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環境教育
課程名稱:望盡山海十三行
實施年級:五年級上學期
總節數:共7節,280分鐘
課程目標:探訪十三行博物館,認識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擴展社會知識及欣賞十三行博物館建築設計。
核心素養:
社-E-B3體驗生活中自然、族群與文化之美,欣賞多元豐富的環境與文化內涵。
藝-E-A2認識設計思考,理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社 2b-Ⅲ-1體認人們對社會事物與環境有不同的認知、感受、意見與表現方式,並加以尊重。
藝 1-Ⅲ-6 能學習設計思考,進行創意發想和實作。
學習內容:
社 Cb-Ⅲ-2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視 E-Ⅲ-3設計思考與實作。
學習目標:
認知:認識十三行博物館史前鐵器時代文化
技能:比較不同時期文化發展
態度:分析人類的發展由石器到現代異同處。
參考資料
學習活動內容
活動一:十三行博物館參訪前教育
(一)課前準備
1.行前交通安全教育
(1)遊覽車逃生影片大客車乘坐安全宣導影片欣賞(2016最新版-甲類大客車安全逃生資訊介紹,長度3分30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1aoPs5lY&list=PL7R2vvwH8Qxt39vpGuPusGXCfGxrwfeik
(2)教師提醒學生乘坐遊覽車時,需留意自身安全隨時提高警覺,若遇事故緊急狀況時,請保持冷靜勿慌張,盡速聽從老師指示行動。
2.十三行博物館數位導覽網頁http://nmns.omniguider.com/sshmmatterport
(二)主要內容/活動
1.行前座車安全教育,指導逃生方式。
2.十三行博物館數位導覽。
(三)總結活動
1. 延伸社會課本十三行博物館教材,以數位方式介紹十三行博物館各樓層展覽重點。
形具基本行車安全常識、參觀路線概念及展覽內容。
活動二:十三行博物館館內參訪
(一) 課前準備
1.參訪導覽解說人員預約。
(二)主要內容/活動
1.參訪十三行博物館,具下列重點:十三行生活、考古工作站、發現十三行、八里時光機及當期特展等。
(三)總結活動
1.藉由導覽人員解說,學生能清楚掌握展覽重點。
2.學生實際參觀、實作、體驗,拓展教材外知識。
活動三:十三行博物館外建築參訪
(一)課前準備
1.十三行博物館建築特色先備知識。https://www.sshm.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4537195581528633
(二)主要內容/活動
1.介紹十三行博物館建築特色─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分別為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以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構築而成。(擷取自https://www.sshm.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4537195581528633)
(三)總結活動
1.學生能藉由老師的解說及實地的參觀,具備建築設計的美感。
教學檢討與影像紀錄
透過校外參訪十三行博物館,從解說員口中帶領各位同學進入十三行人生活的年代。
那個時候的人、生活方式、習性、建築特色與現代的我們有多麼不同,讓所有人都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