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蔥探梨嚮大洲庄
課程名稱:大洲好學區
實施年級:三 年級上 學期
總節數:共4節,160分鐘
課程目標:學生能與小組成員合作訪問在地耆老賢達,將規劃行程、口述訪談等方法運用於生活實務,培養認識家鄉、珍惜土地的在地情懷。
核心素養:
社-E-A2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國-E-C2與他人互動時,能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社3b-Ⅱ-3 整理資料,製作成簡易的圖表,並加以說明。
國2-Ⅱ-2 運用適當詞語、正確語法表達想法。
學習內容:
社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國Ab-Ⅱ-10 字辭典的運用。
學習目標:
生活上所見都是歷史,歷史無所不在,你我都可為這塊土地盡心力。
透過分組訪問在地耆老賢達,讓學生可以將課堂知識融入於生活實務,如規劃行程、口述訪談等方法的運用和展現。
經實地訪問鄉土調查更加認識我們的家鄉,疼惜賴以為生的土地。 。
學習活動內容
*大洲好學區
1.與耆老有約
引起動機
(1)教師說明大洲國小的學生來源主要是來自周圍的村落,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家居住在哪一村?
學生回答:大洲村、尾塹村、尚武村、大義村……
(2)承上,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各村名稱,整理大洲國小的學區,分別為大洲村、尾塹村、尚武村、大義村四個村,其中又以大洲村、尾塹村居多,尚武村、大義村只有部分為本校學區,其餘範圍則是萬富國小的學區。
發展活動
●〈認識我們的村長〉
(1)教師以單槍投影展示簡易版三星鄉各村行政區域圖,讓學生認識大洲村、尾塹村、尚武村、大義村各村在鄉內的位置。
(2)由於學校位於大洲村,教師將主軸設定於此村,詢問學生知道大洲村村長的名字嗎?
(3)教師揭曉上題答案:目前村長為陳信仁村長,已經連任過一次,在陳春基村長之前則為陳潮雄村長,俗稱老村長,兩位村長均居住在學校附近,長年為大洲地區辛勞付出。(歷任村長~~陳潮雄、陳春基、陳信仁)
●〈聽聽老村長的心內話〉
(1)教師播放老村長訪問記短片,依影片內容提問:
a.村長平時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b.請說出村長的上班時間。
c.村長有薪水嗎?
d.為什麼想要當村長?
e.村長對大洲國小的學生們有什麼期許?
(2)教師依學生提問情形總結本節課。
結語:擔任村長必須24小時全天候為村民服務,村民的大小事村長都必須協助排解處理,需充滿服務的熱忱,希望大家都能秉持村長的精神,學習為別人付出與服務。
~~第一節結束~~
●〈認識訪問村長的流程〉
以簡報呈現先前學長姐拜訪村長的實況,教師解說前往村長家的流程。
●〈以ORID討論法擬定訪問題目〉(注1)
(1)教師請學生分四組,引導學生從上節課的訪問影片,共同討論訪問紀錄單上可以放入那些問題。藉由ORID討論法,學生以分組模式完成訪問紀錄單內預定實地訪問村長時的題目。
注1 「ORID討論法」
課程在教學素材的選擇上,雖取用高度「在地性」的主題,但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如何透過這些在地的素材,協助學生發展出具有「通用性(generic)」的概念及對「一般性(general)」原理原則的理解,能舉一反三,將所學應用到對其他議題的探究或問題的解決之上?(汪履維,2021) ORID焦點討論(ORID focused conversation):ORID是一套思考流程,透過Objective(客觀事實的,如:你/我觀察到什麼?)、Reflective(感受疑問的,如:你/我有什麼感覺或聯想?有哪些疑問或還想進一步探究的地方?)、Interpretive(觀點詮釋的,如:這對你/我有什麼意義?這給了你/我哪些啟發?)、Decisional(決策行動的,如:你/我會想要怎麼做?)四個層次的提問,引導個人或團隊對主題或議題進行深入而整全的思考或匯談。
(2)ORID焦點討論法:利用提問架構,更聚焦有效的對話,引導學生記錄心得、回顧發現、內化學習。
☆ Objective 客觀事實:
1.從簡報了解前往村長家訪問的流程。
2.村長的工作內容為何?
3.村長平常的一日行程。
☆ Reflective感受、覺察
1.村長曾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村民服務?
2.村長最引以為傲的服務事蹟。
3.面對村民的質疑和挑戰,村長如何克服?
☆ Interpretive 價值、經驗
1.村長是否有上下班制和領取薪水?
2.如何才能成為村長?
3.沒有當村長的話,最想做什麼事?
4.請從村長的視野,對大洲的學生們勉勵一些話語。
☆ Decisional決定與行動
1.秉持村長的精神,我最想為班上做什麼事?
2.如果長大以後有機會成為村長,我最想為村民提供什麼服務?
(3)請四組代表分享組內討論結果。
~~第二節結束~~
●〈村長:我們來了!〉
(1)師生實地造訪村長家,邀請村長或其他耆老如鄰長口述歷史,並以問題紀錄單進行對談。
(2)師生贈送村長感謝狀。
~~第三節結束~~
2.口述咱歷史(1)
(1)教師以「4F動態回顧循環」(注2)的模式來輔助師生進行思考,實地造訪村長家聆聽村長或其他耆老口述歷史後,學生以「4F動態回顧循環」激發想法並發表感想。
注2:4F動態回顧循環(4F active reviewing cycle):4F = Facts(事實) + Feelings(感受) + Findings(發現) + Future(後續行動)。這是一套由英國學者羅貴榮(Roger Greenaway)所發展的引導技巧與整合學習(integrated learning)模式,從四個不同的角度逐步引導個人或團隊對經驗進行綜合性及整全性的整理與回顧省思,從而引發對未來的想像與展望。性質與架構都與ORID焦點討論相近,可相互參照使用。
3.教師依學生發表感想情形總結本節課。
●結語:村長任內必須全時為村民服務,是最基層的民選代表,村民有任何事情請託,村長都必須想方設法協助村民。本村村長全年無休,充滿服務村民的熱忱,希望大家都能秉持村長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為別人付出與服務,同時認同與肯定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
~~第四節結束~~
教學檢討與影像紀錄
在村長上任2年後,與村長約好在開安宮,和學生聊聊。學生事先準備好想請教村長的問題,村長對於學生的提問都能詳盡地回答。其中,學生問到:「村長的工作是什麼?」村長答:「路明、地平、水溝通。」學生回說:「這麼簡單!」還問了:「村長這工作有沒有薪水?」老師也才知道村長領的不叫薪水,而是事務費,是不需繳所得稅的,真是長知識了,跟著學生走,老師也能增長見聞。
今年我們也是邀請信仁村長到學校來,村長很客氣表示服務處空間比較小,怕這麼多小朋友擠在裡面會不舒服,所以改由到班上跟學生們面對面討論。在訪問之前,班上學生分成五組,由各組去討論出想問村長的4個問題,老師幫忙篩選過濾相同性質的題目,學生也先演練過訪問時須注意的禮節及提問技巧。當天信仁村長跟小朋友聊了好多,學生才知道原來當村長好辛苦、很不簡單,幾乎全年無休,最後村長也藉著自己的經驗鼓勵小朋友,遇到困難的事不要害怕,努力去做就對了,每次失敗都是很好的經驗。
與陳信仁村長連絡時,本想到服務處拜訪,但村長表示服務處空間太狹小,最後決定到學校教室接受訪問。新科村長才上任不到一個月,對於村長職務仍在摸索中,學生對村長的職務內容很好奇,聽了村長說明後,覺得好像沒什麼,但老師補充說明後,孩子很驚訝,村長得24小時待命!最後,村長也勉勵學生,現在要好好充實自己,累積能力,將來有機會能貢獻社會一己之力。