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113.03.29
學會由內而外地觀察
CVI 路徑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學習從該人的角度(即由內而外)理解他們的視覺世界,而不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由外而內)理解他們的世界,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回顧一下,如果以下有任何內容不清楚,請重新研讀相關部分。
以下內容對我們很有幫助:
從「理解」那節,對大腦視覺處理的基本了解
瞭解 CVI的形式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瞭解 CVI 狀況會改變,根據 a) 影響該人的一些因素,例如是否有壓力(自我身體中心)和 b) 環境因素,如噪音和雜亂(異位中心)
瞭解最知道 CVI 的視覺世界者即是那些與他們最親近的人、與他們相處最多的人、對他們最忠誠的人,例如父母和照顧者
對所使用的術語,以及處理視覺的大腦關鍵區域有基本的了解(能用簡單的口語進一步的解釋)
使用「誰、何地、何時、如何以及為何」的方法來觀察該人在不同情況下的行為
有了這樣的理解,因為許多不同因素互相牽連,對個人的視覺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使用任何類型的全面標準化測量來說都會是過於復雜的。考量這一點,下一步便是以一條途徑示範,使用回顧中列出的所有內容,幫助你學習如何從內到外去理解該人的視覺世界。
我們將此步驟稱為 CVI 路徑,它遵循與「理解」那節末尾所解釋的大腦路徑相同,然而,在考量 CVI 的影響和衝擊之前,你需要一些背景訊息,包括:
任何其他可能相關的醫療狀況,包括可能會影響視力的癲癇
環境——是否繁忙、吵鬧、安靜、擁擠、熟悉等
燈光——是否黑暗、明亮還是朦朧?
該人的感受如何——飢餓、疲倦、興奮、疼痛等
上面描述的這些部分我們稱為CVI預備評估(Pre CVI)。
有了這些訊息,我們就可以按照大腦處理視覺的順序,沿著視覺大腦的路徑進行追踪。這是一個有科學依據的思維模式,而我們只用日常語言來解釋它。
視覺大腦按以下順序進行處理:
圖像通過眼睛接收,首先進入枕葉,在那裡分析視野、顏色、對比度、敏銳度和運動/動作(在附近的中顳葉)。這是 CVI路徑第1階
自CVI路徑第1階來的被分析過影像訊息,沿著背側流進入後頂葉,場景被描繪到心理地圖中,使我們能夠在其中移動,這不是有意識的過程。後頂葉的視覺可能會受到影響,從而造成同步失認和視覺運動失調等挑戰,並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問題。此外,攜帶來自下視野的圖像的神經纖維「線」穿過大腦的同一部分,因此下視野可能不存在或不能很好地運作。這是 CVI路徑第2階
在CVI路徑第1階被改變過的影像沿著腹側流傳遞到我們儲存視覺記憶的顳葉,在那裡進行辨識,經過辨識的圖片到後頂葉被繪製成 3D 心理地圖。此處的腦損傷或功能下降會損害辨識能力。 這是CVI路徑第3階
在CVI路徑第3階結束時,你應該已經了解該人的視覺世界與你的視覺世界有何不同,以及這種差異對他們的行為、行動和決策過程的影響。
你正在學習如何觀看他們的另一個世界,即使他們沒有面臨任何其他的挑戰,他們的 CVI 也會對他們的整個存在產生衝擊,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的視覺世界。
之前描述的所有內容都將使用真實的範例進行更詳細的解釋,每個範例將有多重應用被列出,所有說明將依順序遵循此 CVI 路徑。
理解和應用 CVI 路徑是一項通過練習可以提高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成為第二天性。最終你將學會不假思索地理解這個人的另類視覺世界,你已經擁有的關於此人的知識是獨一無二的,而 CVI 路徑是引導這種知識透過過程轉化為理解的一種方法。
在每個範例的末尾,將考量進一步的建議,並提供更多操作性的解釋(在操作性內容中)。
CVI 路徑:
CVI預備評估 (pre-CVI)
CVI路徑第1階
CVI路徑第2階
CVI路徑第3階
進一步建議
操作性內容
這似乎是一個非常複雜和漫長的過程,但隨著練習很快就會成為第二天性,正如康納的母親解釋到:
「現實情況是,它很快就會變得直覺,無需意識性地處理我所知道的,根據外部環境以及康納的感受,判斷某件事是否具有挑戰性、合適、有趣、可怕,並做出對應的決定——我正在應用CVI 路徑 - 我不需要去考慮他是否有任何 OVI 或者他是否受到癲癇發作的影響,我知道所有這些,我現在不用思考就知道事物是否足夠大,是否有足夠的對比度,它在他的視野中哪個位置,然後進一步的挑戰是什麼。這就像學習揮動高爾夫球桿一樣 - 當你開始時,你必須學習大約八件事(腳、重量、握力、肩膀、頭部等,但通過練習你就知道怎麼揮桿。當整個想起來,它的過程很長,但當我將它應用到實際上時,它是這麼地直覺,現在幾乎是很少意識的。」
正如本網站多次提到的,要完全了解別人的現實是不可能的,此過程旨在幫助你學習去了解是否可能有 CVI存在,以及如果有的話,哪些策略最有用。
為了示範我們用了一些真實的案例研究,都已經診斷出有 CVI,並且其行為也指出有CV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