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廣五班 2025一月升增上班,歡迎加入!
四分律宗特別制定若第二剎那繼續緣著前念犯行,則等同於十黑業,是可以歸入犯戒的行為。 (Rwaylin's Blog: 4月 2018 )
在四分律宗(指假名宗),制定一再地思惟犯罪的重緣心(指第二念再追憶犯緣),是相同於十種惡業,所以貪嗔痴這三種意業是可以歸入犯界所收社的範圍。(蓮海法師講述 在家備覽宗體篇淺釋註解 P38)
實法宗不制貪瞋癡。「四分律」是假名宗,重緣(思覺),就犯了。於《南山律》有審慮思、決定思、動發勝思。「四分律」的重緣,沒有特別指名在那個地方,但是依《現觀莊嚴論》的十二因緣,來判造惡的 “因等起” 跟 “時等起” 。“因等起” 是造業最初由人我執推動;“時等起” 是造業時由煩惱推動,或者是非理作意。由這樣來分 1.審慮思、2.決定思,可以配合時等起是決定思。決定思如果重緣,在「四分律」——假名宗之別解脫戒就犯了,如果是實法宗就不考慮這個。所以四分律的重緣思覺,為什麼取名為四分律義通大乘?因為重緣思覺,相同菩薩戒的攝律儀戒的十業,所以相同十業,可入戒收攝,若約菩薩(戒),十善俱戒。 (正法解行林佛學講堂 2016年9月9日 正法解行林佛學講堂 - 學生問:如何分辨戒和善的差別呢? 師答:《事鈔》云:『宜作四句。把戒跟善用四句料簡來說明。... | Facebook )
在實法宗,換句話說,一切有部及戒當中,制戒的時候一定要你身口違犯了,起心動念不算,這樣。到《四分律》呢?不一樣,起心動念它也要犯,叫「重緣」。就是初念起來的時候,這叫多頭意識,不犯;然後第二念,你繼續地又去緣念,想剛才那個事情,這叫重緣。
那第二念起來的時候,跟前面有什麼不一樣呢?這也說一說,唯識上面,第一念起來時我們通常叫做「獨頭意識」,為什麼叫「獨頭」?這地方的獨頭,是對著五俱意識來說,為什麼叫「五俱意識」呢?就是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每一個都有識,眼是眼識、耳、鼻、舌、身,不過這個它只是緣念,它不會在這地方分別、造作…等等,要去分別、造作,一定要跟意識相應,所以當意識跟五根相應的時候,那個時候,這個意識叫做五俱意識,前面你單是意識當中起來一個念頭,那時沒有發之行為的時候,叫做多頭意識。這個只是根據唯識法相的解釋。(日常法師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第一冊)
声闻律中不制单纯的心念结犯,因此如果只起贪瞋痴等心念,则不犯戒。但如果就《四分律》分通大乘之义来说,当第二念紧追前念,相续缘于前一个恶念时,就应该入于戒法所收摄的范畴,即会犯戒。如果约大乘菩萨来讲,由于初起心不正确就会犯戒,所以现在说的十善业也属于戒法。 (如瑞法師 2022-04-26 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