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廣五班 2025一月升增上班,歡迎加入!
生於 (1357A.D)(意為宗喀人,元至正25年1357年-1419年),法名羅桑札巴,意為 「善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其弟子克珠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祂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宗喀巴大師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應成派中觀見」,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主張「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建立祂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述顯宗大小三乘的區別理論。受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燈論》啟發而作。
《密宗道次第廣論》講述密宗無上瑜伽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略論》/《菩提道次第略論釋》
《菩提道次第心論》
《菩提道次第攝受求加持頌》
《大乘修心七義論貫注》
《緣起贊五十八頌》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
《龍樹中觀根本慧論廣釋之正理海》
《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
《波羅蜜多註釋·金珠》
《菩薩戒品釋》
《僧眾二十論》
《密宗十四根本戒釋》
《侍師五十頌釋》
《密宗戒註釋成就穗》[4]
《囊則敬寺所說比丘學處》
《金剛持道次第秘密樞要解》
《一切怛特羅吉祥集密廣釋明燈論貫注》
《安立次第解說集密要義明釋》
《怛特羅王吉祥集密優波提舍五次第明燈論》
《金鬘論》
《報父母之恩祈願文》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文》
《三主要道頌》
《兜率眾神頌》
《功德之本頌》
《釋迦佛讚》
《長壽佛讚》
《彌勒贊詞梵天之冠》
《皈依發心儀》
《證道歌》
《釋量論》是法稱論師所造,主要的所詮就是「推理八句義」。
A1「正現前識」——認識的「識」
A2「相似現前識」
A3「正比量」
A4「相似比量」
A5「正能破」
A6「相似能破」——有沒有發現都有一個正的和相似的?(認清楚正破的是什麼)
A7「正能立語」
A8「相似能立語」,是說自己透過比量了解取捨,進而現證,之後再透過能破與能立語令他人了解。
《現觀莊嚴論》,慈氏菩薩所造,主要是講「八事七十義」。
B1一切相智(佛陀證得的)
B2道相智(菩薩證得)
B3基智(聲聞證得)
B4正等加行
B5頂加行
B6漸次加行
B7?那加行
B8獲得果位的法身。
《阿毗達磨集論》,無著菩薩所造的,又名《上部對法》。它是從大乘共通宗義的角度,解釋了五蘊(色受想行識)、四諦(苦集滅道)、三藏(經律論)、修道的補特伽羅等諸法的名相。
《俱舍論》,世親菩薩造的,又名《下部對法》它主要是從有部宗的角度,解釋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二根乃至靜慮等諸法名相的內涵。
《律經根本文》,功德光論師所造的。它是將律典中的內涵編排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是未得戒者如何才能受戒;第二個是已得戒律者如何守護;第三個是假設不慎違犯,那麼如何懺悔還淨,用什麼樣的方式懺悔還淨。
彌勒菩薩造,《慈氏五論》的後四部
《經莊嚴論》,引用了許多佛經,廣泛開示道的扼要。
《寶性論》,從中觀宗的角度抉擇心無諦實,闡釋了心之上的空性即是如來藏,所以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辨中邊論》,特別開示了菩提道次第中止觀兩種修法。
《辨法法性論》,特別開示了菩提道次第中止觀的兩種修法。
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
《中論》主要是破除諸法諦實成立,以諸多的正理成立一切諸法沒有諦實,清晰地詮釋了中觀見。
《迴諍論》,主要解釋雖然諸法無諦實,卻不妨礙進行破立。
《精研論》,主要破除外道承許的成立諦實有的推理十六句義。
《七十空性論》,仔細地解釋成立生、住、滅無諦實合理的正理。
《六十正理論》,配合了小乘的經典,廣泛地講說證空性見是獲得解脫的根本。
《入中論》,月稱菩薩所寫,從深廣兩種道次第解釋了《中論》的內涵,主要講從菩薩初地直到佛地的諸多功德。
《四百論》,聖天菩薩造,它是透過無邊的正理成立諸法無諦實。講空性嘛!
《入行論》,寂天菩薩造的,主要是解釋菩薩怎麼樣修菩提心、行菩薩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