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去了趟天津,工作时间之外到几个地方转了转,觉得也挺有意思,简述之。
天津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典型华北城市,跟北京有几分相似。冬天了,颜色灰灰的,小河沟都结了冰,略显萧条。没有什么高楼,据说是因为天津处于海河入海口冲积平原带,不太容易打高楼的地基。而且和多数平原城市一样,城区向外扩充很容易,也没有必要建高层建筑了。
吃
天津最有名的大概是狗不理包子,我们第一天吃饭的地方有现场做好马上吃的。估计算是比较好吃的包子了,无奈包子就是包子而已,我对包子实在是不感冒,碍于礼节硬啃了两只。
天津菜应该属于鲁菜系,这天晚餐不少用料是渤海产的海鲜,也许这些菜才能上门面吧。不过说实话,海鲜还是普通的鱼虾蟹,够新鲜、吃原味就好。一旦需要很注重做法和调味,也就意味着东西本身就一般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自己蹿到街上小摊买了煎饼果子。果然和北京的不一样,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用的是绿豆面,别有风味。可惜我先入为主,喜欢上了北京那种白面做 的煎饼果子,另外天气太冷,在外面吃一小会煎饼就凉了,完全没有了香喷喷的感觉。记得在丽江遇上的天津女孩说过,只有天津的煎饼果子才是煎饼果子,北京只 能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勉强吃吃。可惜我这次完全不认同她。下次有机会再试试,看看到底是我嘴变刁了还是那个小摊做得不好。
在天津吃到最美味的东西,是糖炒栗子。天津的兄弟单位的人真是会吃会玩,不知道从哪个路边小摊买来的栗子,香而不干,甜而不腻,韧而不粘,在寒冷的冬夜,捧一纸袋板栗,放一颗到口中,齿颊留香,空气中全是温暖和甜蜜。
喝
天津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路过之地,在清末,曾经有不少外国人在这里生活,有很多西洋特色的建筑一直保留到现在。像我住的招待所对面就是一所以前的意大利兵营,现在变成了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办公楼。
晚上去了里士满西餐酒吧喝酒,这一带都是以前的租界,有点资。虽然我对这种洋气氛没感觉,但不能不赞这里的啤酒。纯正的德国黑啤,入口非常舒服,绝对没有一般啤酒的苦、涩和刺激的味道,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啤酒了,而且酒精度不高,难怪德国人可以将啤酒当水喝。
玩
在冬日懒懒的阳光下,我们迈进了石家大院。人很少,两根柱子之间拉了一条绳子,几个工作人员分成两队在毽子比赛。
大院的门口并不壮观,体现了中国古代藏富的观念。可是走过大门,顿觉豁然开朗。整个大院设计精巧,无论取暖、排水、保安设施都通盘考虑,顺势而为。檐头屋角,各种雕刻无不带着寓意。最令人赞叹是戏楼,听觉、视觉、舒适度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
乐
最后的晚餐是在粤唯鲜吃的。吃了什么,好不好吃都忘记了。当然,这不重要。来这吃饭主要是看这个疙瘩楼,还有老板张连志收藏的古董。也因为这个,粤唯鲜号 称“能吃的博物馆”。三层小楼,摆满了张连志四处搜寻而来的瓷器啊木箱啊钟表啊等古物。给我留下印象的,一是几个木头箱子,据说很值钱;还有就是贴满墙上 的碎磁片,很有视觉效果。
席间,张连志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有钱了就玩,投资拍电视剧,自己去客串玩票。喝酒过度进医院,还非要和我们干一杯。最后还每人送一个青花的碗。他 也明说这不值钱,是各处淘来然后补好的,但都是“有过程的东西”。也许,他这样折腾,就是为了自己生命“有过程”?各有各的乐子、各有各的活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