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up将我的短信pub上驴板的时候,用的题目是“别人的西藏”。其实,就是对身在西藏的我而言,这一次何尝又不是别人的西藏。
去年的西藏之行,虽然说走马观花,总算是愉快的,雪域高原和神山圣湖的震撼长久地留在心中。今年听到又进藏地消息,心里没有任何感觉——我已经开始慢慢恐惧这种旅行,和道不同的人一起,要与之谋真是浪费氧气。
西宁到拉萨的火车在晚上8点多。由于各种因素耽搁,我们到火车站已经7点半了。一行10人,在西宁就出了个打退堂鼓的,只好退掉一张车票。后来在火车上遇 到好几个人,都是在火车开车前才买的票,有高价票的(500卖700),也有根本没加钱的,看来把票转手的人还真不少。如果对时间点要求不是很高,人数不 是很多的话,在开车前一个小时左右到售票处附近转转,买到票的可能性应该很大。开车前去火车站广场边上超市买了一堆零食,不太贵。车上主要供应盒饭,餐车 基本上没时间做炒菜。盒饭20块,比别的路线上的好吃一点。
列车没有CNG上面说的那么豪华,除了每个床头都配备一个吸氧口,全车有弥散式供氧设备之外,基本上也就是一比较新的车厢。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设计是空调出风口已经不是正对上铺床头,虽然相对而言上铺仍是觉得凉飕飕的。
从西宁到格尔木从东向西行驶在青海湖的北边,但应该是看不到青海湖的。车程大概10个小时,有些买站票上车补卧铺的人就只且只能补到格尔木——一般来说容易补到,因为这趟车有留给格尔木的一节卧铺车厢,而到格尔木是早上7点多,卧铺的意义不大了。
西宁到格尔木段没有供氧,出发前身体状态一直不是很好,果然晚上就开始头疼了。把枕头垫高,戴上冲锋衣上的帽子,刻意的深呼吸,头疼慢慢缓解了,虽然睡得仍然不是很好。
凌晨5点多被82岁独自进藏的老头吵醒,看见对面中铺的女孩正在往窗外看。打了声招呼,她说,快看,星星!赶紧爬起来,拉开窗帘,我看 到了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壮观的星空。车的左侧(南边)天鹰座牛郎星清晰可见,北边大熊座北斗七星扑面而来,还有北极所在的小熊座,疑似人马座和天蝎座。银河 横亘夜空,列车犹如在天上行驶。也许有这一眼,这一趟就够了吧。
记得在新疆禾木,木土土还带着星座图,可惜没看到什么星星,这次看到了,却好多星座认不出来。所以说,没有十全十美的。
下弦月逐渐淡去,启明星升了起来,天际泛起了日出前特有的红。就在这个时候,格尔木到了,停车20分钟,车站周围不是山就是建筑物。待到车开,太阳已经不能直视了,看来就是没有看日出的命啊。
一路上火车广播都有介绍沿途景点,对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用到的新技术、克服的难题(动物迁徙通道、防沙、冻土)等等也都有详细的介绍。过格木木开始弥散式供氧,保持车内含氧量在23%左右。还有杂志,也还过得去吧。
过格尔木不久开始爬昆仑山。玉珠峰和玉虚峰从列车旁飘过,马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玉珠峰海拔不高,是著名的登山训练营。过昆仑山口的时候看见山口标志石头那里有几个驴友,在向火车招手——其实汽车走青藏的话,与这片土地更为贴近吧。
翻过昆仑山,进入可可西里。可可西里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属于青海。车上的人开始在视野里搜索野生动物。但基本上是误报频传,很快就有狼来了的感 觉。我一路盯着,也不过看到两三只野驴,两只疑似藏羚羊和一只疑似狐狸。还有就是远山脚下几个会动的黑点,看不出是什么动物。
车外的风景也许单调,但于我却不觉得枯燥。可可西里过后开始爬唐古拉山,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站停了一会。按规定是不能开门的, 不过我们那节车厢的列车员心血来潮开了门,允许每次下去2人拍个到此一游。没兴趣去挤。后来这个列车员还被列车长批评了。早上7点从格尔木出发,到下一个 有人停靠上落的站安多已经是17点了。两站车程10小时,也算是一个记录了吧。
公路和铁路走的唐古拉山口不是同一个地方。过了唐古拉,就进入了羌塘草原,属于西藏的那曲地区。车越往前走海拔越低,草也越多越绿。当然,在这高寒之地,多数也就是稀疏的草甸而已。只有在河边或者湖边水草才比较丰盛。那曲站之后,经过错那湖,风景也不错。
晚上10点,火车终于开进拉萨市区,继青龙桥、白河、喀什之后,又一次把铁路坐到了尽头。远处山上星星点点,那是哲蚌寺的灯光。拉萨火车站很漂亮。远处,祥和的灯光笼罩着静谧的布达拉宫,我又回到拉萨了。
纳木措已经不是适合发呆的地方,西藏旅游热已经让天湖变得喧嚣。曾经坐了一个小时的湖边现在都是人和马,连在湖边放牧的藏民都已经不见,留下的都在兜售 纪念品了。当然不是没有收获的,去纳木措的路上,青藏公路边的树已经慢慢变黄,在蓝天白云下闪耀着,它们似乎在告诉我,西藏随处是风景,何况在美丽的秋 天。
回来的飞机上,看见一雪山高耸入云。1分钟后,再看窗外,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刚才看到的果然就是南伽巴瓦!虽然仅仅是匆匆一面,也算是弥补了上次的遗憾了。
2
火车上认识了一个mm,在拉萨工作3年了。一开始只是想去玩,后来在拉萨百货找到工作。她说她喜欢拉萨。中午12点才起床去上班,晚上8、9点下班。想去 就去,不想去随便说一声就行。休闲自在。本来上次打算回家就不回来的了,但是后来还是觉得拉萨好,就再呆一年。
还遇到一个82岁的老兵,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去拉萨。他说50年代的时候去过拉萨,但没看到布达拉宫。现在要去圆梦。他说自己高山地区不去,偏僻地方不去,就去布达拉宫门口照个相。一路上他都是神采奕奕,一点高原反应的迹象都没有。
这次的导游叫卓玛,藏族。她说她每年和父母女儿一起去一次印度朝拜达赖喇嘛。转过两次冈仁波齐。她说在布达拉宫讲解的时候,听到别的导游对藏传佛教方面的 咚咚说得不对的都马上不留情面的上去纠正。所以她在寺庙的时候别的导游甚至喇嘛看见她都不敢说话,让她来讲解。她的老公是尼泊尔人——应该说是尼泊尔上层 社会的人(尼泊尔贫富悬殊),也是藏族。她对英国侵略者、印度以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一样的,在她眼里,这些对于西藏来说都是外来势力。我想,卓玛的政治观 点应该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有知识的藏族人。
在光明茶馆,一个藏族老人在说着笑话,大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我听不懂,但还是被这种快乐感染了,西藏的气息弥漫着,渐渐把我淹没。
是的,这就是西藏,别人的西藏,他们的西藏。
3
看完了pup blog上的西藏行,埋藏心底的梦想又开始萌动。虽然现在去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哪怕从未去过的,也总觉得有点儿熟悉,但终归还是要见上一面,才会甘心。
pup的西藏行游记,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游记之一,与水木Clearly的《独行甘南》并列。并非由于文字多么华丽,旅程如何壮观,如pup所言,这一切都 是表象。真正能触动心弦的,是文字里隐现的荒芜、宏大、孤独以及对自身存在的认知。从梅里外转之后,我似乎开始明白,那种置身茫茫天地之间的感觉给人带来 的冲击实在是无与伦比,彷佛可以让人瞬息间溶入混沌的自然之中,抛开生活中的种种回到最原始的思想状态。
其实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多么可爱却又苍白无力的东西,我们常常无法用它表达自己真正的感受。然而我们却只能通过它交流自己的内心,然后在语言文字以外的部 分,在那些根本无法言传的部分获得共鸣。如同在pup淡淡的文字里面,其实有多少复杂的情感未曾记录无法记录呢。敏感如我,也只能在糅合了自己的经历和感 受当中猜测罢了。这些可以珍藏一生的经历和感受,只属于经历者本人。没有走过,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今生,要走一次新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