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性別平等教育
課程名稱:破除性別職業刻板印象
實施年級:五年級下學期
總節數:共6節,240分鐘
課程目標:引導學生消除性別偏見及刻板化印象,讓學生反思性別角色不應在職業上產生限制。
核心素養:
綜-E-C3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綜合2a-III-1覺察多元性別的互動方式與情感表達,並運用同理心增進人際關係。
綜合1c-III-1運用生涯資訊,初探自己的生涯發展。
學習內容:
綜合Ba-III-3同理心的增進與實踐
綜合Ac-III-1職業與能力
學習目標:
認知:能夠了解個人的興趣和能力,不因性別而限制個人發展。
情意:能夠欣賞各行各業,由不同性別的人從事的優點和特色。
技能:能夠學習尊重及欣賞他人不同的性別特質和職業選擇。
學習活動內容
活動一:【破除性別刻板印象】(1節)
一、引起動機:
1.教師準備『各行各業』相關影片或圖片、電腦、單槍投影機。
2.教師提問社會上有哪些傑出的人物?引起學生討論動機。
傑出人物的報導,蔡英文(女性總統)、吳季剛(服裝設計)。
二、發展活動:
(一)發下『職業分工』學習單
1. 請學生勾選學習單中男生適合的工作、女生適合的工作、男女生都適合的工作。
2. 彙整學習單,將學習單上所提到的職業一一的列出。
3. 發給學生每2張紙牌,寫上不同的性別,以舉牌的遊戲方式進行並統計結果。
(二)教師歸納
每個人都需要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特質,並且不受到性別差異的限制朝著自己的目標發展。
三、綜合活動
(一)進行學習單『夢想起飛』
1.討論社會上某些固定的行業擔任者為男性或女性,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職業性別區分呢?
2.利用學習單,學生事先完成內容,並蒐集或寫下自己較感興趣的行業。
3.學生與同學分享自己未來自己最嚮往的工作,並說出自己要如何努力達成目標,讓孩子能勇於面對未來,突破性別的限制,追求自己的夢想。
活動二:【我和我的冠軍女兒】(5節)
一、引起動機:
1.教師準備影片光碟、視聽媒體器材
2.影片簡介
二、發展活動:
1.影片欣賞
影片內容簡介:
改編自印度摔跤選手瑪哈維亞的傳奇感人故事,由印度天王 阿米爾罕主演。瑪哈維亞是摔跤金牌得主,卻因生活與體制問題而放棄摔跤夢。他一心一意能生個兒子,一圓當年未盡夢想。哪知命運弄人,多年來他膝下無子,卻有四位寶貝女兒。幾乎要放棄的他在偶然機緣下,發現兩個女兒不讓鬚眉的摔跤天分,開始訓練她們摔跤,過程酸甜苦辣,這幫父女怎麼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輿論、歧視?他們又真的獲得最後的勝利嗎?
2. 影片問題討論與分享
三、綜合活動
1.教師總結
2.完成學習單
教學檢討與影像紀錄
學生觀賞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學生觀賞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學生先進行職業分工的學習單,雖在時代變遷下,多數學生認為所有職業都是男女皆可,但還是有少部分職業在社會中存在刻板印象,經過電影欣賞,學生了解在不同社會中確實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情況,也有人透過自己的努力打破了社會的不公,學生可以在觀賞影片後分享自己的心得,並展現同理心,並且了解職業和夢想都不應該被性別所局限。
認為職業
分男女
認為職業男女皆可
可以明確表達自己志向
◎學生討論自我身體的界線。
邀請通過勵馨基金會種籽教師培訓課程的玟瑾老師、登英老師入班。進行的課程為「我要尊重自己、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