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童年,是在粤北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
记得我从小到大有过的唯一一个要花钱买的玩具是一辆小汽车,而且还因为我对它的内部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很快被分成了好多块.
可是,山水之间太多太多好玩的东东,让我拥有了一个彩色的童年.
1
就像歌里唱的一样,青山绿水环绕着我的小村.板凳很笨,老是学不会游泳,但是还是每天到小河里泡着.河底是小石头的,很舒服又很安全,只是不敢往很深的地方走.
有一次,看着小伙伴们从很急的河滩上往下漂,很向往,就跟着去,他们给了我一个足球(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一个充了气的足球可以在水里支撑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抱着足球就往水里冲.
河滩的下游是一个很深的潭,我抱着球,无法控制方向,结果就不断的往远离河岸的地方漂.天当时很黑了,又看不见别的人去了那里,吓得大叫.
最后伙伴们在岸边大笑了好久之后才下水把我给拉回去....
2
村子附近有很多竹林,所以就有一种笋虫.笋虫是害虫,专门吃竹子和竹笋的汁液,一般藏在竹笋的顶部或者竹子上,摇一摇就有可能掉下来.
把笋虫的头弄开,撒一点盐再放回去,然后拿到炭火里烤熟之后,是一种难得的美味....所以捉笋虫是大家很喜欢的事情.
不过有时候....
有一次我们扫荡了附近的竹林之后,跑到了平时比较少人的一片麻竹林,几个人到处摇竹笋.有个人突然停住了手,呆呆的望着头上,我们觉得奇怪,也一起看,天,一条竹叶青....拉起那个发呆的人就跑.
如果当时没看见....hoho
3
烤红薯是现在想起来也流口水的东东.
那时候的做法是,先挖一个类似烧砖的小小的土窑,上面用泥块砌一个空心的塔,然后在下面烧火,等泥块变得通红的时候,把红薯从烧火的孔里扔进去,把泥块砌成的塔弄倒,敲实,利用泥块的热量把红薯焐熟.这样红薯既不会焦,又会带泥土的清香.
渐渐的发展出一种习俗----送"窑鬼"(仅在小孩子内部流行--因为大人不这样烤红薯).就是在红薯烤熟之后,开窑之前,必须把其中的一个泥块扔到河里去.一般来说,烤红薯的地方离河边都有50米左右距离的,因为太近河边地比较湿,不好生火.
被挑中去送窑鬼的人比较的可怜,道理大家应该明白吧 :PP所以,大家被迫要么练跑步,要么练散打,又或者是练掷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