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蔥察梨研安農溪
課程名稱:安農溪左岸
實施年級:三年級上學期
總節數:共4節,160分鐘
課程目標:透過簡報介紹與實地探訪,小朋友能熟知家鄉的特殊景致與風情,並與人分享。
核心素養:
社-E-B3 體驗生活中自然、族群與文化之美,欣賞多元豐富的環境與文化內涵。
綜-E-C1 關懷生態環境與周遭人事物,體驗服務歷程與樂趣,理解並遵守道德規範,培養公民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社3c-Ⅱ-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綜3d-II-1 覺察生活中環境的問題,探討並執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學習內容:
社Ab-Ⅱ-2自然環境會影響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會改變自然環境。
綜Cd-II-2 環境友善的行動與分享。
學習目標:
認識安農溪沿岸知名景點。
能說出安農溪沿岸景點與生態特色。
能愛護家鄉的特殊景致與風情。
學習活動內容
活動一:安農溪左岸的回憶
1.學生於課前與家人共同完成學習單【安農溪左岸的回憶】介紹一處安農溪沿途(家鄉)的景點─曾與家人同遊。
2.教師收回學習單,批改後發還給小朋友,但請先彙整小朋友所提的景點。
3.教師準備安農溪沿岸景色照片,從蘭陽發電廠取水口到匯入羅東溪,製成簡報【安農溪左岸】,若有發現新景點,可將其加入簡報中。
4.老師開啟簡報至「安農溪左岸」地圖頁面,點按地圖上的紅色汽球,(可先嘗試詢問小朋友這是什麼景點?)汽球將會連結到該地圖位置的景點照片。
5.必定介紹的景點:地圖上安農溪的起迄點、蘭陽發電廠、落羽松秘境、泛舟、分洪堰、小朋友提到的所有景點。
6.老師可從學校附近的景點開始,簡單介紹景點的特色,例如:建造起始年代、功用、相關活動……等。或可請小朋友依據學習單分享對該景點的認識。
7.當所列景點(教師可自行增減)均已介紹完畢,可請小朋友將地圖上的圖標位置與景點名稱配對。
8.請小朋友分組討論將進行實地踏查的特殊景點(也可以是小朋友的家),各組提出2-3個目標景點,列於黑板上並說明理由,接著讓小朋友票選,若有不合適者,教師應先說明並經小朋友同意後再剔除。
9. 待確定1-2個目標景點後,請小朋友討論參訪時應該注意的事項與應攜帶的物品。
10.與小朋友約定參訪日程,並邀請家長協助交通接送事宜,若需學校行文通知者(例如:蘭陽發電廠),應預留聯絡期程。
活動二:思源之路-訪安農溪左岸
1.學生分成數組,規劃交通方式,或步行或請學生家長、學校同仁協助接送。
2.依據目標景點特色,可設計導覽解說、大地遊戲、分組闖關、拍照彩繪、DIY體驗活動參與……等。
3.返校後,學生分享感想:(老師可再設計適當的提問)
(1) 參訪時看到○○、聽到○○、聞到○○、嘗到○○、觸摸到○○,有什麼感覺?讓你想到什麼?
(2) 最喜歡的活動內容(地點、景色……)是什麼?為什麼?
(3) 要怎麼做才能維護○○景點的美麗環境?
(4) 資源有限,怎樣做才算節約能源?
4.老師歸納小朋友的心得感想。
5.老師將此活動花絮整理於班級網頁或粉絲專頁。(可請學生將參訪過程與心得寫成週記文章。 )
教學檢討與影像紀錄
趁著難得的冬日暖陽,我們前往安農溪河岸,一邊欣賞沿途的景色,一邊對照著地圖上所標示的景點,最後在樹蔭下,將眼前的美景畫在空白拼圖上,完成屬於自己的安農溪拼圖。(吳振維老師)
安農溪就在學生生活圈內,是很好的假日運動休閒去處,每個人都曾經和家人造訪過,散步、騎腳踏車,甚至泛舟。和同學再次拜訪分洪堰,是個全新的經驗,學生也樂在其中。(羅淑娟老師)
上學期因蘭陽發電廠歲修,所以改到下學期前往。出發前應先請學校發文,請發電廠同意派員導覽參觀。(陳敏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