙餘暉,然律經未備,先進明哲,多以戒學為心。然方殊音隔,文義未融,推步聖蹤,難以致盡,所以怏怏終身,西望歎息。暨至壬辰之年,有晉國沙門支法領,感邊土之乖聖、慨正化之未夷,乃亡身以俎險、庶弘道於無聞,西越流沙,遠期天竺,路經于闐,會遇曇無德部體大乘三藏沙門佛陀耶舍,才體博聞,明鍊經律,三藏、方等皆諷誦通利,即於其國廣集諸經,於精舍還,以歲在戊申始達秦國。秦主姚欣然,以為深奧冥珍嘉瑞,而謂大法淵深濟必由戒,神眾所傳不可有闕,即以其年重請出律藏。時集持律沙門三百餘人,於長安中寺出,即以領弟子慧辯為譯校定,陶鍊反覆,務存無朴,本末精悉,若覩初制。此土先所出戒,差互不同,每以為惑。以今律藏檢之,方知所以;蓋由大聖遷化後,五部分張,各據當時所聞,開閉有以。於是師資相傳,遂使有彼此之異,會曩推之,雖復小小差互,終歸一本。何以明之?如《薩婆多部律》著涅槃僧、著三衣,分為多名,餘部亦爾。此律藏,總為一名,齊整而已。高下參差,乃是齊整之義說。以是推之,五部之差麁,亦可領想,諸尋求不以為惑。今律藏畫然,正教明白、可以濟神、可以無惑。而今之學者,多修文飾之印,不以戒學為先,由使佛藏有鳥鼠之喻比喻破戒之比丘。又作烏鼠僧。鳥鼠為蝙蝠之別名。蝙蝠雖能飛行,然似鳥而非鳥,故以之比喻為末法時代之墮落僧侶。佛藏經卷上(大一五·七八八下);「譬如蝙蝠,欲捕鳥時則入穴為鼠,欲捕鼠時則飛空為鳥,而實無有鳥鼠之用,其身臭穢,但樂闇冥。舍利弗!破戒比丘亦復如是,既不入於布薩自恣,亦復不入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 、眾集有猨猴之況,斯之苦切亦以極矣!凡我之徒,宜各勗勵,明慎執持,令大法久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