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一直都有个魔咒——每次如果先把攻略贴到space的话,就总是不能成行,贡嘎、黔东南、渝湘鄂边境均是如此。最后这条线路我甚至提前把游记的名字 都想好了——就盗用luxx博客的“边走边爱”,结果接连被pup、阿菁放飞机,再加上总是担心吉首回来的车票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
厦门其实算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问清楚家在汕头的菜头国庆会回去之后,福建潮汕之行就确定了下来,传说中超级鲜美的牛肉火锅对我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1 土楼篇之一 · 承启与塔下
第一站是永定。从火车站出来,很快看见了来接我们的张老师。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飞驰,天逐渐亮了。途径岐岭、湖坑、洪坑,到高头的时候正好是清晨6点。承启楼就在路边,传说中最大的土楼,上过邮票的土楼,号称神州第一楼,又称土楼之王的,就是这一座了。
据我们所见,所有土楼门口的对联都是藏头联,上下联各藏楼名之一字,估计是惯例吧,不知道要不要年年换。
承启楼之大,主要是说里外共4圈,是圈数最多的圆楼。趁着卖票的人还没上班,我们溜了进去。这里分别是最外层和次外层。
正准备继续深入时,在一旁的老伯忽然对我们说,他已经电话通知了补票的人来,你们还是快点走吧。于是迅速散水,上车继续往塔下而去。
塔下是个安静的小村子。为数不多的扰攘,来自早上驶进村子一路叫卖馒头豆浆的摩托,以及村中流过的小河的哗哗水声。
早起的人很勤劳,早起的狗很发骚。
入住塔下是不错的决定。小玲珑客栈给人很自然随意的感觉。
有水就有灵气,塔下号称闽南小周庄,但其实比周庄舒服多了吧。
塔下村又名太极村,因整个村子的建筑刚好形成太极形状而得名,爬到山上的观景台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左边鱼眼是顺昌楼,往上是张氏祠堂——德远堂。
祠堂风水极好,呈猛虎下山势。文革时还颇费了一番周章才得以保存完好。
右边鱼眼是围裙楼——裕德楼,因只建了一半,另一半只有墙的形状而得名。爬到楼对面的小山上,会看得更清楚些。
塔下所有地方都是免费参观的。坐在围裙楼里的竹凳子上,阳光洒落,清风拂过,抬头看天,万里无云。
祠堂门口,立着数十石龙旗,历史在这里沉淀。
入夜的塔下,宁静而安详。
坐在客栈门口,享受休闲的一刻。
2 土楼篇之二 · 下坂、田螺坑、河坑和南溪
东倒西歪楼离塔下不远,土楼位置不错,外面看其实是很端正的。
真正东倒西歪的,是土楼里面的木结构。有些地方还要另加长木支撑。
六百年风雨,裕昌楼歪而不倒,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居住和生活。
包括21世纪的新一代。
上楼看看吧。
土楼中央通常是拜神的地方。
屋后就是赖以生存的土地。
一楼厨房,二楼谷仓,三四楼住人,五楼有些还放了寿木。土楼体现着客家人的智慧。
离开裕昌楼,前往田螺坑。所谓仰视像布达拉宫的土楼群,呵呵,姑妄听之。
观景台上看田螺坑土楼群,就是著名的“四菜一汤”,此景已经成为南靖乃至福建土楼的名片。
金秋,稻子逐渐进入了收割期。金灿灿的,在阳光下闪耀。
天圆,可容山川。
地方,可载万物。
土楼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地方。正因为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才造就了土楼的百年历史。
天很蓝,山很绿,云很白,土楼很“土”。
土楼的门口风凉水冷,是休闲的好地方。 拍下面左边这照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请猜。
离开田螺坑,到河坑土楼群。爬路边的小山上的观景台,一路上升,土楼群掩映在绿树之间。
上到观景台,视野开阔,所谓“北斗七星”尽收眼底。
从山谷中蜿蜒而来。
回到塔下,午餐加上午觉之后,下午到南溪土楼群。随处皆是土楼。这座从湖坑去南溪路上的五峰楼,有点破败失修,但也就让我们看到了土楼的兴衰过程。
衍香楼和环极楼,都没有进去看,外形倒是很漂亮。
衍香楼外,鲜花衍香。
3 南靖土楼之花食篇
在永定、南靖流连,更加触动我的,是这里的乡村生活,和我的家乡如此的相似。风柜(风鼓车)、踢谷、舂米、地堂(晒谷坪),都是那么熟悉。其实也很正常, 据说我们祖上也是从福建这边迁移过去的,归根到底还是客家人,只是年代过于久远了,语言等等都已经迥异。但很多生活方式,却烙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我们村子 里虽然没有土楼,但所有房子都是夯土的方式建的,和土楼外墙差不多。
土楼中央的天井,也是晒东西的好地方。
梯田。
以下是花与食物系列。
豆干(拿来煲五花肉,味道一流)/ 五指毛桃(这里的土鸡汤一般就用这个来炖)/ 蕉(要放熟了才能吃)/ 笋干(制作中)/ 柚子(树)/ 不知名植物(果实可入药)
最后,以飘香稻谷和小桥流水结束土楼篇。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