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回乡祭祖。一路上,烟火四起,不少原本青翠美丽的山头变成了焦土。各种没烧完的滑稽纸品道具散落在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焦糊的气味。
父亲和祖母的遗骨仍寄放在山岭土陂旁,尚未可以入土为安——可不是简单的下葬,在此之前有许许多多的繁文缛节,而且还要挑选日子,不是想快就能快。也许是我薄情寡义,每当此时,就觉得心烦。死者已矣,那么多形式,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但乡规民俗如此,不遵此例,恐怕乡里乡亲会有不少闲言碎语,甚至会有长辈毫不客气地当面指点。哪怕我不畏流言,父亲那一辈人大概也还是希望依照旧例的,人总是受限于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所以也不能不尊重他们的选择。
由此想到自己,便不愿意走此老路。刚过世时的节礼还可以说会让人忙碌起来而稍减悲伤,但之后的种种就完完全全是无稽的举动。如果有心,那在世时就做得好点。否则纵使不孝如我,也并不觉得这些行为可以减轻我的愧疚。有些人觉得手执忠孝仁义,就可以折腾别人,而苦主为了名声,只能委曲求全。这也算是中国千百年来礼教吃人的变种吧。
所以我已经决心在自己老去之前,要尽可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给后辈添太多的麻烦。另外还要告诉孩子,我们相伴多年已经足够,请你放松心情继续你的人生。请不要惋惜我还没享福就已离去,因为我人生的每一天,不论甘苦,我都已尽量去享受。也不要觉得亏欠了我,因为我并不为你,也不为任何人而活着,我们只是有缘相遇然后在世上相伴一段短暂而悠长的时光。我不希望留下任何的实体,且不说地球资源有限这么高大上的理由,单想想每逢清明时节墓园的喧嚣吵杂就够让人抓狂的了。
其实我无比热爱那片儿时生活的土地,它是那么美丽、恬静和温润。但正如爱一个人未必要朝朝暮暮,零落成泥,尘归尘,土归土,就已经是落叶归根,何必要纠结归于何地呢。把自己安置在某处期望儿孙后辈常来缅怀,更不过又是一种自恋罢。死去元知万事空,人家来或不来,如何评说,你也都什么都不知道了。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忘在,忘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