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triker
序
一个足球骨碌碌的滚来,轻轻的撞在我的脚面,挣扎了一下之后,再也不动了。
略有些惊愕的我看了看脚边的球,随后视线上扬,顺着来球的方向看去。顿时,
一张熟悉的、深孕笑意的脸庞映入了我的眼帘。
在四目相投的一刹那,我的身躯仿佛过电般剧震,心头象被一把重锤狠狠敲击
了一下,思绪全无。嘴唇微微的动了动,有千言万语想在这瞬间倾诉,却又似乎不
知道该说什么。只有一个声音在胸膛呐喊:“是他,是他!我们……我们终于又见
面了!!!”
不自觉的,喉头有些哽咽……而他的眼中,分明也有些东西在闪亮……
……
我最亲密的朋友两年前离开了我们,远赴异乡求学。
两年来,上面的那幕情景屡屡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无数次冥想中的重逢最终幻
化成一句话:“亲爱的朋友,你远在他乡,过得好吗?”
长时间以来,一直想写点东西,纪念我们的友谊,追忆我们的球队,回首自己
和足球共同度过过的风风雨雨……
甫一提笔,不觉思绪如潮。恍若缕缕飞烟,梦回绿荫……
(一)
你好,足球
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把亿万人为之疯狂的足球带进了我的世界。
记得是在我五、六岁的一天,家里那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正转播着一场足球赛。我
瞪着双好奇的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小小的屏幕。头一次看着几十个人抢一个球,
我的小脑袋里全然没有什么越位之类的概念,只觉得颇为好玩、挺有意思;也更谈不
上什么好恶,浑然不知这些人如斯热衷的游戏对全世界的球迷来说意味着什么,对
我,又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场国外的球赛。幼小的我当时还搞不清楚绿荫场上的几十条汉子原来是分
成两拨来比赛的。然而,能够让这场比赛深深烙刻在我的内心、以至最后把我和足球
紧紧维系在一起的,是那些人中的一个,一个白人。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做济
科。
我至今仍清晰的记得那个人在那一场比赛中踢进了两个球,两个令我惊诧、窒息
的球。第一个球是他在那条我后来知道叫做禁区线的地方,背对球门,突然翻身倒挂
打进的;第二个球更加匪夷所思,在几乎相同的地点,相同的位置,他后脚跟蓦地发
力,将足球磕进了对方的球门。正是这两粒纯巴西风格的入球,在瞬间攫住我幼小的
心灵,让我平生第一遭儿感受到了足球的无穷魅力,让我为之着迷,为之疯狂。
还记得我那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一天的剩余时间,是在院子门口度过的。让姥
姥给我找来一个小皮球,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模仿着济科后磕进球的动作。把院
落门口搞得乌烟瘴气自然不在话下,我更在一次剧烈的向后摆腿后失去了自己的重心
咣铛一声俯面摔到了地上。还不知道男孩子应该坚强的我哇哇的放声大哭,并赌咒以
后再也不踢什么破足球了。然而,正是这委屈的啼哭和赌气的宣告声,昭示黑白分明
的足球,从此走进了我的世界。它无疑将带给我欢乐,也肯定会带给我痛苦,但是,
它终于走来了!
可笑的是,我第一个接触足球的身体部位,居然是——右脚的脚后跟。
(二)
“我要当射手”
从此,幼儿园的小篮球场上多了一个踢球的身影。
说是踢足球,其实大家玩的是一个红色的皮球。每当幼儿园那位慈祥的老师宣布
自由活动的时间到来时,我们这群一直很乖的小娃娃就象在突然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老师惊愕的目光里,小老虎下山似的冲向装满体育器材的大筐,在一大堆大大小小
的球里面,焦急的寻觅着那个红色的大皮球。一旦找到,便仿佛海盗发现了珍宝一般
把比我们的脑袋还大的皮球紧紧的搂在怀里,然后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英雄似的冲向
篮球场,吵吵闹闹的开始我们的足球赛。
说是足球赛,可能别人看来和打架无异。十几个小不点,围着个皮球撒了欢儿的
疯跑。球滚到哪里,大家就呼啦一下冲到哪里。在十几条胡乱伸展的小腿里,总会有
那么一条幸运腿踢到球,然后大家就又呼啦一下换个方向冲去,仿佛从一个战场转战
到另一个,留给屁股后面一道烟尘、一片呼喊,偶尔还夹杂着几声沙哑的啼哭。
可是在一开始,那群“小暴徒”中并没有我的身影,因为——我是守门员。
至今我还没弄明白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以至被分配去做门将。但我很明
白的一点是,做门将很不好玩。一是那支集团军的作战方向完全是随机的,皮球仿佛
就是布郎运动中的微粒,撞到我把守的“球门”前完全是小概率事件;二是一旦战火
烧到了我的领地,我找不到任何后卫来支持——大家的目的纯粹就是踢到球,至于往
什么地方踢、不让谁往什么地方踢,是没有人关心的。于是我的城门屡屡被洞穿。终
于,在一次皮球从我的头顶飞进了门、令我倍感恼火之后,我大喊一声,依然决然的
向球门说了声再见,飞也似的向前方冲去。我的双手冰凉,双脚发痒,这使我清楚的
意识到:我所追求的,不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永恒坚固,而是摧枯拉朽、闯关夺寨的
刹那辉煌!
我知道,自己生来要当射手。
(三)
小小球场,不屈少年
至今都让我感到庆幸的是:小学有一块象摸象样的足球场和两位喜欢足球的好老师。
一位老师姓韩,高高的个子,颇具威严;另一位老师姓张,头发卷曲,很象是个新
疆人,听说后来去练了气功,而后生财有道。
两位老师都是教体育的。往往是在一套广播体操做完后,张老师便用他那特有的沙
哑嗓音说道:“好!拿球去!”这几个字对于我来说,不谛是人间最悦耳的声音,一个
星期积蓄的能量仿佛都要在此时爆发出来。
于是,三十多个男孩女孩便拉开阵势,轰轰烈烈的踢它一场足球赛。
说起我们的分拨,那是非常有意思的。张老师和闻讯赶来的韩老师总是狡黠的以年
纪大为借口分在一起。他们的这种强强组合无形中组成了一张巨大的保护伞,几乎所有
的女生和不少男生都纷纷跑到伞下以寻求庇护,只剩下十个左右的铁哥们倔强的站到“人
民战线”的对面,又骄傲又不屑的直面从绝对人数到年龄跨度到性别跨度都要远远超过
我们的对手。每当这个时候,大家的小脑袋里面都不禁浮现出狼牙山五壮士的无尽风采
来。小小的年纪,胸臆间竟也充塞着几分幼稚的豪气。
两位老师的球技是高是低,我已然没有多少印象,惟独牢牢记着韩老师那曾令我们
触目惊心的“大脚”——除了不具备尖锐的呼啸声,便和地对地导弹无异。每当这枚导
弹破空袭来,对我方将士的信心和士气都造成不小的打击。令人莞尔的是,充满稚气的
我们居然从陆战棋中找到了破敌的良策。每当韩老师抬起他骇人的右腿时,我便大喊一
声“地雷阵”,于是大家就都蹲伏在地面,一动不动;等导弹堪堪来到,众人便突然发
一声喊,忽的跃起,呼喝着向前方冲锋,场面蔚为壮观的很。这套地雷战导弹的招数不
一定有多大的成效,不过却颇能鼓舞本方队员的士气——是啊,小小的足球场,不正是
我们这群对两军对垒的电影场景耳熟能详的男孩子们决战于斯、奋斗于斯的沙场吗?
在那半踢半玩的岁月里,我们的球技也一天天的提高。还记得有个小伙伴个子矮矮
的,额头却好大,所以练就了一身顶球的好本领,即使那些破空呼啸而来的高球也毫不
含糊,于是大家就都亲切的唤他“大头”;我们的守门员是中途从别的小学转过来的,
所以被分配去守门,不料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最后真还得到了“门神”的头衔;
而我,则一直活跃在前锋线上,用数不清的球鞋的代价换得了飞快的速度和强劲的射门
脚力。然而最令我头疼的是,女生一般都缩在球门里面:多数情况是胆小的缘故,以为球
门是最最安全的圣地,偶尔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十多个小姑娘同仇敌忾般的结成一道
人墙,当对方守门员的坚强后盾,那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惟独难倒了我们这群还
没有胡须的须眉——射轻了吧,没有任何效果;射重了呢,岂不落下个欺负女孩子的
滔天罪名?所以往往在犹犹豫豫之中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好良机。有时被逼的急了,
便来那么一脚丝毫不怜香惜玉的射门,然后笃定在某个女孩子的嘤嘤哭声中成为众人讨伐
鞭笞的对象,赔礼道歉是无须多说的,往往还要饶上一个点球——不折不扣的“陪了姑
娘又丢球”的大悲结局。
悲悲喜喜,哭哭笑笑。在那片布满碎石和沙砾的操场上,我和心爱的足球一起走过了
小学的六年岁月。
如今,那块球场已经浇注了水泥,球门也不见了踪迹。我时常轻声问自己:还会再有
那么一群少年,在欢笑和泪水中书写他们对足球的痴恋、熔炼他们战友般的情谊吗?
(四)
绿荫迷藏
初中的班主任被大家唤作“赵妈妈”。平时,赵妈妈对待我们象她的名字一样慈祥
温和,可一说到我们踢足球这件事,就立刻表现出中国妇女所特有的坚毅果敢来。经常
等到放学后踱步至操场上侦测一番,在一群群追逐着足球的男孩子中寻觅我们几个顽固
分子的身影。一旦锁定目标,便毫不含糊的把我们叫走,恰如老鹰捉小鸡一般。
我们七、八个喜欢踢球的伙伴自然不愿意就这么轻易的成为猎物,于是百折不挠的
和赵妈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尽管屡战屡败,仍然屡败屡战,最后终于在摸爬滚打中
摸索出了一条经验:三十六计,走为上!每每放学后,就骑着车在赵妈妈慈祥的目光中
驶出校园,然后小鸟归林般的去附近的交大操场去踢球,一直踢到天黑为止。身为班长
的我也曾为这种“公然犯上”的举措微感不安,但大家对足球野火烧不尽的痴迷和稳步
提高的学习成绩使我忧虑尽消,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来我往的对抗中。
初中踢球已不似小学那般玩玩闹闹了,伙伴们不再是只知道瞎跑的懵懂球童,而开
始全面的关心足球、认识足球、琢磨足球。曾几何时,懂得了前卫并不是位置靠前的后
卫和“踢墙式二过一”的真谛;领略了巴西人的细腻脚法英格兰的长传冲吊和意大利的
“混凝土”防守;开始欣赏三剑客的潇洒莱因克尔的机敏以及马拉多纳的狡诈;更初次
意识到:原来,我们中国的足球还很差……
踢的象摸象样了,比赛也就多了起来。
那时,(1)班有几个男孩踢的很不错,凑巧的是,他们几乎都姓张,而且一水儿
的中前场球员。我们(2)班那条膻弱的后防线在“张家军”的攻击波到来之际往往土
崩瓦解。嘴里抱怨着教务处让那么多同姓的学生分在一个班的愚蠢做法,脑海里回旋着
“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迈诗联,我们更加玩命的练习。有时连课间
也不放过,非要到外面踢上几脚才甘心,然后还要和上课铃声赛跑,满脸通红气喘吁吁
的奔回教室。教物理的年轻老师不干了,时常敲敲我们的脑袋,甚至请神似的抬出赵妈
妈的大架。两位大小女老师的组合拳威力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因为我们虽然只剩
点头如捣蒜的份儿,但毕竟还有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本事。于是,下课铃声甫响,照样
有几个身影飞也似的如簧弹出,把物理老师的无奈叹息远远抛在脑后。
“张家军”我们最终还是没有战胜,因为其中的数“张”到了初三后就金盆洗脚,
从此“两耳不闻球场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这使我们颇为扫兴,认定这是不折不扣
的作弊行经。不过没有了追赶的目标,不等于失去了踢球的动力。六月的骄阳下,诺大
的操场上往往只有我们几个挥汗如雨,执着的和足球厮守在一起……
终于,一切都过去了。中考结束的那天下午,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畅快心情进行我们
最后的球赛。突然,赵妈妈推着自行车的身影映入了大家的眼帘。“哎呦!快跑!”,
众人不约而同的惊呼。话一出口,大家才蓦地意识到——我们,已经解放了啊!于是,
相识而嘻,大家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没有落荒而逃,而是主动的走向我们的赵妈妈,
向自己足球道路上的“老对头”献上我们最后的、最真挚的敬意。
(五)
英雄交杯叹仓皇
背着一身的行囊,我随着熙熙的人流迈入了高中那灰白色的校门。翠柏颌首,高楼
含笑,但我哪里有工夫和她们打招呼?怀揣着颗小鹿乱撞的心,我骑着车在陌生的校园
里左寻右觅。直到我历尽周折,眼前豁然出现一块中规中矩的足球场时,心头的一丝忐
忑才彻底荡尽。
我望着不远处那白色的球门,脑海中憧憬着将在这里上演的一幕幕,嘴角不禁露出
淡淡微笑。那时的我肯定还不明了:在这里度过的三年将会成为我和我未来的战友人生
中最灿烂的流星。虽然它终将划空而过,但那瞬间的辉煌却会永远在我们的心里熠熠发
光……
恺撒对着古罗马的城邦豪情万种的说:“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然而在我们
92届5班足球队演绎的悲喜剧里,第一句的台词应该是“我来了,我看见,我失败!”
高中有一项传统的足球赛事,并用学校的老名号冠之以“振兴杯”。振兴民族是将
来的事,在当时,唯一振兴起来的便是所有喜欢踢球的男孩子的蓬勃斗志。比赛开始前
的一个月,大战的帷幕便在操场上的滚滚烟尘和声声呐喊中徐徐拉开了。
开学不久,大家还不很熟悉,更谈不上什么排兵布阵。饶是如此,班级的足球队还
是在一次次叫错名字的尴尬中成立了。也不记得有什么正规的典礼,更不象刘关张那般
歃血盟誓,我们一群人本着少说多干的宗旨,在沸腾喧嚣的足球场内,用一次笑话百出
、乱七八糟的所谓的训练宣告了92届5班足球队的诞生。
一个年级有六个班,这样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循环赛,两个小组的头名跻身决赛。我
们和一班、四班分在了一组。对于这个分组结果,大家普遍是满意的。因为尽管球队还
没有充分的磨合完毕,但一班和四班在我们心中不知怎的,早已是鱼腩部队的形象。虽
然一班还要稍强,那也只不过是大鱼小鱼之分。而我们则自诩为猛鲨,碰到鱼儿,是一
定要食之而后快的。所以,全队上下对于小组出现表现得相当乐观。
这种乐观情绪在第一场和四班的比赛中就被残酷的结果冲散得一干二净。对方的队
长在中前场一脚有力的远射,球儿在我们那胖胖的守门员的双眼还没来得及聚焦之前就
已经飞过了他的头顶。球网哧拉的一声轻响,如同千斤重锤般砸在我们的心头,令我们
的大脑有如一片空白。这记不经意的远射,也在我们焦躁急迫的心情之下成为全场唯一
的入球。
我们失败了,但我们还有机会。球队上下普遍同意身材不应该再是选拔守门员的首
要标准。于是,球队历史上首位门将在他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之后,便匆匆挂靴,转而在
啦啦队里找到了新的位置。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自问:为什么我们的前锋线不能给对方
以致命一击来弥补后防的失误呢?
第一场小组赛教会了我们不要盲目自大,紧跟而来的第二场比赛则用1:2的比分让
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技不如人。是的,我们输得一干二净,我们,技不如人!
我和锋骑着车,并肩行在回家的路上,相对无语。脑海里,还浮现着不久前终场哨
响起时黯然散场的那一幕:声嘶力竭的啦啦队沉默的走在我的视线里,男生女生失望的
目光令我惭愧地低下头去,心如刀绞……
“来,喝杯可乐!”锋拍拍我的肩膀,递过来一瓶冰凉的饮料。寒澈心肺的水流顺
着干涩的嗓子入胃,反而在刹那间激起了万丈的豪情。我们用力地挥出手,可乐瓶“铛”
的相碰,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赌咒般盟誓:“明年……”
(六)
凭风踏雪借微光
班上原本有两哨踢球的人马。一支是锋和我领衔的所谓的“正规军”,另有一支游
击队,队长斌是班队的右后卫,队员则是和他关系很铁的几个哥们。经过这次刻骨铭心
的失败,大家不约而同的认识到了兵合一处的必要性。于是,宛如当年的井冈山会师一
般,斌把他的人马拉下山来,汇成了5班空前强大的足球队伍。大家的心中都涌动着一股
不息的热流,期盼着把92(5)班的名字刻在闪亮的振兴杯上……
从此,高中的足球场上再不似往日般平静。在高挂晴空的三伏艳阳下,在卷沙飞尘
的萧萧秋风里,在浩瀚弥天的纷纷飘雪中,总有那么一群少年执着的驰骋在操场上,用
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激情倾心谱写着一个个音符,以期汇成荡气回肠的英雄乐章——
“五班不败!”
阿康是球队的第四任门将。他是如此的想拼杀在前锋线上,以至于在被大家推选为
守门员后,是悲吟着“天妒英才”走向球门的。每做一次精彩的扑救,他常常在观众的
欢呼声中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直到在后来的决赛中阿康扑出对方一记誓在必进的射门
后,我才从他那闪烁着无比喜悦的眼波中感受到他内心的变化;戴着副黑边眼镜的大庆
实在是有些瘦骨嶙峋,但原本是一名游击队员的他,楞是凭着一身恨劲,得到个“死亡
后卫”的称号。对方的攻击手不会愚蠢到以受伤来换取一次突破他的美誉,哪怕是我们
,也总是在练习是避其锋芒,以免“牺牲”在自己人的脚下;瘦小的小毅和强壮的波同
属技术型球员,他们的高矮组合构成了球队的中场发动机,每每在高速运球时用敏锐的
目光寻找前锋线上的两把尖刀——我和锋。
第一次和锋相遇是在足球场上。当我用一个非正规动作把球垫进球门时,依稀听到
一声“好球!”,蓦地回首,立刻看到了锋和善的笑脸。那时大家还不认识,我们点点
头,对视微笑。后来就成了好朋友。
由我和锋这对黄金搭档组成的锋线,绝对是犀利的。这边一个眼神,那边心领神会,
三传两倒,一锤定音,刹那间让对方的守门员感受到双骑闯关的骁勇、二鬼拍门的惊悸。
还有胖胖的思、爱笑的昱、寡言的山……我们这群男孩子,个性迥异,但都心爱黑
白的足球。大家同玩、同踢,进而同心、同义,即便后来分离,依然相惜、相忆……
我们训练的时候常常有一个忠实的观众,乃是教大家物理的张老师。张老师的课教
的相当的棒,然而我们喜欢他,更因为他也很喜欢足球。张老师的家就在操场边上的楼
房里。每每天色渐晚,而我们还在操场上操练时,总能看到四楼有一点闪亮,忽明忽暗,
偶尔还会从发光处传来一两声或“好”或“臭”的评论。那正是酷爱足球的“老张”点
根香烟,在俯瞰我们的训练呢。而这个时候,大家的劲头仿佛更足了,把一场小小的练
习赛也踢的异常激烈、煞是好看,临走时还不忘向那烟火阑珊处挥挥手。
一次在淅沥的春雨中踢完球,我们带着满腿的泥泞回到教室。一个女孩微笑着说:
“真是男孩子哦。”我们开心的笑了。同时心头有另一个声音在回响:新一届振兴杯大
赛已经在不经意中悄然走来。
(七)
笑扬云帆陡逢浪
当体育委员微笑着告诉我们振兴杯赛高二年级的分组抽签结果时,没有人敢相信
自己的耳朵。老天爷真是有眼,居然又一次把我们和一班、四班栓在了一根绳子上。
对于胸中燃烧着复仇之火的我们而言,还有什么比有机会“快意恩仇”更能令人兴奋
的呢?这是活生生的生活,但它更象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冥冥天意为我们搭好了
绝佳的舞台,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把一年来的艰苦排练酣畅淋漓的挥洒出来,演它
一出绿荫绝唱!
眼里跳动着按捺不竹的兴奋波光,耳畔回响着体育委员等待鲜花的高声呼喊,大
家嘴角都露出了颇有深意的会心微笑……
一班还是老阵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四班则在高二分班时成为文科班,尽管男
生数量锐减,但有一个相当出色的中后卫加盟,所以实力上倒也旱涝保收。二者依旧
是大鱼小鱼之比,唯一不同的是昔日自诩为猛鲨的我们,再也不敢存轻视对手之心,
乖乖的重新做起吃小虾的鱼儿,准备和另外两条鱼认认真真的搏斗一番。
赛程对我们似乎有些不利,三场小组赛我们打头两场。不过大家倒也没有过分计
较,认为实力决定了一切,先踢后踢都是一样的。殊不知这一失策,才引发了随后的
风风雨雨。
首战头号对手一班。在克服了首场比赛难以避免的紧张之后,大家很快进入了状
态,昨天的强敌在我们流畅的配合面前顾此失彼、黯然失色。我在几乎相同的地点,
一记侧勾,一脚抽射,两度洞穿对方的大门。最终全队以2:0的比分干净利落的把一
班群雄斩落马下,力破振兴杯赛不胜宿命、终见举班同窗久侯欢颜。
第一仗就击溃最强的敌人,使得出线前景一片光明。所以,当我们两天后迎战四
班的铁桶防守阵型并由我在开赛后不久就在这个大桶上凿开一个缺口、使全队处于领
先时,大家仿佛已经看到决赛在向我们招手。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戏剧性的一
幕:几乎就没怎么攻进过我方半场的对方前锋,在中圈附近随意的踢出一记高球。不
知是被高高的艳阳晃了双眼,还是被对方啦啦队刺耳的尖呼乱了心神,可怜的守门员
竟任由这脚毫无威胁的“远射”从自己的上方掠过,慢慢的飞入了球门……这一幕惊
呆了远在前场的我,同样惊呆了对方的上上下下。过了半晌,才从四班那支女生占绝
对多数的啦啦队中爆发出轰天价的喝彩。更让我们心惊的,是混杂在欢呼声中的三声
尖锐的长哨——我们竟然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弥补门将倏忽的分神!
一胜一平,积四分,净胜两球。我们不得不带着这张成绩单坐到了观众席上,把
自己的命运交在了别人手中,等待着一班和四班的第三场小组赛。
论实力,一班要高出四班很多,即使不赢,也至多是平吧。我们这样安慰着自己,
同时心里雪亮:比赛结果对一班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唯一能够约束他们的,就是一颗
公平的心。全队人马带着对一班良知的期冀和“放水”的深忧,眉头紧锁着注视着赛
场上发生的一切。
比赛结束了,大家都象雕塑一样一动不动,眼神中交织着失望、痛苦、气愤和悔
恨……比分赫然定格在2:6……一班的守门员大呼小叫的带球进攻、四班的前锋笑嘻
嘻的把足球轻送进球门,这一幕幕情景仿佛利刃般一下下戳在我们的心头,让我们真
切的感受到受人侮辱的揪心之痛。
我们以为一切都完了,可是事实上并没有结束。这届振兴杯大赛仿佛注定要成为
我们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亮点,因为它是那么的一波三折,那样的难以捉摸……
(八)
乾坤斗转饮琼浆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据说当天的组委会议上,政教主任在得悉这一结果后,拍案而起。于是一班被取消
了参赛资格,其比赛成绩相应作废。最终决议是,由我们和四班进行一场判定生死的附
加赛,双方凭实力再次较量一番,以决定谁挺身决赛。
消息传来,大家并没有表现的如何激动。我们深知这次额外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
默默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为周五的附加赛无声的积蓄着力量。
我们心如止水,却不知重赛的决定在高二年级引起了轩然大波,恰如平静的水面突
然间投下了一块巨石。各种流言蜚语扑面而来,那些玩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的人赫然指
着我们的鼻子,仿佛是我们在背后搞了什么阴谋诡计,而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受害者。
大丈夫行的正,坐的端。临时加赛的决定似乎有悖常理,但却是打击违背体育道德行为
的唯一出路。而我们,也绝无必要因为成为这一决定的受益者而感觉惭愧。让他们说去
吧!我们可以挺起胸膛说:“我们问心无愧!”。一切的一切,就在绿荫场上来个了断!
还记得附加赛那天天色阴沉。操场周围早已挤满了兴趣浓厚的观众——有人盼望着
我们的胜利,也有人等待着我们的失败,更多的人则是为这场风波所吸引,期待着一场
火药味浓烈的激烈对抗。
走向赛场的我心情格外异样,既不兴奋,也不焦虑。我知道这场比赛对我、对球队
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场决定谁将出线的比赛,这是一场捍卫我们的荣誉、证
明我们的人格的较量!是的,我们只能赢,绝不能输!
我努力回忆着一班放水的那场比赛,让一幕幕令我们倍感羞辱的镜头在眼前闪现。
有时,痛苦反而能激发人的激情和力量。渐渐的,感觉心头充满了战斗的渴望。紧握双
拳,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眼里所放射的,是丝丝杀气。抬眼看看周围的兄弟,发现大
家也都不怎么说话。偶尔眼神相对,简直要在空气中爆发出火花来……
天色阴蠡,一片肃杀。阵阵寒风扫过,竟把这小小的足球场装点的有如凝重的战场
一般,令人喘不过起来。
四班的策略就是死守。在那位核心后卫的带领下,把个球门围的水泄不通,希望捱
到九十分钟比赛结束,和我们赌一赌点球的运气。几名后卫仿佛在啦啦队的疯狂助威声
中汲取了力量,左挡右扑,大有奋不顾身、誓死捍卫球门的劲头,倒也着实令我们头疼。
时间一点点流逝,我们的心情也不自主的焦急起来,难不成真要互射点球吗?
恍惚间,忽听对方的高大后卫厉声喝道:“只有十分钟了!大家拼了!”
我蓦地一惊,怎么,只有十分钟了?看着对方微有得色的脸,听着四周越来越响亮
的呐喊,我的心嘣嘣的跳动起来。突然,瞥见锋将球高高挑起,我心领神会,快步上前,
赶在对方后卫的堵截之前,顺势抬右腿凌空抽射。球儿如离弦之箭,嗖的向球门疾射而
去,在门将惊愕的眼神里,鬼魅般窜入球门右角,哧啦一声,把后面的球网掀的好高……
刹那间,全场沸腾了!我欣喜若狂的跑向欢呼着的队友,一向击掌相庆的我们第一
难以自己的拥抱在一起。我们的啦啦队都在雀跃,几个兄弟也象孩子般的跑进场地,和
我们共同分享这瞬间的无比喜悦。我们忘情的叫着、笑着,仿佛以前所有的委屈和怨气
都要在这个时刻宣泄出来……这一时刻,我将永生难忘。
最终,我们凭借这个金子般的进球昂首挺进了决赛,并以气贯长虹之势2:1击溃对
手。在经历了一切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得以苦尽甘来,赢得冠军美誉。
后记
按照学校的规定,高三年级是不参加振兴杯赛的。于是,高二的夺冠,竟成为我们
在高中赛场上的绝唱。
但是,球队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百队杯”足球赛为我们
提供了另一片驰骋绿荫的天地。这是北京的一项传统赛事,每年都有上千支自发组织的
球队报名参赛,而队员,都是痴迷足球的中小学生们。“百队杯”,可以说是一代代北
京孩子共同的梦想。
经过在班内征名投票,我们的球队被唤做“射手四十八人队”。之所以叫四十八,
是因为班上总共有四十八个男女同学的缘故。
“射手队”一共参加了三届百队杯赛。融汇在成百上千的同龄球迷中间,扑面而来
的尽是足球的热浪。我至今仍依稀记得当年一个个对手的名字:“红星”,“黑马”,
“胜利”……也依然难忘在北京的各个赛区攻进的每个入球。记得我们曾在火辣辣的日
头下,演出0:2落后继而连扳四球的精彩逆转;记得我们在最后一分钟把比分扳平,最
终点球获胜后,欢欣鼓舞,喜笑颜开;记得我们在一场水球之后,四处寻找水管,打着
哆嗦冲洗,边洗边笑,边笑边哆嗦;也记得我们在来去赛场的路上,穿着整齐的队服,
高谈阔论,喜怒笑骂……
“射手”队在海淀区还闯出了相当的名头。每每听到不认识的人在旁边述说射手队
如何如何,我们都不禁相视莞尔,开心而笑。此时的我们,踢球已是其次,最重要的是
这帮朋友们有机会在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即使是到了高考前夕的紧张时刻,我们也总
是在一天的复习之后,相约到球场踢上几脚。冬天,北方的天黑的早,我们就骑车到附近
大学的篮球场去踢球。那块场地上方刚好有一盏路灯,虽不甚亮,倒也看的出人影。我
们便把那块篮球场美其名曰“灯光球场”。记不清有多少个黄昏是在灯光球场度过的,
每每在那里踢完球,我们就相携着喝汽水去,边喝边开着玩笑。在笑声中,有什么烦恼
也都烟消云散了。抬抬头,远处高耸的电视塔上的亮光和漫天的繁星交相辉映,只觉说
不出的迷人,令人倍感惬意……
“射手”队的最后一场比赛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那是百队杯的一场半决赛,队
中的主力有一半都因为各自的原因难以出场,我也由于在上场比赛中大腿肌肉膜拉伤而
不得不被早早换下,坐在了观众席上。于是,我坐着,眼睁睁的看着这支东拼西凑勉强
凑数的“射手”队被实力平平的对手以7:1的悬殊比分彻底击败……目睹着球门被一次
次的洞穿,我的内心阵阵抽痛,因为我知道,从明天起,“射手”队的队员们就要各奔
东西了,而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并肩战斗。
一年后,锋去了国外,其他队友也在全国各地上着大学。只有在假期的时候,我们
才有机会一起去灯光球场重温一下旧梦、共同微笑着回忆过去的比赛和远在异乡的锋。
我依然痴爱着足球,也继续驰骋在大学的红土球场上,也曾品尝捧杯的喜悦,也曾
咀嚼失败的痛苦。但这一切,似乎都无法取代“射手”队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无法淡漠
昔日的战友们在我脑海中的面庞。
前路漫漫,我不知道“射手”队有没有重聚的一天。但就我而言,始终心怀这样一
个梦想,就是某一天,“射手”队的兄弟们还能够一起去那灯光球场,继续在绿荫场上
完成我们的配合,书写我们的友情,同哭同笑,同喜同悲……
灯光球场,你的灯光依旧灿烂吗?
远方的老友,你,过的可好吗?
收笔于:19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