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家庭教育
課程名稱:珍惜家人相處的每一刻
實施年級:三年級下學期
總節數:共3節,120分鐘
課程目標:讓孩子理解死亡的概念,並能緬懷已故親人,而且知道要活得有意義。
核心素養:
綜-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1d-II-1 覺察情緒的變化,培養正向思考的態度。
1d-III-1 覺察生命的變化與展歷程,實踐尊重和珍惜生命。
學習內容:
Ad-II-1情緒的辨識與調適。
Ad-II-2正向思考的策略。
學習目標:
認知:由繪本《爺爺有沒有穿西裝》之賞析,使孩童理解「死亡」的概念
技能:發現每個人皆會死,死並不可怕,但活著時候,要有如何活得有意義才重要。
態度:了解到家人的死亡處於何種氛圍,如何緬懷已故親人、感念其恩德。
參考資料
生命教育一起來P.102
繪本【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學習活動內容
繪本-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一)課前準備
請學生回想已故的親人中,哪一位是你最想念的,關於你和他的種種,請寫在學習單中。
(二)主要內容/活動
1.引起動機:
請學童分享與已故親人的有趣及感人溫馨的故事。
2.繪本導讀:
教師講述故事內容,並播放繪本PPT,兒童仔細觀賞內容。
3.內容探討:
(1)爺爺有沒有過世呢?
(2)爺爺到底有沒有穿西裝?
(3)等喪禮結束後大家都往哪裡走?
(4)他們在餐館裡討論什麼?
(5)在餐館裡,爸爸為什麼帶著微笑哭了?
4.角色互換與討論:
(1)布魯諾為什麼生氣?接著又為什麼難過地哭了?
(2)為什麼布魯諾覺得胸口好像有個洞?你覺得那是什麼感覺?你曾經有過 這種感覺嗎?在什麼情況下?
(3)布魯諾說胸口的洞慢慢變小了,後來也不痛了,你覺得為什麼?
(三)總結活動
1.同學發表與教師總結
●勇於面對親人的死亡,走出陰霾。
(1)「死亡」是家庭成員中會發生的必然過程,應勇於面對,悲傷難免,但不宜過度,而長期影響至心理層面。
(2)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外,如能在生前與其和樂相處,留下更多的溫馨回憶更是重要。
(3)人皆會死亡,而死亡對一般人是陌生的、恐懼的,所以如何學習「死亡」這門學問是重要的。
●感念親恩。
(1)可以保留已故親人可回憶、有紀念性的物品。
(2)可以定期辨理追思活動,藉此強化家庭的凝聚力。
(3)若有能力,能以已故親人之名,協助弱勢者。
(4)將已故親人可敬、可學習之榜樣及精神,綿延的傳承下去。
2.學習單
教學檢討與影像紀錄
「死亡」這議題,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似懂非懂,學生很清楚死亡代表再也見不到面了,但孩子甚至會問:到底人死了會去哪裡?繪本中的布魯諾對於媽媽說的:爺爺死後身體在墓地;靈魂在天堂,這看不到的東西--靈魂,更是讓布魯諾納悶;但不管人死後究竟到那兒去了,最重要的是把握當下,對已故親人,除了思念外,如能在生前與其和樂相處,留下更多的溫馨回憶更是重要,這論點是孩子們都非常贊同的。
人的一生中無可避免會遇上生老病死。面對自己最親愛的家人離世,就連大人往往也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更何況要跟孩子解釋這麼嚴肅的議題。書中透過小孩的觀點來看待死亡,讓學生不會覺得過於嚴肅及恐怖,也教導孩子如何去面對悲傷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